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网络心理咨询的现状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3

刍议网络心理咨询的现状与发展

蒋斌杰

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 湖南长沙 410073

摘要:“互联网+心理咨询”让传统的心理咨询行业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促成了一些新发展,同时也带来一些新挑战。网络心理咨询相对面对面心理咨询有其鲜明的特点,运用好、发展好网络心理咨询,需要深入了解其实现方式的类别、特点,并针对现状问题探索出适合网络心理咨询未来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心理咨询;网络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信息网络时代,“互联网+”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各行各业的发展,甚至颠覆和重塑了很多传统行业。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布的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传统行业必须做出顺应时代的改变,发展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拥抱互联网,才能迎来新发展。“互联网+心理咨询”其实在心理咨询行业早已悄然发展起来,是心理咨询行业发展壮大的一股新生力量。

特别是在一些类似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特殊时期,网络心理咨询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但是网络心理咨询自有其特点,并因具体实现方式不同而各有差异,需要我们深刻了解,才能真正发挥出各种方式的网络心理咨询的独特优势。本文就其实现方式的类别、特点进行简要分析,并对网络心理咨询的未来发展提出笔者的一点畅想和建议。

一、网络心理咨询的概念

1995年Murphy和Mitchell作为专业的研究者正式提出“网络心理咨询”的概念,并提供专业的网络心理咨询服务,被认为是最早的网络心理咨询服务。美国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协会(NBCC,2001)把网络心理咨询(internet counseling)定义为心理咨询师与当事人使用电子邮件、聊天室或网络视频设备,进行远距离的同步、实时或异步、非实时的互动。

国内学者杨晶、余林认为网络心理咨询泛指那些具有专业资格的,或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的,或从属于某些特定社会服务机构的相关人员,通过电子邮件、在线聊天室和视频等网络通讯工具,与来访者在实时或延时的交流中建立起一种自然、亲密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和治疗性质的各种心理服务(如:在线心理咨询与治疗,在线建议,在线援助,在线心理健康知识或心理学知识介绍,在线心理测验、测量等等),使来访者在认识、亲和态度上有所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康复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的过程[1]。但是,熊敏秀、黄渊基不认同如此宽泛的定义,他们认为网络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的一种新形式,是咨询师与来访者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咨询活动的信息互动,是指受过专业训练、具备专门资质的咨询师,运用一定的心理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借助于电子邮件、BBS、QQ、微信、博客、聊天室、网络电话、网络语音、网络视频等网络技术媒介,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帮助其成长和发展的过程[2]

在笔者看来,所谓网络心理咨询,就是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求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网络心理咨询是对传统的面对面心理咨询方式的补充,是心理咨询与网络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是技术工具的创新,并不是对传统心理咨询的颠覆或者替代。但网络心理咨询因借助了网络信息技术而衍生出一些有别于面对面咨询的新特点,并且随着心理咨询理论、实践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二、网络心理咨询的类别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网络心理咨询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根据来访者咨询主题的不同,可以将网络心理咨询分为生活与生涯适应、婚恋、家庭关系、人际交往等问题的心理咨询[1]

根据来访者和咨询师双方人数,可以分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心理咨询[2],传统面询大多都是一对一的,尤其是很少见一个来访者同时面对多个咨询师的情况,而网络心理咨询由于缺少面对面的心理压力,可以尝试灵活的咨询人数。

根据互动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人机自助咨询、个体咨询、团体咨询、论坛互助咨询。人机自助咨询就是来访者一般的轻微的心理困惑,可以由人工智能直接提供咨询帮助,而不需要真正的咨询师参与。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主要是说来访者是指一个人还是一群人,一个人就是个体咨询,一群人一起同时参与咨询就是团体咨询,无论个体咨询还是团体咨询,咨询师有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一个咨询师团体。论坛互助咨询,是指来访者之间在网络咨询平台上,互相分享心理咨询问题和解决办法,来访者与来访者之间形成的互助性质的咨询。

根据咨询师和来访者信息交换的时间间隔,尹海兰、贾晓明将网络咨询在形式上分为即时网络咨询和非即时网络咨询两种。即时网络咨询分为即时视频网络咨询、即时语音网络咨询和即时文字网络咨询等。非即时网络心理咨询主要包括电子邮件咨询、留言板咨询、专题论坛等形式。目前,即时文本互动和电子邮件是网络心理咨询最主要的形式

[2]

根据使用的网络技术工具,可以分为电子邮件咨询、电话热线咨询、视频通话咨询。还有部分学者,根据咨询采用的社交软件(BBS、MSN、QQ、微信、微博等)进行分类的,但这样的分类方式,容易受到网络信息技术和软件开发公司的更新迭代影响,变得不准确、概括能力不够。

