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EPC项目风险及应对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2

浅析 EPC项目风险及应对策略

刘成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丰台区 100070

摘要:EPC模式中总承包商承担了绝大部分的项目风险,而随之这一模式的逐步发展与推广,总承包商对项目的风险识别与应对显得尤为必要。针对投标、设计、施工、采购四个阶段总承包商所面临风险进行识别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为总承包商应对风险管控提供借鉴。

关键词:EPC;总承包商;风险管控;策略

引 言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采购、试运行服务等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的建设模式。这种模式简化了合同组织关系,便于业主方管理,且使工程各个阶段紧密联系,提高总承包企业盈利空间。随着我国建设实力越发强大,大量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工程建设,以EPC总承包商身份承包建设涉外工程颇多;且EPC模式最早也在我国大型石油、冶金等工业建筑上运用,现在传统房建、工建项目上也引入该模式,并有逐渐取代传统建设模式的趋势。

工程项目承发包中普遍勘察、设计、采购、施工相互脱节,在质量、安全、进度和采购及管理,缺乏统一调度和协调,造成了整体的效率低、效益差[1],EPC总承包模式既给承包商主动经营带来丰厚利润的机会也使其增加更大的风险,相比一般工程项目,EPC项目中总承包商风险明显加大,承担了几乎所有的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和大部分的政治风险、自然风险等[2]。因此总承包商针对EPC项目识别其风险并提前做好应对策略,可有效规避风险,较少自留风险。

1EPC模式项目中总承包商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过程中常采用头脑风暴法、专家调查法、风险调查法、经验数据法等,结合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本文从投标、设计、施工、采购四个阶段分析EPC模式项目中总承包商所面临的风险。

1.1投标阶段

投标阶段的风险主要有决策失误风险和合同风险。对于EPC模式项目中总承包商,如果没有做好科学的前期调查,没有做好市场环境对工程的影响评估以及设计条件与实际情况差异的变化,则直接影响总承包商选择最合理的投标方案。而由于EPC项目的复杂性及多样性,容易在投标阶段出现决策的失误,导致总承包商在投标报价中高价不中标低价不盈利的风险。

由于EPC模式中,总承包商承担了绝大部分的项目风险,所以在签订合同前,需要对每条合同条款仔细阅读斟酌,避免不平等条款以及词句表达不明的情况。同时EPC模式,总承包商参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需要警惕合同条款是否存在漏项以及合同类型是否适合项目本身特质,特别是国外EPC项目,容易照搬国内的经验去做国外的项目,更重视维护业主方关系而忽视对合同的管理,给后期合同带来的风险瞒下隐患。

1.2设计阶段

设计是EPC总承包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设计图纸是总承包项目管理中采购及施工的依据。实践表明成功的设计方案可以使总承包采取更好的方案组织施工,减少或避免由设计、施工、采购的衔接不畅带来的成本问题,最大限度的优化工期,减少质量风险,从而大幅降低项目成本,因此良好的设计与配合是实现业主工程目标的前提和保障。此外,总承包商缺乏专业人才对设计单位进行管理,原先传统建造过程设计单位与业主方签到合同,现在设计单位与总承包商签到合同,而很多总承包商本身没有设计资质或者自身的设计能力不足,总承包商对设计单位工作的评定前期不好把控,对设计参数更是一知半解,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对设计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因此总承包商需要加强自身专业人才建设,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或评审机制,减轻或规避设计方面的风险。

1.3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工程项目的主体阶段,是整个项目的核心阶段。EPC总承包模式的项目规模大周期长、管理跨度大、协调关系多、技术环节复杂[3]。施工阶段的风险主要包括施工管理风险、施工技术风险、分包行为主体安全。

施工管理风险主要有施工环境管理风险、施工中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风险等。由于EPC项目涉及的周期长、各个专业交叉、管理难度大、协调面广,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总承包商存在相对应的体制建设不健全、安全措施不到位、环境管控不及时、自身管理人员安全意识麻木松懈等问题。

施工技术风险主要有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新技术的使用以及分包商技术水平有限,无法保质保量完成自身所承接的工作。

