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患者通过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总有效率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4
/ 3

脑梗塞患者通过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对总有效率的影响分析

屈先香

长沙市浏阳市集里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室 湖南浏阳 410300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通过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总有效率的影响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设计,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50例脑梗塞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同时间段50例脑梗塞患者设为实验组。两组均接受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阿司匹林治疗方法,实验组加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血小板计数以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性,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增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方法能够改善血小板计数聚集,促进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提高,而且药物不良反应低,治疗安全性高。

关键词:脑梗塞;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总有效率;影响;

脑梗塞是常见疾病类型,其发生原因主要是脑组织中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致使神经功能缺血、缺氧症状,并受损伤,进而产生的一系列功能障碍。脑梗塞是病情发展紧急,而且进展快速,临床需给予积极抢救,挽救生命、改善疾病预后。脑梗塞药物治疗方法贯彻着脑梗塞各阶段治疗中,其常用药物包括抗凝药物,但是,抗凝药物存在一定程度的凝血功能影响,并产生多种并发症情况。若患者年龄75岁以上,且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则机体免疫力、抵抗力以及耐受度均明显降低[1]。在给予脑梗塞临床积极治疗过程中,其重要关键是如何选取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阿司匹林属于常用的临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氯吡格雷具备较好抗凝效果,本文就探讨脑梗塞患者通过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总有效率的影响分析作出如下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设计,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50例脑梗塞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同时间段50例脑梗塞患者设为实验组。实验组:性别: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76-89岁,平均年龄为(80.35±2.50)岁。对照组:性别: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77-88岁,平均年龄为(80.50±1.85)岁。两组脑梗塞患者的入组数据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均接受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包括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即常规脱水治疗、常规抗力自拮抗剂治疗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阿司匹林治疗方法,具体:选择山西威奇达光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14023207,规格:25mg),给予口服,一日100-300mg。持续治疗4周。实验组加用阿司匹林(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氯吡格雷治疗方法。具体:选择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剂量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国药准字H20123115,规格:25mg),给予口服,一日1次,每次25mgmg。持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1)临床治疗效果、(2)血小板计数,(3)用药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经SPSS23.0软件处理,并作t检验、2检验,求P值。

2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

表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n(%)]

分组(n)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

实验组(n=50)

29(58.00)

19(38.00)

2(4.00)

48(96.00)

对照组(n=50)

20(40.00)

20(40.00)

10(20.00)

40(80.00)

2

-

-

-

6.0606

P值

-

-

-

0.0138


2.2两组血小板计数的比较

两组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比较无差异性,P>0.05;两组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升高明显,P<0.05;实验组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

2两组血小板计数的比较(

±S

分组(n)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实验组(n=50)

69.20±6.75

113.95±15.85

18.3678

0.0000

对照组(n=50)

69.35±6.55

102.50±12.75

16.3531

0.0000

t值

0.1128

3.9802

-

-

P值

0.9104

0.0001

-

-


2.3两组用药不良反应的比较

两组的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性,P>0.05。

3两组用药不良反应的比较[n%]

分组(n)

恶心

胃部不适

腹痛

总发生率

实验组(n=50)

2(4.00)

1(2.00)

1(2.00)

4(8.00)

对照组(n=50)

1(2.00)

1(2.00)

1(2.00)

3(6.00)

2

-

-

-

0.1536

P值

-

-

-

0.6951


3讨论

脑梗死的发病急促,而且病情进展快速,而且随着患者的缺血时间延长,容易致使脑组织血供发生代偿性缺失,诱发细胞缺血、缺氧等临床症状,并导致临床治疗难度明显增加,影响疾病预后[2]。脑梗塞以中老年人群作为主要发病群体,临床运用各种治疗方案治疗及控制病症,同时,需尽早开通梗死状况,减少心肌缺血而致范围影响,并有效维持心脏功能,同时作为重要的脑梗死治疗原则[3]

对脑梗死患者开临床治疗时,以抗血小板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其中,阿司匹林药物、氯吡格雷药物均为目前较为广泛于临床的治疗药物,是切实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类型之一[4]。临床在给予脑梗死患者实施积极对症治疗的同时,选择阿司匹林治疗药物、氯比格雷治疗药物,从而起到有效改善血清心肌酶学动态发展状况。其中,阿司匹林是比较常见的脑梗死治疗药物类型,该药物进入机体后,可以产生血小板环氧化酶活性抑制作用,从而促使血栓形成受阻,抑制前列腺素释放,以及促使抗血小板聚集的产生作用。虽然阿司匹林的抗凝血效果较好,但是容易诱发血小板活化路径聚集情况的发生,且改善生理较差,部分患者在给予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后,未能取得理想病情缓解效果,需给予强化治疗。氯吡格雷属于临床新型药物类型,属于抗凝药物,而且具有更强的血小板聚集阻断效果,通过给予重复用药可以持续提升临床疗效。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机体心功能,促进病症改善[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1)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升高明显,说明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方法可以进一步有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疾病预后;(2)实验组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升高明显,说明在临床工作中加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方法具有明显优势,利于改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改善相关临床症状表现。(3)两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性,表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方法的药物安全性高,不会增加相关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增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方法可利于改善脑梗塞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理想应用疗效。

参考文献

[1]白金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校医,2020,34(4):310-311.

[2]庄晓宇.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5):54,65.

[3]陈应豪,黄礼涛,刘付祥.观察脑梗塞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3):22-23.

[4]冯志芳.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塞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15):22-23.

[5]孙运涛,刘莉,武彦彬,等.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脑梗塞的效果观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5):14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