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5
/ 2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

张庆栋

身份证号码: 37012519781107**** 山东省淄博市 255000

摘要:改革后,在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下,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如何采取有效方法与策略,全面提升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成效,备受业内关注。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建材检测实验室主要安全问题。在探讨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建立健全建材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多个角度与方面,探讨了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与策略,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浅见,望对于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有所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

引言

在建筑工程领域,施工材料正式应用在施工以前需要置于特定区域,并对其展开试验检验,判断材料质量是否满足施工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对检验技术的运用流程进行精准化分析,采取有效手段完善检测流程,保证施工所用材料品质,提高试验检测过程的技术应用效率。

1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随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这对于建筑工程也提高了要求。如果建筑工程可能会出现质量问题,那么不仅会造成对人们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的威胁,也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近几年来,我国建筑工程速度在不断加快,也凸显出了一些质量方面的问题。工程质量难以符合规定标准,这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制约了建筑工程工程的进步和发展。通过技术管理及检测优化建筑工程工程质量使人们能够拥有更好的环境氛围。

2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2.1缺乏健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在当前建筑工程材料检测中,健全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在构建安全管理屏障,确保各类检测仪器设备安全高效运转方面发挥着导向性作用。纵观当前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实验室实际,普遍存在着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缺失,既有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规则缺乏约束性与规范性等共性问题,无法为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安全管理具体方案的形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甚至部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规定浮于表面,执行过程流于形式。由于建材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缺失,难以在检测过程中形成浓厚的安全管理氛围,久而久之为安全事故埋下隐患。

2.2建筑企业人才结构不合理

建筑企业人才结构不合理,整体结构趋向于老龄化,而且缺少经验丰富、具备高素质的管理型人才。在建筑行业管理队伍中也有一些专业技能较强而专业管理知识匮乏的人才,管理技能还有待提升,未接受全面的系统培训,造成质量管理只停留于表面。

3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3.1建立健全建材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根据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行业安全管理技术标准规范,结合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特点、工艺、方法等实际状况,建立健全具有可行性的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为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具体实施策略与方法的推行提供依据,以制度化的方式将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标要求、方式方法、预期效果、保障措施等制定下来。由于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因素较多,因此应在安全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中突出差异化特征,将不同类型的危险因素进行分类统计与管理,并对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运行情况进行实时优化调整。注重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约束性与可操作性,实行安全管理责任制。

3.2应用相应的技术支撑,全面控制建筑质量

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应用相应的技术支撑,这样才能全面的控制建筑质量。以往的建筑质量检验过程缺少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比如在检验钢筋配置参数、混凝土强度及氯离子含量时未按照国家规定实施检测,导致建筑工程工程质量检测缺乏有效性。而在质量检查过程中质检机构也要不断学习创新质检技术,并乐于吸收国外的经验,增强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使质检工作拥有更先进的技术,保证检测数据更加准确,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加长保质期。

3.3不断提升检测人员的综合素养

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从业人员综合素养问题。我国的建筑工程试验检测从业的人员无论是专业素养还是职业素养,都存在着较大不足,这样会严重影响我国建筑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发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检测人员的综合素养,也是加强建筑工程检测工作的一项重要。首先,相关检测机构在进行检测人员选拔时,应要求其具备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并通过考核后,方可参与到实际的试验检测工作当中;其次,检测机构应制订相应的人才培训计划及考核标准,定期对检测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及试验检测操作进行培训及考核,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建筑工程试验检测工作。

3.4检测工作量指标

检测工作量指标是评价每个检测人员工作内容多与少最直观有效的考核指标。检测工作量考评分为实验室的来样检测和现场检测工作量考评。无论是哪种检测均应对每种类型的检测内容设置合理的分值,设置分值需有相当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会同检测人员共同讨论得出。

3.4.1实验室检测工作量指标

实验室检测工作量考评相对比较简单,可以设置最基础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为基础分值1分,其他各种类型的检测与“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在工作难度、工作强度和所需花费检测时长等方面综合比较,得出各种类型的检测分值。

3.4.2现场检测工作量指标

现场检测工作量考评需区分专业设置,以主体结构检测为例,可设置最基础的“回弹法测混凝土强度”检测为1分,其他各种类型的检测与“回弹法测混凝土强度”检测在工作难度、工作强度、所需花费检测时长等方面综合比较,得出各种类型的检测分值。再结合路程远近、工程量集中与否设置相应的系数;根据主检与辅检、是否兼任驾驶员、是否出具检测报告等因素,分配检测小组中各成员的分配合比例。

3.5优化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考核制度

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要不断强化质量检测人员的业务培养工作,提升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并优化相应的检测考核制度,定期对建筑工程的施工项目进行检验,核实检测人员的工作落实情况。优化检测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依据员工的工作成绩确定薪资,进一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检测结果的公平、公正。另外,为有效提升工程质量的检测效率,在确保检测设备先进性和稳定性的情况下,制定质量检测考核制度,不断地提升工程质量的检测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受材料检测技术、设备方法、人员意识等方面要素的影响,当前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中依旧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阻碍着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总体效能的优化改进。因此,有关人员应该从当前建筑材料检测的客观实际需求出发,充分遵循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本规则,创新实验室安全管理价值理念,追求更高级别与层次的安全管理成效,为促进现代建筑工程材料检测事业取得未来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詹文润,赵在瑾,邱宝德等.基于政策执行视角的广东省计量院执行计量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观察,2019(12):112~113.

[2]马秀君,周凤坤.我国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9):162~163.

[3]杨玉红.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技术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3):460-460.

[4]张娜,王彬彬,徐小雷.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技术要点[J].卷宗,2018(29):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