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建筑中重症监护单元(ICU)的建筑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2

医疗建筑中重症监护单元 (ICU)的建筑设计研究

王首

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 重庆市渝中区 400015

摘要:从整体角度看,我国的ICU重症监护单元建设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应标准,但是设计规划仍存在较多问题。目前,虽然几乎所有的医院都会设置重症监护单元,但是ICU建设规模、位置、空间、形式以及种种监护床位数的配比都有着较大的差异,这是由ICU设计人员根据医院内部建设空间规划实际情况决定的,原因是因地制宜的进行设计能够促使人力物力的利用率最大限度的提升,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但问题是,ICU仍不够规范,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

关键词:医疗建筑;重症监护单元(ICU);建筑设计

引言:通常情况下,依据收治患者的病情以及病种,ICU可分为综合ICU与专科ICU。ICU由于收治的大多为病情危重多变、治疗操作较为复杂的患者,所以进入到ICU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需要花费较高的治疗费用,但是患者由于病情较为复杂或严重,所以进入到ICU治疗也是唯一的选择。

一、重症监护单元(ICU)

在重症监护室内,有着非常完善的生命体征监测系统以及支持治疗系统,不仅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的监测,还能够面对患者出现突发状况或是病情恶化问题时给予更加积极的治疗和处置。与此同时,针对ICU配置的医疗团队,也通常具有较多的抢救经验,能够给安置在重症监护室内的患者提供最为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与此同时,医疗团队的所有医务工作人员还能够随时依据患者的病情进展来开展多学科的联合会诊,以保证提供的治疗方案是最优的。

二、医疗建筑中重症监护单元(ICU)的建筑设计要点

(一)ICU平面布局设计

ICU与普通病房有着非常大的差异,不仅清洁等级制度非常严格,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交叉感染概率,会直接与外界进行有效的隔离,成为一个独立的医疗单元。与此同时,由于被安排在ICU中的病人大多有着非常严重的疾病症状,因此,无论是自身的免疫力,还是生命活力,都极其脆弱,故对空间中的人流、物流以及气流方向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所以,为了减少交叉感染或是其他不必要的干扰,ICU平面布局通常有三种平面布局形式分别为中心型、单面型和双面性。

首先,中心型。这种平面布局形式的物理单元会在中心位置设置护士站和医生办公室,在护士站中,医务工作人员可直截了当的对ICU中的病患进行看护与查看,随时随地的掌握患者病情。同时,这种形式的ICU病房会以护士站以及医疗用房为核心,平面布局十分紧凑,有助于医护人员的管理和看护,随时随地的依据实际情况配合紧急救治措施。

其次,单面型。这是一种沿着护士站单面设置病房病室的平面布局方式,会在护士站的左右两边或后方设置其他的用房,如设备用房或管理用房等。平面型的屏面布局类型能够让医务工作人员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对患者情况进行掌握,同时,还可让四周墙面空间得到充分利用,保证医疗设备的全面性。但是单面布局存在缺点就是由于病房全部处于一侧,因此,被安排在端部位置的病床可能会成为医护工作人员的视觉盲区,所以,为了让这个缺点得到弥补,在对病床进行平面布局时,可采用L型。

最后,双面型。双面型是指在中心位置设置护士站的平面布局方式。与此同时,中心位置的前后两面会设置病床或病室,并在其他位置设置辅助用房这种布局方式,与中心型类似,能够让医务工作人员拥有较为开阔的视野,便于医护人员及时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措施。

(二)ICU内部环境设计

ICU病房充斥着各种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所以这些技术设备一旦多数量的同时运作,很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噪音。而这些设备往往需要24小时不间断的运作,这些声音长时间的围绕在病人周围,对于病人的康复来说非常不利,很可能会影响病人的情绪或导致病人出现非常强烈的应激反应。所以对ICU进行设计时,必须重视内部环境的有效布局,注意给患者营造出一个温馨的医疗环境,消除病人在接受各类高新技术设备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恐惧感、陌生感。通常情况下,ICU内部环境设计主要可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病逝的气候环境和病室的界面设计。

首先,为病患营造出一个非常适合治疗和康复的病是气候环境时,设计工作人员必须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进行重视,分别是温度、湿度、洁净度。

温度方面。恒定的温度能够让患者的术后切口以更快的速度愈合,并对细菌的繁殖速度进行有效的抑制。所以,对患者的治疗和疗养来说最为重要的一个环境条件便是温度,与此同,由于患者体表需要连接很多的设备数据连接线,所以,身体大范围面积都可能会裸露在外。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出现交叉感染,ICU病房内还可能需要定期进行消毒剂的喷施。而消毒剂一旦接触到患者的皮肤,很可能会在蒸发过程中带走患者的体表热量,如果室温过低,患者就可能会出现机能障碍性症状。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术后切口愈合。通常情况下,将ICU病房的室内温度维持在24~26℃之间即可,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同疾病以及不同体质会对室温产生的要求不同,这需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科学设定。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设置单肩并配置空气调节控制系统,24小时不间断的对患者情况进行监控并作细微的调整。

湿度方面。稳定且适宜的空气湿度能够让患者感到舒适,同时降低患者水分蒸发的速率,有利于患者的伤口愈合以及术后康复。与此同时,一些重症患者甚至需要在其病床周围设置单独的空气加湿器,让患者呼吸区域的空气湿度能够维持在50%~60左右的区间内。

洁净度方面。由于ICU病房的患者体质大多极为虚弱,因此室内空气环境必须拥有极高的洁净度才可让患者在此环境的治疗和修养过程中获得更好的疗效。通常情况下,不同的病区对室内空气环境洁净度提出的标准不同,如脏器移植病区,室内空气环境洁净度必须达到百级,而呼吸内科的ICU病房则需要达到万级。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病室内空气环境的洁净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其也有着较为严格的范围区间。设计人员用依据ICU病房的实际需要对洁净度进行科学设置,保证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得到有效节约。

其次,医疗建筑中的重症监护单元ICU病房的界面设计工可分为四个组成部分,分别为顶棚、墙面、地面和门窗。

顶棚设计方面。与普通科室病房相比,ICU病房由于设备管线和医疗仪器较多,所以实际运转过程中可能会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监控并定期有效的进行调节,因此,ICU病房内的顶棚材料必须选择那些便于清洗,同时有较高腐蚀耐受性的材料,以保证各类设备的接缝密合度达到要求并被有效固定。

墙面设计方面。最为基本的要求和顶棚一致,即易清洗、耐腐蚀、抗撞击。同一空间领域的材质用料和色彩以协调一致,不同领域可有所变化,如儿童监护病房墙面色彩纯度可以高一些,可以用色彩亮丽的玩具装饰。

地面和门窗设计方面。也各有其设计要点,如电动气密门开、关都在瞬间进行,启动后自行自停。开关控制方式有按压式、脚动式、光电感应式等。

结束语:作为一种为危重病患提供监护、抢救的先进仪器设备以及提供必要的治疗服务特殊空间区域,ICU在生命的抢救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个功能性空间不仅拥有着非常完善的抢救医疗系统以及设备组,并可在病重患者病情恶化的过程中提供更加舒适有效的生命延续操作,并帮助医务工作人员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帮助其度过生命的危险期,转危为安。

参考文献:

[1]白雪.医疗建筑中重症监护单元(ICU)的建筑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秦锦钰,蔡志昶.美国重症监护单元(ICU)空间设计趋势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以Award Winning ICU Designs为例[J].城市建筑,2019,v.16;No.339(34):100-105.

[3]钱世功.重症监护病房的设计要求[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1995(04):198-198.

[4]钟珣.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区的人性化建筑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