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乡村绿化工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2

浅议乡村绿化工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意义

姚光华

邵东市两市塘街道办事处综合执法大队

摘要:在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乡村的绿化以及美化需要从长计议,将乡村绿化工作纳入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规划中。根据我国目前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计划了解,我国在进行现代化的乡村建设时,需要将建设与绿化同步进行,大力营造一个绿色温馨的宜居环境,通过这种方式使我国未来的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乡村绿化;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管理分析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开展有效的乡村绿化美化工作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保护我国的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需要强化乡村本身具有的自然景观和古树名木的保护,坚决避免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出现开山毁林或者填塘造地等多方面的行为,积极弘扬乡村本身的原始风貌,真正留住乡情、记住乡愁。在进行乡村振兴的战略活动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了解乡村绿化工作的必要性,着重打造生态乡村,提高乡村的生态宜居水平,可以建立一批特色经济林和花卉苗木基地,并且还可以结合乡村的自然风貌,建立森林小镇或者森林人家这样的生态文化村,一方面促进乡村的绿色发展,另一方面加快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务农人员的经济收入,还能够加快我国的精准扶贫工作,落实到乡村振兴工作中。


  1. 目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绿化投入及发展体系中存在的矛盾

  1. 现阶段,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绿化投入及发展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管理观念比较老旧,因为起步较晚,因此我国大部分的监测管理观念,都是在一昧的复制、模仿外国,并没有根据我国的环境管理特征和需求展开分析,很多管理方式其实可能并不适合环境管理具体情况。就会出现现实和观念不同,即使拥有再好的监测人员和监测设施,都不能很好将我国环境问题展现出来,没有准确数据,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绿化投入及发展工作也就很难开展。

  2. 相关管理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虽然现有的法律法规已经趋于完善,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绿化投入及发展中,还没有针对微观展开详细条例,只是比较宏观的条例,也就是说没有明确监测工作中的责任主体,工作中具体执行情况也没有明文规定,导致在监测中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管理工作也被限制。

  3. 管理机制、条例不完善。现阶段,环境治理机构主要是直接由环境保护部门进行调度和管理,随后则是相关区域监测站进行实施。但因为这种管理方式,可能会导致机构和部门之间衔接不足,不能明确区分监测工作的具体职责,监测工作难以开展。此外,也没有相关条例支持,所以在进行监测时,每个人的责任主体不清晰,加上监测管理经济成本支持有限,也是工作不能很好开展的因素之一。

  4. 缺乏相关质量监测管理人员。虽然随着科技进步,在监测管理工作中的环节和内容已经有所简化,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需要监测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同时,由于我国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发展时间较晚,所以符合要求的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绿化投入及发展人员较少,部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素养较低,不能满足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绿化投入及发展工作的需求,导致环境治理工作发展比较困难。


二、实用性乡村绿化技术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的冲突

一方面来说,目前城乡在建设过程中的土地资源无法满足建设的实际需求,农耕面积在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下不断减少,但我国的城市建设面积却一直在扩大,这就导致农村和城镇的非农业用地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另一方面来说,在我国现行的乡村绿化政策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土地征用的行为,对征收土地的补偿费用远远低于土地在运用过程中的本身价值。这就直接导致土地在应用过程中的收益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没有发挥土地的真正作用,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务农人员的利益遭到破坏。土地在市场中的价格与征用的价格存在极大的悬殊会导致土地资源出现不规范的流失,而土地在应用过程中的使用权也有较为明显的模糊性,导致土地资源缺乏主体,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于乡村振兴。土地权属的多样性(如很多地块是承包到户且各户的思想不统一)从而导致很多图上的规划不能落到实处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处理村民矛盾。



三、乡村振兴与实用性乡村绿化技术的协调发展策略

1.乡村绿化以及景观美化建设方面

在进行乡村的绿化建设时,主要借助科学专业的方式来进行设计与规划,随着近年来现代社会的不断的发展,可以了解不同乡村环境的种植特点,选择既能够美化环境又具有一定实用性的植物品种进行种植,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获得来自大众性的指标,乡村景观也可以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如卖鲜花,卖果实,卖油料等,也可以采用分数制或者等级制的方式,来对乡村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养护标准在进行建设时需要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建设出更加符合大众需求的乡村景观,在建设时需要将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等多个方面融入其中,这样才能有助于推动乡村景观的进一步建设和进一步的发展。乡村景观的评价标准建设,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广泛,工作人员也需要对自身的工作能力进行优化,做好自身的审美能力培养,并且尽可能了解现代大众的审美变化以及趋势,通过这种方式使乡村景观的培养质量得到提升,有助于促进现代化乡村景观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

  1. 乡村绿化的生态性设计

在进行现代化的生态性设计时,工作人员认为的季度、色差和形态占据较为明显的比例,从视觉的角度出发,一般群体形态的适合进行远距离观赏,而花卉或果实等在进行观察时可以进行近景观察,也可以在远处进行观察,这些因素都会随着季节的变化逐渐发生变化。从群体心理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发现外界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对视线产生一定的干扰,例如在进行花卉的观赏时,周围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甚至还有声音,环境都会对人们的观察取景造成影响。所以在进行因子的绿化养护管理时,需要对心理学相关的研究进行分析,绿化养护管理一种更加符合现代人群感官的造型。而在近年来乡村绿化和美化设施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设计人员在进行生态性设计时,应当着重体现农村社区文化的重要性,一方面需要关注与空间清落的舒适性,另一方面还可以为乡村居民提供一定的休息和交往的空间,也可以将休闲娱乐场所隐藏在绿化环境中,例如可以在绿化园林内设置一些儿童或老年人活动健身锻炼的场地或者器械,一方面能够强化景观,另一方面还能够为绿化园林起到一定的点缀作用。因此在进行评价因素的选择时,需要考虑的更多是园林的观赏性,能观赏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乡村可以学习城市的总体环境和城市建筑的排列方式,所以在进行绿化养护管理时,一定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观赏性的完整进行考察,并且重视观赏性的实际作用,而在生态效能的条件中,需要结合现代城市化的建设,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使整个乡村绿化生态性的协调性得到增强。


总结

总而言之,乡村绿化以及乡村振兴两者之间有较为密切的关联,由于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稀缺资源,而实用性乡村绿化技术与乡村振兴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剧,所以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用地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多,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制定良好并且符合实际状况的乡村绿化方案,尽可能对资金的投入量进行控制,使乡村绿化发挥最大的效果,建立更为科学的关联,使土地的利用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单瑞. 保障绿化美化用地 助力乡村振兴建设[N]. 华兴时报,2021-06-25(003).

[2]郭轶伦,周赟,杨晋,林清霞. 贵州毕节市乡村振兴成效、问题与建设措施[J]. 农业工程技术,2021,41(11):2-3.

[3]陈蛟.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乡村景观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乡村科技,2021,12(08):103-104.

[4]蔡洪坚.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种植设计策略探究——以怀宁县独秀乡村振兴示范区为例[J]. 福建建材,2020,(12):37-3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