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5
/ 2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郭媛 刘丽凤

大庆油田总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001

摘要:目的 对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某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78例在职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随机分成对照组(39例)与研究组(39例),研究组实施自我防护干预,对照组不实施,观察两组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同时比较他们的自我防护有关知识。结果 研究组护理人员在各项认知指标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毒感染率为5.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应加强自我防护措施的落实,从而减少病毒感染发生率,提高工作人员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自我防护


消毒供应室在医院中,主要负责各类医疗物品和器械的发放,属于医院科室中的核心。由于该工作的特殊性,很容易为护理人员带来一定感染风险。基于此,为了减少各种潜在病毒对护理人员产生影响,应当重视自我防护措施的落实。本研究将以某院78例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为例,对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进行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某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78例在职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年龄在25-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3±3.1)岁,45例本科,33例专科。两组护士在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上,差异不明显(P>0.05),具备可比性。

1.2 职业危害影响因素

物理因素:首先,消毒供应室的高压灭菌器在启动时,可能会出现强烈噪声,会引起护理人员头疼症状,并对听力造成损伤;其次,消毒供应室的一些物品易燃易爆,或者高温容易导致护理人员被烫伤,在进行棉球的制作上,也可能产生大量粉尘;另外,工作环境可能引发触电问题,或应用紫外线消毒时,可能会灼伤眼部,引发白内障、角膜炎等问题。

化学因素:首先,护理人员工作中可能接触各种消毒剂,在手部产生痛感,甚至引发手部的过敏;其次,若消毒剂直接和伤口接触,也可能产生较大损伤;最后,若消毒剂在高温环境下,还会向空气中挥发,对人体带来严重危害。

生物因素:消毒供应室需要对各种医疗物品和器械进行清洗,有较大概率和患者体液、血液接触,增加接触病毒的机会;另外,若护理人员存在伤口,还可能增加各类以血液为媒介病毒的传播概率。

1.3 观察指标

通过该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护理人员职业危害认知指标情况,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证明认知水平越高。同时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病毒感染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610b9881e63b8_html_a4bcf8561cd69765.gif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职业危害认知指标对比

研究组护理人员在各项认知指标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职业危害认知指标对比(610b9881e63b8_html_a4bcf8561cd69765.gif ±s,分)

分组

例数

职业危害环境

职业危害态度

职业危害知识

职业危害自我防范

对照组

39

76.35±5.98

75.19±5.83

75.54±5.27

76.13±3.46

研究组

39

94.16±5.43

94.29±4.81

93.87±4.86

93.56±5.64

χ2

-

13.770

15.782

15.968

16.451

P

-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护理人员病毒感染情况对比

研究组病毒感染率为5.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人员职业危害认知指标对比[n(%)]

分组

例数

HIV病毒

乙肝病毒

丙肝病毒

总感染率

对照组

39

3(7.69)

3(7.69)

5(12.82)

11(28.21)

研究组

39

1(2.56)

0(0.00)

1(2.56)

2(5.13)

χ2

-

-

-

-

7.477

P

-

-

-

-

<0.05

3 讨论

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平常和各种医疗物品和器械的接触较多,这也等于变相增加了影响身体健康的概率。在找到消毒供应室物理、化学、生物等危害因素之后,对护理人员而言,应重视落实各项自我防护措施。平时应重视消毒,检查各类机器,避免机器产生较大噪声。在消毒供应室内,应重视空气净化装置的安装,保证清新空气的流通。与此同时,如果工作对眼部刺激性较大,应当佩戴眼罩。若包装锐利器具,应对是否渗漏情况进行检查,若出现刺伤情况,应进行妥善处理。若沾染病毒,应第一时间进行疫苗的注射。最后,消毒供应室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平时应重视感染源的控制,划分成不同区域,最大程度避免交叉感染。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护理人员在各项认知指标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毒感染率为5.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开展培训之后,可以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认知水平,并控制病毒感染率。

总体来说,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应加强自我防护措施的落实,从而减少病毒感染发生率,提高工作人员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韦宁.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方法的探讨与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0):150-152.

[2]孙志荷,王江,桑立朱,郭婧.分析消毒供应工作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价值[J].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6,29(25):289-289.

[3]杨丁,马玲玉.探究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职业危害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57):10-11.

[4]董艳玲.可导致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方法[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5):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