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对人体免疫防线的重要作用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4
/ 2

皮肤对人体免疫防线的重要作用探究

刘涵蓓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皮肤科,黑龙江省 七台河市, 154600


摘 要:目的:本研究基于免疫学分析了刮痧对皮肤的作用机理,初步探讨皮肤对于人体免疫防线的重要作用。方法:刮痧处理小鼠背部皮肤后,采用组织染色法对皮肤组织变化进行观察,对局部免疫细胞及重要细胞因子分别测定其含量变化,疫苗接种后采用测定抗体滴度方法,对人体免疫响应能力进行评估。结果:皮肤组织刮痧后扩张了毛细血管,外渗的红细胞,促进局部微循环,增加了免疫活性细胞比例,对于上调炎性细胞因子具有一定促进作用,降低调节性细胞因子,表明皮肤经刮痧处理后可产生反应,诱导机体抗原特异性抗体滴度提高,使免疫应答具有Th1型倾向表现。结论:刮痧使皮肤增强微循环,免疫响应能力提高,先天性及适应性免疫功能不断增强,皮肤对人体免疫防线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体免疫;皮肤;微循环


1. 前言

刮痧在医学史中是一种最古老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基于免疫学分析了刮痧对皮肤的作用机理,通过观察皮肤组织形态的变化,对局部免疫细胞及重要细胞因子分别测定其含量变化,疫苗接种后采用测定抗体滴度方法,对人体免疫响应能力进行评估,初步探讨皮肤对于人体免疫防线的重要作用。

2. 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试验材料

采用卵清白蛋白、弗氏不完全佐剂、聚乙酰亚胺、戊巴比妥、四甲基联苯二胺、底物缓冲液、1-2月龄雌性小鼠等实验材料。

2.2 刮痧方法

经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麻醉实验小鼠将其固定,取小鼠背侧剃毛,采用70%乙醇进行擦拭,采用牛角刮痧板在皮肤干燥后与其呈90度角按照40次/分频率, 3牛顿力度由头至尾刮痧20或40次,涉及3平方厘米皮肤面积。

2.3 小鼠皮肤组织内部形态受刮痧的影响

刮痧治疗后小鼠颈椎脱位,分别在15分钟、半小时、1小时将经刮痧处理和未经处理皮肤剪下,在缓冲液中固定,在石蜡中包埋并进行切片,采用光学显微镜对皮肤组织变化进行分析。

2.4 小鼠皮肤内细胞因子受刮痧的影响

2.4.1 流式细胞实验

经刮痧治疗后小鼠颈椎脱位,将3平方厘米刮痧部位皮肤剪下切碎,将胶原酶I型溶解在平衡盐溶液中,37摄氏度孵育2小时,单细胞悬液采用70微米细胞过滤器制备,单细胞悬液制备后,采用APC标记的大鼠抗小鼠CD11C,PE标记大鼠抗小鼠F4/80染色其细胞,染色对照采用同亚型抗体,并置冰上持续半小时孵育,采用含1%BSA的1×PBS进行2次洗涤。再悬浮后分析流式细胞术,有关数据采用软件进行分析。

2.4.2 分析皮肤组织细胞因子

经刮痧治疗后小鼠颈椎脱位,将刮痧部位100毫克皮肤剪下,采用PBS清洗,4摄氏度下以14000转/分钟转速持续20分钟离心,取上清。根据试剂盒指示,在皮肤组织悬浮液中测定各种细胞因子含量。设置5组样品:一组是小鼠未经刮痧处理皮肤;二组是小鼠刮痧40次1小时后的皮肤;三组是刮痧40次1小时后小鼠未刮痧部位的皮肤;四是刮痧40次2小时后,小鼠刮痧部位皮肤;五是刮痧40次2小时后,未刮痧部位的小鼠皮肤。

2.5 小鼠血液细胞因子受刮痧的影响

每只小鼠进行40次刮痧,处理半小时和1小时后采集眼后静脉丛4-5滴血液,对未刮痧组采用相同方法收集血液样本,真空采血管含有分离凝胶置入血液样本。根据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对TNF-α、IL-1β、IL-6含量进行测定,NO含量采用硝酸还原酶法进行测定,对比未处理小鼠结果的差异。

