手术室护理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5
/ 2

手术室护理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探讨

俞婷婷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要:目的:探讨细节化手术室护理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及手术影响。方法:将2019年12月~2021年5月期间于本院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2例纳为研究对象,设置临床对比研究,依据盲选抽签法划分组别为对照组42例(行标准围术期护理)、观察组40例(联合细节化手术室护理)。比较患者手术指标、负性情绪评分及手术预后差异。结果:(1)手术指标、负性情绪评分:术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估结果无组间差异性,P>0.05;观察组术后HAMA、HAMD评分,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较对照组均下降,差异显著,P<0.05;(2)手术预后:观察组手术并发症率、术中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均降低,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化手术室护理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可在保障患者术中安全性同时,经手术时间的有效掌控,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促进康复,效果显著。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中针对中老年患者股骨头病变、髋关节骨折所主要采取的一类的外科治疗方式,可在经置换患者髋关节后维持下肢运动功能及股骨头稳定性,手术效果显著,但在手术实施期间存在一定风险因素或可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手术预后恢复质量,需选择护理措施予以临床干预,降低患者并发症风险[1]。因此,为探讨细节化手术室护理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及手术影响,特设本次研究,详情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2019年12月~2021年5月期间于本院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2例纳为研究对象,设置临床对比研究,依据盲选抽签法划分组别为对照组42例(行标准围术期护理)、观察组40例(联合细节化手术室护理)。

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57~84岁,平均年龄(70.54±3.65)岁;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6~84岁,平均年龄(70.29±3.57)岁。一般资料统计学方法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比。

纳入标准:(1)符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指征;(2)自愿加入研究。排除标准:(1)明确手术禁忌症者;(2)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或凝血功能障碍疾病者;(3)脱离研究者。

1.2方法

标准围术期护理:(1)术前:辅助患者完成术前健康检查,如采集血样、监测生命体征等,并就手术实施情况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以使患者可在明确手术流程后,积极配合。(2)术中:依据手术室准备要求完成手术室环境准备、器械准备,积极配合手术开展护理实施。(3)术后:配合患者术后治疗方案实施规范化骨外科手术预后护理[2]

细节化手术室护理:(1)手术室准备:手术室准备期间,需在常规环境准备、器械准备基础上,完善温湿度环境调整、器械检查、手术保温处理后手术室准备措施。(2)手术护理:手术实施期间,除配合医师完成患者生命体征、脑电监测外,需配合体温监测措施,及时开展保温护理,避免低体温症或术中寒战的发生,并予以患者肢体抚触,缓解术中潜意识紧张情绪,维持手术安全。

1.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手术指标、负性情绪评分及手术预后差异[3]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差异性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统计处理,数据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显著且P<0.05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指标、负性情绪评分对比

术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估结果无组间差异性,P>0.05;观察组术后HAMA、HAMD评分,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较对照组均下降,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手术指标、负性情绪评分对比(610b99580ad73_html_27f28ec49f68deb9.gif ±s)

组别

n

HAMA(分)

HAMD(分)

手术时间(min)

手术失血量(ml)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对照组

42

13.65±2.71

11.23±1.98

12.85±2.65

10.98±1.84

95.65±12.58

135.75±20.66

观察组

40

13.59±2.74

8.95±1.26

12.89±2.71

8.15±1.16

78.74±10.35

89.58±12.49

t


0.0997

6.2459

0.0676

8.2839

6.6287

12.1714

P


0.9209

0.0000

0.9463

0.00000

0.0000

0.0000


2.2手术预后对比

观察组手术并发症率、术中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均降低,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手术预后对比(n,%)

组别

n

感染

下肢DVT

坠积性肺炎

总发生率

对照组

42

5(11.90)

3(7.14)

1(2.38)

21.43(9/42)

观察组

40

2(5.00)

0(0.00)

0(0.00)

5.00(2/40)

610b99580ad73_html_19f534e8eaa73caa.gif


4.7607

P


0.0291


3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1)手术指标、负性情绪评分:术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估结果无组间差异性,P>0.05;观察组术后HAMA、HAMD评分,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较对照组均下降,差异显著,P<0.05;(2)手术预后:观察组手术并发症率、术中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均降低,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除围术期护理质量外,手术室护理质量对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治疗的安全实施同样具有积极意义,故在本次研究中经实施细节化手术室护理后发现,在经加强手术室护理期间温湿度环境调节、保温护理措施后,患者术中低体温症、寒战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手术时间可控性提升,患者手术并发症风险明显降低,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细节化手术室护理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可在保障患者术中安全性同时,经手术时间的有效掌控,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促进康复,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张妮娜. 手术室护理配合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2020,28(17):93-94.

[2]曹丕芳. 手术室规范化护理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2):106-107.

[3]李旭. 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1):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