分包行为主体风险主要有投标阶段低价中标,中标后采取各种方法谋求涨价,甚至为了盈利不惜偷工减料,无法按照合同质量或工期要求完成工作。若总承包商没有提前考虑这些因素,后期有可能会被分包商牵连,面临业主方质量投诉或工期索赔等风险。

1.4采购阶段

EPC项目中项目设备、材料等采购约占总造价的70%,由此可见,采购工作对工程项目起到重要作用,设备、材料的采购直接影响施工的质量、工期和成本,并且决定了后期运行阶段是否正常稳定运行。而总承包商对采购环节的风险认识不足,往往会为后面安全、成本、试运行等方面埋下风险隐患。采购风险主要有:供货商风险、政策环境影响风险、设计变更风险、货物运输风险等。

2、风险应对策略

根据上述对风险的识别与分析,EPC总承包商可以根据项目自身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比如通过风险规避、转移等方法降低自身风险。

2.1投标阶段风险应对策略

⑴注重市场调查和现场考察。市场调查工程所在地的劳动力、材料设备市场、法规、自然环境、社会风俗和投标及后期施工相关的信息尽可能的了解清楚。现场考察应与业主所提供工程资料、意图相结合,在投标文件中制定针对性的方案,并采取合理的报价争取中标。

⑵对业主方背景进行调查,审查业主方财务经营状况、付款能力及融资能力,为投标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⑶通过公司法务部门或者请专业咨询机构对合同进行科学的管理,规避合同中的不平等条款、积极保留对总承包商有利条款,并分析政策环境变化对合同的影响,通过合同管理在源头上减少或规避风险。

2.2设计阶段风险应对策略

EPC项目中,设计与施工、采购深度结合,设计不合理直接影响后期施工进度、施工成本,因此有必要健全图纸审查机制,包括外部图审和内部图纸会审,及早发现图纸问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减少图纸缺陷风险。总承包商加强相关设计人员能力的专业培训,提高员工的设计能力,或者选择实力强的设计院参与设计工作,保证设计方案满足业主要求的情况下便于现场实际施工需求,将后续的施工、采购等相关工作合理的优化设计,更好的实现内部各施工阶段的衔接。

总承包模式设计管理应提高系统集成能力,实现设计、采购、施工、进度的深度交叉,合理确定交叉的深度和交叉点,在确保合理周期的前提下,缩短建设工期、降低施工成本[4],达到共赢的局面。

2.3施工阶段风险应对策略

首先,提高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管理团队业务管理水平,选择经验丰富、专业素质过硬的人员作为项目班子成员;加强项目整体过程的动态风险管控并选派专人对施工过程的风险进行监控跟踪,定期对风险进行评估判断,及时降低相关风险;选择实力强的分包队伍,避免分包队伍的技术弱影响项目整体效益。

总承包商对自身能力要有客观的认识,对风险较大或不熟悉的部分工程直接分包,将风险进行转移[5],并加强分包商的风险管控,提高整个项目的综合抗风险能力。

2.4采购阶段风险应对策略

尽可能的选择优质供货商,并和优质供货商之间加强合作伙伴间的互信合作机制,依托总承包商自身的实力建立优质供货商信息库,并定期对入库的供应商进行考核,对承担风险能力弱、履约能力差的供应商进行剔除。实现阳光招标,明确各方权责利,加强入场材料的质量检查制度,对不合格的材料不满足设计要求的设备等严禁进入施工现场。

3、总结

EPC模式在今后的总承包模式中运用得愈发广泛,而对总承包商应对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切实强化自身对风险防范与管理不仅对企业效益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本文针对投标、设计、施工、采购四个阶段总承包商所面临风险的识别,并提供对应策略,为总承包商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以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崇涛.EPC总承包模式的风险管理[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4,(03):12-14.

  2. 陈志华,于海丰,成虎.EPC 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建筑经济,2006( 增刊 2):89-91.

  3. 刘光忱,孙磊,赵曼.基于EPC模式下总承包商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v.14;No.41(01):32-37.

  4. 李颂东.EPC总承包模式设计管理研究[J].建筑经济,2012,No.357(07):68-70.

  5. 高慧,王宗军.EPC模式下总承包商风险防范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6,v.30;No.146(01):11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