根据人接受信息的感官,也就是依据互动信息的可听性、可视性,分为图文咨询、语音咨询和视频咨询。

三、网络心理咨询的特点

心理咨询与网络信息技术的结合,衍生出一些有别于面询的新特点,有些是咨询师合理利用,是可以比面询更有竞争力的优点,有些是咨询师要了解并加以克服的不足。

(一)网络心理咨询的优点

1.经济性

除了少数公益性的咨询服务,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大都是要收费的,是一种市场经济行为,心理咨询服务的价格受市场调节。网络心理咨询的经济性,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咨询环境需要投入的成本降低,网络心理咨询因为通过网络进行,咨访双方各自在家里就能完成;其二是相关人员工资和时间投入减少,网络心理咨询的登记、预约、接待等工作都不需要有专门的助理去完成,网络平台完全代理了该部分工作,方便快捷,既减少了咨询成本投入,又节省了路途时间和费用;其三是网络心理咨询师单位时间内能帮助的来访者数量就要比时间固定的面询多些,实现了“薄利多销”,因为对于很多潜在的来访者来说,咨询师上班的时间也正是自己工作的时间,这可能会打消他们寻求心理咨询的念头,而网络心理咨询的时间安排较为灵活机动,可以很好规避这个矛盾。

2.可获得性

在我国从事专业心理咨询的人员非常稀缺,而有心理咨询需求的人口基数巨大。一方面心理咨询需求者没有途径寻求并鉴别高质量的心理咨询师,另一方面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又因找不到来访者而困扰,心理咨询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心理咨询与网络相结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在信息资源共享上的巨大潜力,让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成为触手可及的选择。互联网帮助心理咨询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心理咨询师有更广阔的平台发挥自己的专长帮助更多的人,来访者有更大的比选余地,选择自己中意的咨询师。网络心理咨询的可获得性,在一些传统面询难以延伸覆盖的时期或地域,显得尤为可贵,比如,在为疫情期间限制出行的人们提供心理咨询、为特殊场所特殊人群(例如监狱服刑人员)提供心理咨询、为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民提供心理咨询等。

3.易存档性

基于网络与计算机系统的功能,能即时全面地记录与保存心理咨询内容。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为网络心理咨询记录的有效存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相较于传统面询的手写笔记,网络心理咨询记录更快捷的同时可以更全面,包含更多细节信息,比如,网络心理咨询可以原原本本地记录互动信息并标记有详细的时间戳,这是面询记录很难做到的。借助电脑数据库技术,档案的管理、提取、分析评估都更加方便。

4.隐匿性

网络心理咨询的隐匿性对心理咨询效果具有微妙而深刻的影响,合理利用能促进咨询积极转变,可以减轻来访者对于暴露自己身份的担忧,使来访者的自我暴露更加真实,也使来访者能够尽快进入咨询状态。网络咨询的隐匿性降低了人们初次尝试心理咨询的心理门槛,特别是对于那些对心理咨询认识存在误区或者恐惧面对面交谈的来访者,选择网络进行心理咨询, 可以降低人们因自我暴露产生的压力感,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有益于咨询效果的提高[2]。图文咨询是隐匿性最强的一种网络咨询,大大减轻了他们的顾虑和压力。

5.反应时间宽松性(语音/视频通话不具备此特点)

与面询相比,在以图文互动和语音短讯互动的网络咨询中,来访者和咨询师都都有更为充足的时间来做出对彼此的回应,给予彼此更为宽松的时间去体会、反思和总结,对于深入探索心理问题有一定帮助,对彼此语言更充分地思考有助于来访者与咨询师的交流。甚至在熟练智能终端操作时,咨询师可以在的咨询过程中,借助计算机智能检索最适合的当前情景的咨询技巧,提醒自己,提高关注的准确度,避免了面询中灵机应变可能造成的线索疏漏。

6.多样性

一方面是形式的多样性,网络心理咨询为不同性格偏好和不同咨询阶段的来访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图文咨询隐匿性最强,视频咨询最接近面询的现场感,语音咨询是心理距离比图文咨询更近、比视频咨询更远的选择,除此之外,来访者还可以选择对应形式下即时的或者延时的咨询。另一方面是网络工具的多样性,利用网络咨询平台,网络心理咨询师可以更方便地运用心理测试、心理游戏、心理评估等标准化工具来帮助了解来访者,促进咨询进展。

