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5
/ 2

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策略探究

王兰

身份证号码: 61032219830223****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建筑工程管理可以分为质量、安全和成本管理三个部分,其中质量管理涉及人力、物力等多项内容,只有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时的安全,消除不安全隐患,才能保证建筑工程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成本管理,就是规范建筑工程的各项费用,控制建筑工程成本,保障建筑企业的经济收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策略

1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管理,能够进一步保障工程的质量。众所周知,目前建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广泛地运用项目管理,不仅能够推动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整个项目工程的管理和监督,在整个项目的合理管理的基础上而且能有效地督促其相应的管理人员对多部门单位进行管控,进而能进一步增强管理阶层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推动整个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在建设过程中,实施项目管理还可以消除一部分建设过程中的隐患问题。例如,在工程建设中有可能会出现很多不符合标准或违规操作问题,这时有效地结合项目管理,组织相应管理人员进行探讨并及时做好相应的对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安全事故。最后,在开展工程项目建设工作中,项目管理不仅可以使建筑工作更高效进行,还可以降低其所需要的成本,通过科学的管理工作,可以减少施工材料的浪费和丢失问题,同时可以提升现场机械设备的运行稳定性,进而有效保证施工进度,在多方面对施工造价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2 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

2.1 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1 施工材料质控问题

施工材料是决定工程建设质量的最关键要素。因为原材料的质量会直接反映在工程项目成品中,所以强化对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是非常必要的。然而,部分施工单位却为了盲目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在施工材料方面做文章,如采购一些非正规厂家生产的价格低廉,质量不过关的材料。除此情况外,一些施工工地中,材料随意堆放且未进行相应防护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些都会使施工材料的质量存在隐患,进而影响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2.1.2 施工人员技术水平问题

因为工程建设环节大部分施工过程是由施工者完成,所以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也会对施工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工地施工人员多来自农村,其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所以其缺少必要的施工质量控制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施工过程中违规操作的情况比较普遍且大多数人无法看懂施工图纸,这就导致其施工作业过程往往只依靠所谓的“经验”,未能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执行,为工程建设埋下了质量隐患。

2.2 现场安全管理工作难点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部分工程管理者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忽视,导致了施工现场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对于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不到位,一些施工人员在作业过程中未佩戴安全帽、手套、胶鞋等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或在进行高空作业时不系安全带,这会增加坠落风险。

3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优化策略

3.1 完善施工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是保证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科学的管理制度可以发挥其指导、约束与激励等多方面作用。在管理制度建设工作中,施工企业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施工管理制度的建立要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在管理内容方面,需要包含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安全与成本等要素,并依照相关规范进行严格执行。其次,管理制度要在具有强有力的约束性,施工单位可结合相应的奖惩制度对现场施工进行管理,对于违规施工的行为要予以警告,严重的可进行罚款或停工处理,以此提升人们对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保证施工的有序开展。最后,要充分发挥管理制度的激励作用,通过对优质工程或优秀员工进行奖励,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发挥。

3.2 强化现场施工进度管理

3.2.1 提高进度计划可行性

工程项目能否按期完成直接影响着施工企业的口碑与效益,所以在强化施工进度管理对于工程的建设与企业的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在正式施工前,项目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在此过程中,要以施工合同规定的竣工日期以及施工工程量为参照。施工进度计划要做到有总有分,在明确施工总工期后,要对各分项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完善,同时也要保证在工程建设的具体节点完成相应工程量。为了使施工进度计划更具可行性,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做到从全局出发,对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预留出一些时间便于施工过程的灵活调整。

3.2.2 优化物资调配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物资的科学计划与配置可以有效推动施工进度管理工作的开展,以防止施工现场因物资短缺造成的工期延误现象。这就需要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对所需物资进行预先计划,在物资到场后做到科学分配,协调各种材料与设备的使用情况,保证各个工种的物资供应,以保证施工队伍间作业过程的协调性,进而有效提升施工进度管理工作质量。

3.3 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3.3.1 优化工程施工的材料管理

要想有效地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在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就要对施工材料管理工作引起足够重视。管理人员要在相关管理制度的指导下,科学开展材料管理工作。首先,在材料的采购环节,要选择具有相关资质的生产企业,并对材料的规格、数量、尺寸等要素进行明确。其次,在材料进场时,要对其进行抽检,并检查其生产合格证和出厂检测证明等文件是否齐全。最后,制订完善的现场管理方案,规划材料存放区,对于钢筋、水泥等重要材料需进行相应地覆盖防护,以免发生钢筋锈蚀或水泥硬化等质量问题。

3.3.2 加强建筑工程的技术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可以为施工人员的实际作业提供理论依据,由于工程建设涉及的专业较多,同时还包括交叉作业的部分,所以为了有效协调施工,施工部门就需要对施工技术交底进行完善。首先,在正式施工前,施工管理人员与技术负责人员需要对施工图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施工现场具体情况,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科学制订。其次,组织各工种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的研讨与确定,进而保证施工作业流程的科学有序开展。最后,要做好工程记录工作。工程记录是对工程建设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程的施工记录可以为工程的验收和后期维保工作提供必要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所以相关工作人员要强化对施工记录工作的重视程度。

3.3.3 强化工程质量监理管控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是保证工程质量按期按质交付的关键。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应成立专门的质量监督管理小组,组织机构应有项目经理、施工技术负责人以及各个专业班组长共同组成。通过完善的施工现场质量监督工作,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有效自检。

4 结语

通过对全文的总结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的数量和规模正在不断增加,这也对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施工企业要不断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从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入手,针对现场的施工人员、施工技术与施工材料等进行全方位管理。通过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完善工程管理方法,从施工管理过程创新改进中为高质量建筑管理工作的开展发挥重要的奠基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光涛.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探讨[J].居舍,2019(11):144.

[2]徐荣.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9,38(2):61-63.

[3]杨明.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难点及应对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9(3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