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当今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1

谈当今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殷涛 王晓华

中华人民共和国潍坊海事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档案工作由传统简单化向现代复杂化、科学化转变,档案工作者也必须由传统守旧型向现代创新型管理人才转变。习总书记说过“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档案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档案工作是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已成为首要问题。

一.档案工作者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

1. 要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学会自己分析、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服务方向,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2. 要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首先,档案工作是单调而无聊的,不像有些职业那样富有“魅力”。因此,立志于档案工作,无私奉献,对一位档案工作者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档案工作者要尊重历史,忠于事实,坚持原则,一丝不苟,自觉维护档案工作的尊严。再次,档案工作者应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在档案工作中,勤奋进取、科学严谨、精益求精、认真细致、热心服务的工作作风是搞好优质档案服务的前提条件,怕麻烦、敷衍塞责、马虎从事都是要不得的。

二.档案工作者应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

档案工作是一项业务性工作,也是一项服务性工作。因此档案工作人员必须要有扎实的业务功底。娴熟地掌握档案工作各项业务环节的具体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专业化水平,是每位档案工作者必备的本领,也是衡量其是否胜任专业职务的重要标准。档案工作者不仅要对日常的档案收集、整理、鉴定、统计、保管和利用工作了如指掌,而且应对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利用保护工作应付自如,形成较强的专业化技能。

三.档案工作者应具备较强的保密意识和法律意识

档案工作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它要求档案工作人员牢固树立“保守党的秘密,慎之又慎”的原则,不该说的不说,不该看的不看,不该提供利用的坚决不提供利用,自觉保守档案机密。《档案法》的颁布,使档案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必须坚持依法治档。因此,档案工作者不仅要成为知法、守法的模范,还要成为执法、用法的带头人。

四.档案工作者应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人的心理来源于社会实践,又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健康的心理是干好各项工作的保证。档案工作是一项严肃、缜密、细致、全面的工作,要求档案专业人员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克服单调心理,对档案工作要有热心。档案工作中会面对纸张,日复一日而产生枯燥无味的厌烦情绪。档案专业人员必须克服这种单调心理,热心档案工作,同时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业务素质,从工作中寻找发现和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要具备全心全意为职工、为单位、为海事服务的观点,为档案利用者提供便利、优质的服务。

2. 克服浮躁心理,对档案工作要细心。档案工作容易使人产生浮躁心理,马虎地对待工作。档案专业人员必须克服这种心理,用细致严密、慎之又慎的态度来对待档案工作。例如: 对归档文件要逐件逐页检查,对已破损的、字迹模糊的档案资料要认真修补,加以处理;对积存年代久远的档案要常翻常晾,更要严格控制和调节库房温湿度,做到天天检查、日日测量,以防因干湿不当引起纸质变化。

3. 克服平凡心理,对档案工作要有耐心。档案工作是一项繁杂的工作,又是一项平凡的工作,既不轰轰烈烈,也不惊天动地,这就容易产生平凡心理,认为这种工作出力不少,却难以被人重视,也难出成绩。档案专业人员要克服这种平凡心理,树立吃苦耐劳、不厌其烦的精神,从简单的工作中发现丰富的内涵,排除干扰,专心致志,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不可烦而不顾。在查阅档案时,要认真查找,做到百问不烦、百拿不厌。

4.充服自卑心理,对档案工作要有信心,由于对档案工作的平凡心理,容易产生自卑感,以至于工作无起色,自觉事事不如人,缺乏恒心、信心和进取心。档案专业人员要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克服自卑心理,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

档案工作者素质的提升将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档案利用效果的提高。一个合格的档案工作者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过硬的业务素质、较强的保密意识和法律意识、健康的心理素质,只有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才能使档案工作更有效地为单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