(二)网络心理咨询的不足

1.伦理问题

网络心理咨询的伦理问题尚无一定之规,我国尚未发布明确的伦理守则。目前关注度较高的伦理问题,也是比较欠缺的方面,主要有保密、咨询师资质、身份确认和紧急救助等问题:(1)保密问题,提供心理咨询的网络平台有责任不断完善加密技术措施,咨询师要对电子记录保密技术存在的局限性有清醒认识,并告知来访者咨询记录的保管、使用的授权规定。(2)资质问题,我国对心理咨询师资质认证标准仍未统一,人社部的三级、二级心理咨询师标准距离从业实践还有一定差距,而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分会的注册评价系统并未推广为强制标准,网络心理咨询师更有其特点,必然也应该有其区别于面询资质的增项认证,需要推出统一的认证标准和认证体系,使得咨询师的资质认证可以做到透明化、系统化。(3)身份确认问题,由于网络咨询隔着电子屏幕,咨访双方是否是其本人是客观存在的疑虑,若来访者非本人,容易误导咨询师,浪费咨询时间,若咨询师非本人,来访者的权益保障就有巨大风险。(4)紧急救助问题,网络心理咨询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有必要借鉴其他行业与网络融合的经验与教训,比如吸取“滴滴顺风车乐清女孩遇害案”的教训,如果在咨询过程中有明确证据表明来访者有自杀或者危害社会安全的倾向,网络咨询平台应想办法承担起极端个案的紧急救助责任。

2.信息不完整

网络心理咨询缺少面询直观的非言语性信息,即使是视频咨询也很难看到彼此的全貌和姿态。一方面,咨询师无法直观看到来访者的动作、神情、衣着打扮等外部特征信息,可能由于信息的不完整,而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严重性认识不足,甚至误判。另一方面,咨询师也无法通过类似身体微微前倾的坐姿等肢体语言来表达对来访者的积极关注与共情。

3.适用范围有限

网络心理咨询在理论与技术的适用范围有限。已有研究表明,认知疗法与意象对话技术在网络咨询中疗效最好,而催眠疗法和行为疗法实施难度较大,并不适合网络心理咨询[3]。在来访对象适用性上,普遍认为,网络心理咨询仅可以解决轻度或一般心理疾病,而对于某些特定心理问题的来访者,网络心理咨询可能有先天的不足,无法提供有效服务。目前网络心理咨询主要适用的对象,主要还是面向有行为能力的、熟悉网络社交方式的求助者。思维混乱的个体,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需直接观察的求助者等都不适合网络咨询。还有,对于网络成瘾的求助者,网络心理咨询可能很难处理,需要非常谨慎。

4.不可控因素多

网络心理咨询,网络咨询中咨访师对来访者此时此刻身处的环境无法掌控。咨询师并不能对来访者进行动态监督和干预,来访者可能在咨询的同时兼顾其他事情,咨询效果大打折扣。来访者可能通过网络搜索不断寻找自己想要的咨询师(其实不一定更合适),只要来访者用心搜索,他们总能够得到看似更满意的信息,来访者的这种试探性和随机性行为使得咨访关系流动性增加。网络咨询的求助者对咨询的责任感、权利和义务感就可能变得比较淡漠,更草率地放弃咨询关系,更容易脱落。还有其他客观环境上的不可控因素,比如,网络故障或是无关人员出现打断咨询等。

四、未来发展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想寻求心理咨询的人越来越多,而全社会的心理咨询服务资源非常有限,无法满足客观需求,网络心理咨询正是根植于这种供求不平衡的而发展起来的。可以预见的是,心理咨询供求不平衡关系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存在,所以,网络心理咨询是有发展潜力的。

但是网络心理咨询必须要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充分发挥优势特点,从制度、技术、人才等各个层面协同发力,才能实现健康发展。

首先,在制度层面要着重解决网络心理咨询的伦理性和规范性问题,完善网络心理咨询的法律依据和行业规范,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压实咨询师、来访者以及网络技术平台各自的主体责任,让网络心理咨询中的各方权益与义务有制度兜底。

其次,在技术层面要充分调动各种市场主体的积极性,特别是网络技术公司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心理咨询与先进网络技术结合水平,发展智能化,提升加密技术,完善实名认证机制,优化交互界面,有机整合功能,提高咨询师、来访者操作体验。网络心理咨询合理利用不断涌现新技术可以发展自身更多可能性,VR、5G通信、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都可以为发展网络心理咨询助力,配合上各种智能终端,增强现场感、实时传送生理信号、文本/语音/视频的智能化分析与信息挖掘都是可以实现的。

最后,在人才层面要重视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互联网+心理咨询”的创新发展模式,加大心理学知识普及力度,拓宽心理咨询信息渠道,缩小心理咨询需求与供给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让网络心理咨询从业人员有可观的收入,用市场的经济效益吸引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晶,余林.网络心理咨询的实践及其存在的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2007,015(001):140-145.

  2. 熊敏秀,黄渊基.网络心理咨询:含义、类型及其发展[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00(006):115-120.

  3. 李慧静.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2(02):28-3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