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胃癌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2

中医药在胃癌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探讨

金承尧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40

要:胃癌属于消化道的一种常见肿瘤,目前的主要治疗措施包括放疗化疗靶向、手术切除及中医药控制等多种方式,相比较而言,放疗化疗不良反应较为严重,手术创伤大且术后并发症多,比如癌痛、疲乏及失眠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研究中医药在胃癌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以期通过中医药的合理使用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医药;胃癌;术后;并发症;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近些年各类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且逐渐趋于年轻化,其中胃癌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癌症,而且我国每年的胃癌死亡病例占到了全球同期胃癌总死亡总数的40%之多。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切除肿瘤,但由于手术创伤比较大,所以术后会对患者的胃肠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各类并发症也会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实践证明,通过对中医药的科学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下文就针对中医药在胃癌术后几种常见并发症中的应用进行简要论述。

1 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并发症主要是因为胃癌手术切除了迷走神经而导致幽门松弛功能丧失,贲门丧失抗反流作用,胃蠕动作用减弱,胃内压升高,从而使胃液反流入食管内。患者临床上经常会出现反酸、腹部疼痛和胸骨后有灼烧感,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进食困难现象,中医将其归于“吐酸”范畴。利用中医药干预反流性食管炎,重点强调脾胃虚弱和正气亏虚,所以采取温中散寒、疏郁泻火、清热化痰、平调寒热及降逆止呃几种措施,常见药物包括半夏泻心汤、加味温胆汤、旋覆代赭汤、丁香柿蒂汤和左金丸等,而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治疗效果[1]。由于胃癌手术改变了胃的体积和位置,所以致使其升降功能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导致浊阴不降而停留上逆,进一步引发反流性食管炎,我国目前还经常采用西药联合胃降逆饮治疗方法,而且效果明显优于用西药进行治疗,还有部分研究人员发现,半夏泻心汤中药配合使用多潘立酮和奥美拉唑西药,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的胃黏膜。通过配合穴位注射方法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还大大降低了其复发率。

2 胆汁反流性胃炎

反流性食管炎是近端胃癌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而胆汁反流性胃炎是远端胃癌切除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由于手术原因导致幽门丧失功能,胆汁反流损伤了胃黏膜,进一步引发反流性胃炎,患者经常表现出嗳气、呕吐及腹胀等临床症状。中医学将其归于“胃脘痛”范畴,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主要包括气滞血瘀、脾胃失和、湿热、肝气郁结及水饮停滞等。相关学者将胃癌患者的湿热归结为中焦虚寒和湿热内蕴两大类,主要采取四君子汤对患者进行健脾益气,若患者湿热比较严重可以适当增加承气汤,若患者为虚寒体质则适当增加一定量的姜,最终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治疗效果。站在脾和肝论治角度来看,则应该采取疏肝和养胃相关举措,即疏肝理气和健脾养胃,健脾养胃治疗方中包含有白术、党参和茯苓等,疏肝理气方则以柴胡为主[2]。就临床表现来看,脾虚患者易出现多痰和湿热,此时可以增加半夏和陈皮进行化痰祛湿,同时也可以配以一定的西药。

原发性和继发性胆汁反流胃炎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用药也存在很多相似之处。我国很多中医药学者在治疗胃癌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时候,都特别强调健脾补气和疏肝养胃,从中医角度将胆汁反流性胃炎归纳为瘀血停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气虚证、湿热中阻证、胃阴不足证和痰饮内停证几种,单一采用柴胡进行疏肝散湿都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在此基础之上增加半夏泻心汤对脾胃进行调理,可以有效增强患者的胃肠道蠕动功能,改善胃黏膜状态。

3 倾倒综合征

倾倒综合征作为胃癌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主要是因为术后切除部分胃组织之后导致胃储存减少,由于排空速度过快而引发血管舒缩和胃肠道不适症。该并发症又可以分为早期和晚期两种,早期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主要症状包括嗳气、饱胀及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还会伴有心悸、头晕和出汗等症状,研究发现倾倒综合征和胃癌手术术式的选择存在非常紧密的关联,最常见于近端和远端胃切除术后和全胃切除术后[3]。中医将倾倒综合征归于“眩晕”和“呕吐”范畴,中医学认为导致这一症状出现的病理主要是因为患者虚少实多和虚实夹杂,针对饱胀症状可以采用宽中除满和健脾温运举措,给患者服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还有部分研究人员将倾倒综合征分为脾胃虚弱型、中气下陷型和湿热中阻型三大类,针对脾胃虚弱型采用香砂六君子汤,中气下陷型采用补中益气汤,湿热中阻型则采用生姜泻心汤,同时配以一定的西医进行综合性治疗,研究发现最终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传统中医外治方面针对倾倒综合征的相关研究报道并不多见,将传统医药与现代疗法相结合,采用电刺激技术,选取胃脘部及内关穴,采取中药离子导入的方法治疗胃倾倒综合征,相比于单一的常规内科处理,患者症状得到了更好的改善。

4 胃瘫

胃瘫其实就是由于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而导致胃排空出现功能性障碍的一种疾病,也是胃癌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腹部疼痛、恶心及上腹有饱胀感等,中医将其归于“胃反”和“痞满”范畴。上面已经提到过,胃癌患者的机体本身就存在较为严重的正气亏虚现象,再加上手术,对患者的身体脉络造成了严重的损伤,从而导致患者体内气滞血瘀,脾胃失和,邪气侵入而引发胃瘫并发症。部分发现,对胃癌术后患者采取中脘、内关、足三里、额旁2线和公孙取穴针刺,在此基础之上联合服用小承气汤,可以有效提升胃瘫患者的胃肠功能,临床治疗效果非常显著。采用中药灌肠方式,配以健脾理气汤,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脾气滞留症状,对胃癌患者的后期治疗和康复都发挥着很大的积极作用[4]。还需要注意的是,胃癌术后出现胃痛的患者通常要求进行严格禁食和持续胃肠减压,在此过程中中医药治疗方式更是体现出其独特的应用优势。相关研究人员在胃瘫患者研究过程中发现,将采用臀大肌肌肉注射盐酸甲氧氯普胺的患者和采用肌肉注射盐酸甲氧氯普胺加“老十针”毫针针刺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后者效果更为明显,可见中医药在胃瘫治疗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对胃瘫患者采取调理气机之升降和补益中气的治疗方案,并适当增加补中益气汤和“四花穴”行隔药灸,最终发现患者的呕吐、恶心和腹胀等临床症状都有了明显缓解,而且大大缩短了胃管的留置时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就胃癌术后常见的胆汁反流食管炎、胃瘫、反流性胃炎及倾倒综合征几种并发症临床表现及中医药治疗举措进行了简单论述。从研究结果可知,中医药在胃癌术后并发症治疗和控制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当然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不断研究。祖国的传统医学不单单只指中草药,还包括穴位贴敷和针灸等外治疗法,所以我们应该研究各类中医手段在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陈婉珍,胡莹,邵长乐,朱方石.中医药调节胃癌炎症微环境的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10):2484-2487.

[2]张曦.中医药防治胃癌转移作用及机制近况略述[J].国医论坛,2018,33(05):67-70.

[3]冯艳虹.中医药防治胃癌术后化疗毒副反应的护理[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09):168.

[4]马若谷.中医药治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3):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