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回顾性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2

儿科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回顾性临床分析

陈秀芳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儿科 湖北武汉 430300


[摘要] 目的:对儿科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儿科2019年2月-- 2021年4月期间就诊的患儿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和干预两组。 结果:在实施合理用药指导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 结论:在儿科临床治疗合理进行抗菌药物使用,不仅能促使抗感染疗效的提升,而且也能促使药物毒副作用降低,有很大推广价值。

[关键词] 儿科;临床治疗;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回顾性临床分析


Retrospective clinical analysis of 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pediatric clinical treatment

Chen Xiu Fa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People's Hospital of Huangpi District, Wuhan, Hubei 4303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in pediatric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A total of 92 cases of pediatric patients treated in Huangpi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Wuhan from February 2019 to April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 Results: The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ational drug use guidance. Concluslins: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pediatric clinical treatment can not on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anti-infection efficacy, but also reduce the toxic and side effects of drugs, which has great promotion value.

[Key words] Pediatrics; Clinical treatment; Antibacterial drugs; Rational application; Retrospective clinical analysis

由于儿童正处在免疫系统发展的阶段,缺乏足够抵抗力,感染多种致病菌的几率高,在儿科临床治疗中,比较广泛地应用抗菌药物。但因儿童机体发育尚不够成熟,药物代谢能力和耐受性不强,在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多种毒副作用就易发生,有高达12.9%的发生率,这对患儿用药依从性造成影响[1]。而且抗菌药物若不能合理使用,易导致细菌的耐药性,降低药物杀菌、抑菌效果,对临床疗效产生影响。可见,用药是否合理与其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关系密切。本研究拟对儿科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进行回顾分析,并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儿科2019年2月-- 2021年4月期间就诊的患儿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和干预两组,每组46例患儿。其中,对照组患儿分别为男性22例,女性24例,患儿最小年龄2岁,最大10岁,平均年龄为( 5.33 +1.25)岁,本组患儿分别有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与上呼吸道感染分别为13例、15例和18例。干预组患儿分别为男性31例,女性15例,患儿最小年龄2岁,最大110岁,平均年龄为(5.28±1.29)岁,本组患儿分别有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与上呼吸道感染分别为14倒、13例和19例。现将两组患儿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其没有统计学方面差异(P>0.05),存在一定可比性。

1.2 方法

以常规化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患儿,也不存在用药工作方面搞特殊指导。干预组患儿以常规化抗菌药物治疗为基础,再辅以特殊用药指导。当患儿住院,就应对其具体情况细致、全面搞清楚,再安排患儿开展一系列相关的常规检查,治疗方案要有针对性结合检查结果和患儿的临床表现来具体制定,有几个小问题必须在抗菌药物正式使用之前来进行明确,具体包括:①掌握一下患儿及家属是否有过过敏史;②对患儿生理反应掌握住,对抗菌药物的类型、剂量严格按照患儿生理反应进行科学选择;③对口服药物进行优先选择,当治疗期间采用新型药物进行,选择要依据药物性质,用药要科学合理按照说明书实施。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以基本消失患儿之前存在的临床症状为显效;②已经储备恢复患儿之前存在的临床症状为有效;③尚不存在缓解以前临床症状情况,甚至严重者可能有恶化现象出现,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6108dcb79b40f_html_9c428753fd8434e4.gif 本研究分析组间数据对比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采用(n,%)描述计数资料病采用卡方检验,采用( x±s )描述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倘若两组间存在P< 0.05的数据,这就证明统计学意义在一定程度存在。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抗感染疗效

结果显示,实施后比实施前,抗感染总有效率上升明显,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抗感染疗效[n(%)]

时间 例数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干预组 46 35(76.1) 9(19.6) 2(4.3) 95.7

对照组 46 31(67.4) 11(23.9) 4(8.7) 91.3

X2 5.731

P 0.017


2.2比较两组副作用

结果显示,实施后比实施前,药物副作用发生率降低明显,(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药物副作用 [n(%)]

时间 例数 胃肠道反应 循环系统 皮肤 全身性损害 总发生率

干预组 46 2(4.35) 1(2.17) 2(4.35) 1(2.17) 13.04

对照组 46 4(8.70) 3(6.52) 5(10.87) 1(2.17) 28.26

T 1.768 2.372 3.177 0.244 9.614

P 0.183 0.122 0.074 0.313 0.002

3 讨论

对儿童感染性疾病治疗当首选抗菌药物,但应儿童还未发育的成熟机体,各种毒副反应极容易发生,这不利于儿童发育身体,还会对其疗效及治疗依从性发生影响[2]。较多原因可导致儿科临床治疗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这既有儿童生理原因,也有药物剂型剂量等方面。并且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能把细菌耐药性引发,导致抗感染难度的增加。当前,市场上存在诸多类型的抗菌药物,这就要求在临床治疗儿科患儿时,离不开医生或者护士专业监督指导,实施抗菌药物的科学应用,当患儿症状有所改善,可见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不断减少。在本研究期间,对患儿用药实施的是全方位的科学指导,还应明确把科学用药的药量和给药途径指出来,让患儿家属在有针对性运用抗菌药物相关知识方面的能力,得到显著地提升,以便让患儿家属在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上,有大幅度提高,从而使抗菌药物的安全可靠性获得显著提升。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和干预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3%和95.7%,实施后比实施前,抗感染总有效率上升明显,P<0.05;对照组和干预组患儿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对照组和干预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8.26%和13.04%,实施后比实施前,药物副作用发生率降低明显,(P<0.05)

由此可见,在儿科临床治疗合理进行抗菌药物使用,不仅能促使抗感染疗效的提升,而且也能促使药物毒副作用降低,有很大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晓云.对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9 (20):31.

[2] 刘瑛.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0, 22 (17):2413-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