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盾构下穿建筑物群地层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4
/ 2

地铁盾构下穿建筑物群地层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张力龙

中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 佛山 214000

摘要:盾构隧道由于其众多的优点,已逐渐成为城市地下隧道施工的首选。但盾构施工不可避免地会对周边土层造成扰动,改变原有地层的状态,造成一定的地层位移和地表沉降,危及邻近构筑物的安全,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在地铁隧道盾构施工中,盾构施工会产生多大的沉降或隆起,是否会影响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是最关键的问题。为了在施工前预估地铁工程可能引起的地面沉降,首先需要了解盾构穿越建筑物(结构)的主要施工安全风险,以及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的一般规律和机理。进而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达到提前防控的目的。

关键词:地铁盾构;下穿建筑物群;地层沉降;控制技术

1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1.1工程地质风险

区间右线隧道下穿小区段洞身范围内地层主要为(7-3)粉质黏土、(3-4)淤泥质粉质黏土,拱顶覆土厚度14.1~15.9m,拱顶地层自下而上主要为(3-4)淤泥质黏土、(3-1)黏土、(1-2a)淤泥混素填土、(1-1)杂填土层,地层自稳性差、抗扰动性差,极易受到掘进的扰动,掘进过程土压的波动、出土量的波动、注浆参数的波动均会造成地表发生沉降或者隆起,从而造成地表、房屋出现裂纹和倾斜。

隧道穿过房组的水平方向位于400米圆曲线右侧,垂直方向位于0.91%下坡段。在盾构隧道偏差修正过程中,容易发生单侧超挖和单侧挤压,导致土体蠕变引起的地面沉降或隆起。

1.2与房屋特殊相对下穿位置风险

盾构隧道是从房屋的角落里传下来的,而且每栋房屋跨度大,整体基础和墙体长度都较长,且地面沉降控制不当容易造成墙体开裂。区间隧道与建筑基础平面关系如图1所示。

610a33cbbf24e_html_68eda05d565aaa36.png

图1 区间隧道与房屋基础平面关系示意图

1.3刀盘开挖范围侵入房屋基础加固体风险

房屋桩基础与隧道结构净距0.08m,刀盘开挖外径6460mm,管片外径6 200mm,刀盘开挖轮廓与管片背部间距为0.13m,刀盘开挖范围侵入到房屋复合地基0.05m,其相对位置示意见图2、图3。

610a33cbbf24e_html_83f4503ae1726a54.png

图2 区间隧道与房屋基础剖面关系示意图(单位:m)

610a33cbbf24e_html_8b89c43b7d4fd2ab.png

图3 刀盘开挖范围侵入房屋基础加固体示意图(单位:m)

盾构掘进过程中刀盘切削加固体造成震动,可能会引起房屋开裂,或压力控制不当会造成加固体沉降和隆起,从而带来地面、房屋墙体的开裂和房屋的倾斜。加固体周边土体与加固体之间存在断层,掘进时极易造成此部分薄弱土体整体剥落,造成超方,从而使加固体整体下沉,引起地面沉降、房屋墙体开裂、房屋倾斜等风险。

2盾构下穿房屋群安全控制措施

2.1掘进参数控制

土压主要取决于刀盘前的土体压力,一般以刀盘中心处的土体压力为准,可按式(1)计算。P1=k0×γ×h(1)式中:P1为土仓内土压力;k0为侧压力系数,取0.46;γ为土的容重,取18.4kN/m3;h为刀盘中心的埋深,过房屋段隧道中心埋深从17.2m线性过渡到19m。根据盾构机的掘进位置及相应的情况,选取相应的参数代入式(1),始发段土仓压力P1=1.456~1.608bar。掘进过程随着隧道的前进土压逐步从1.46bar变化到1.61bar。土压力控制根据理论计算及地质情况,在盾构穿越过程中,根据地面监测反馈的信息及时进行调整。土仓压力以土压传感器为控制标准,波动幅度应尽量控制在±0.2bar以内,盾构掘进参数见表1。