2.6 统计处理

采用数据处理软件SPSS 21.0分析患者有关数据,采用(x±s)形式表示患者数据,采用数据图分析方法,P<0.05表明患者有关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意义。

3. 结果

3.1 皮肤组织形态受刮痧的影响

刮痧可造成皮肤充血,扩张血脉,红细胞皮下脂肪组织发生外渗。未经治疗小鼠呈乳白色真皮,不能看到毛细血管。对皮肤角质层刮痧20次半小时后有一侧变暗,呈粉红色皮肤,显现出毛细血管。刮痧40次半小时后,角质层侧的“瘀痕”明显,皮下能够发现微血管扩张和瘀伤。皮肤组织单细胞刮痧处理后检测采用悬液经流式方法,其中CD11C阳性细胞和F4/80阳性巨噬细胞提高比例。对照组患者在总细胞数中,CD11C阳性细胞只占4%,实验组患者检测刮痧15分钟、半小时、1小时后分别向9%、12%、14%增长。

3.2 皮肤局部和血液中细胞因子含量在刮痧后的变化

比较两组患者代表性细胞因子含量,在实验组中IL-6、IL-12p70及ILIL-2适度增大,未刮痧区域变化不明显。而TNF-α在刮痧及未刮痧区域增大明显,在刮痧后1-2小时,免疫抑制因子IL—10降低刮痧区域的含量,实验组2小时后降低未刮痧区域含量。在刮痧40次半小时和1小时后,血液中TNF-α,IL-1β,IL-6与皮肤中细胞因子具有一致的检测结果,造成增大其含量,两组患者相比较,IL-1β不存在统计差异,并检测到明显增大血管舒张剂NO含量。

3.3 接种抗原抗体滴度在刮痧后的含量变化

接种皮间疫苗后,对刮痧皮肤区域血清样本中在不同时间点对OVA特异性抗体滴度进行测定,2、3次接种后,在IgG抗体滴度方面,刮痧20次和40次组比单独接种OVA组高,抗体滴度与刮痧次数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接种第三次后,与对照组相比,刮痧20次和40次IgG抗体滴度分别向2倍和3倍上调。实验组接种第3次后的IgG1/IgG2比值比对照组低,刮痧使免疫应答增强并产生Th1型倾向。小鼠刮痧后接种流感病毒抗原3次后鼻部IgG抗体滴度的差异不明显,表明刮痧对皮肤处理影响鼻黏膜免疫功能不明显。

4. 讨论

本研究证实对皮肤刮痧处理对于免疫反应性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其明显的局部效及相对温和的全局效应。对先天性免疫及体液免疫应答具有增强和调节作用,提供了增强人体免疫防御功能的直接证据,使该治疗方法的原理得到解释。皮肤刮痧处理对相邻组织产生刺激,很多因素的协同作用很可能影响免疫。血液及红细胞和血小板向皮下组织渗入产生创伤信号可使多重免疫和应激效应被诱导产生,造成细胞因子水平发生变动。刮痧对皮肤组织产生暂时性温热效应,与热敷或发烧相似,对于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的刺激具有一定作用。与正常小鼠相比,刮痧小鼠降低了CD4+/CD8+比值,升高TNF-α含量,表明机体抗病毒能力增强,符合与有关研究结果。

5. 结语

综上所述,采用健康小鼠并非某疾病模型小鼠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健康机体具有更稳定的免疫系统机能,对相应外界调节因素的敏感性更高,检测更容易。接受刮痧处理后的皮肤可有效缓解疾病症状,对于提高人体免疫系统防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波,谷世喆,秦丽娜.砭石与刮痧[J],中国针灸,2019.10

[2] 贾曼,丰芬.刮痧疗法及其应用[J],河南中医,2018.3

[3] 曾上劼.经络刮痧前后白细胞变化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18.5

[4] 苏荣华,刘颖,王光义等.通阳刮痧疗法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TNF-α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9.16

[5] 杨进岗,袁德培.土家以酒为介质刮痧疗法对“感冒”模型大鼠IL-2及TNF-α含量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11


作者简介:

刘涵蓓(1970-),女,汉族,湖北麻城人,大学本科学历,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