表1盾构掘进参数表

610a33cbbf24e_html_1713bbc8fb55dd97.png

为保持土压的稳定,尽量减小土压波动,掘进过程须保持各项参数的平稳,同时降低泡沫系统气体的流量,如无法控制可停用泡沫气体,采用纯液体改良渣土。

2.2姿态控制

水平方向处于400m半径右转圆曲线段,水平姿态前点宜保持在+40~+60mm之间,水平中点已保持在+10~+20mm之间,水平后点宜保持在-10~+10mm之间,确保能够满足纠偏需求的同时,保证成型隧道的拟合。垂直方向盾构机处于0.91%的下坡段,应尽量减小刀盘切削房屋地基加固体深度,降低刀盘切削过程对房屋造成的影响,垂直方向前点宜保持在-60~-40mm之间,垂直方向中点宜保持在-30~-20mm之间,垂直方向后点宜保持在0~-10mm之间。隧道轴线偏差见表2。

表2隧道轴线偏差表mm

610a33cbbf24e_html_8eca1441aff8d46a.png

2.3 地面沉降控制

鉴于房屋段具有重大安全风险,针对上述安全风险分析,结合盾构施工引起地面沉降规律,见图4,地面沉降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地面沉降规律的5个阶段(累计沉降控制在-10~+6mm之间,变化速率控制在3mm/d)。

610a33cbbf24e_html_7db55aa2d11593f7.png

图4 盾构施工引起地面沉降规律示意图

2.3.1前期沉降

前期沉降主要来自于盾构掘进过程土压或者推力的不当,造成前方土体形成挤压或者失压引起沉降,因此主要控制掘进过程的推力和土压,采用超前监测,随时根据监测变化情况反馈指导参数的调整。

2.3.2掘进过程中的沉降

掘进过程中的沉降主要来自土压的控制和是否超挖土体,过程中严格控制土压、出土速度、刀盘转速等,保证各项参数的平稳,控制掘进速度在30~50mm/min,及时进行监测反馈指导土压的调整,掘进过程严格控制螺旋机转速的平稳,防止超挖,严格按照要求量测、计算、控制出渣量。

2.3.3掘进过程中盾体上方的沉降

进行设备改造,将同步注浆其中3根注浆管路做三通改装,将每根管路一分为二,在保证4根管路同步注浆的基础上,增加在1和11点位径向孔匀速注入惰性浆液、和盾尾后方1~11点位注入惰性浆液,在保证盾体不被裹住的情况下及时填充了盾体上方的间隙。浆液配比见表3。

表3 惰性浆液(厚浆)配合比

610a33cbbf24e_html_ee9fcb2c6750407.png

径向孔位于前盾(直径6 440mm)上方,每掘进一环需要的惰性浆液用量V1=0.3m3,注浆压力与土压相同(保持地面沉降稳定的同时,确保浆液不会被打入刀盘前方,造成浆液浪费和土压波动),径向注浆见图5。

610a33cbbf24e_html_366e179b478efaeb.png

图5 径向注浆示意图

2.3.4 脱出盾尾衬砌环管片上方沉降

1)同步注浆。管片背部理论建筑空隙(即理论注浆量),V0=3.9m3,取1.3~1.5的扩散系数,则每环同步注浆量V2=(1.3~1.5)V0=5.1~5.9m3,注浆压力取1.2倍的静止土压力1.6~2.0bar,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地面监测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2)二次注浆。掘进过程中盾尾后方倒数第四~五环管片上部注入惰性浆液,注入量和注浆压力根据地面沉降反馈情况进行选择,注浆压力应不大于同步注浆压力,二次注浆施工工艺示意见图6。

610a33cbbf24e_html_f1b98856ea4d9fad.png

图6 二次注浆施工工艺示意图

3)三次注浆。为了稳定盾尾后方沉降,在盾尾倒数6~10环管片顶部开孔注入双液浆及时填充管片顶部间隙,及时控制沉降。双液浆采取纯水泥浆∶水玻璃溶液(体积比)=(1~2)∶1的比例进行混合注入,水泥浆∶水灰比(体积比)=1∶1,水玻璃溶液中水玻璃∶水(体积比)=1∶1。采用少量多点的方式进行施工,具体注浆量和注浆压力根据地表沉降参数和管片变形情况进行调整。

结束语

盾构施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地面沉降和隆起,在穿越建筑物(结构)时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因此,有必要充分了解盾构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规律,详细分析盾构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控制风险。通过阐述盾构施工参数,合理设置调整和控制盾构姿态,合理配置注浆,采用同步注浆,加强监测、信息化施工等综合技术措施,对乡村老建筑的地面防护及安全区内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徐福旺.地铁盾构穿越密集建筑物群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8):26-27.

[2]刘俊生,卢金芳,徐栋栋.双线盾构隧道开挖地表沉降变形规律研究[J].城市勘测,2019(5):18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