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规划中的绿色空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2
/ 2

浅谈城市 规划中的 绿色空间

杨惠芳

天水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绿色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总体生态格局的构建和维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到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再到十九大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很明显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而与之相对应的城市建设也面临一场新的革命。本文主要是基于当前城市绿色空间的规划和构建,尝试性地进行问题解析和策略研究。

关键词:绿色空间;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引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对于生活空间的认识也不再拘泥于基础居住功能,开始逐渐关注居住的品质和生活的质量,在环境需求方面则更加强调人性化。从某个角度上来说,经济发展增加了居民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但不可否认,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也势必有助于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城市绿色空间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板块在新一轮的空间规划中变得尤为重要,也逐渐成为一个城市在谋求更高层次的协调和统筹过程中必须全程考虑的因素。

  1. 城市绿色空间的概念和内涵

关于绿色空间的概念,国内外各方学者在界定上可能略有差异,但总体来说对于其自然属性都是普遍认同的,相对一致的见解是都认为该类空间首先是非建设空间,且具备调节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功能,不同之处则主要在于人工打造的绿化环境是否应当纳入绿色空间的范畴。笔者以为,在规划层面绿色空间的存在主要关注的应当是其所具备的功能和能够发挥的作用,是相对于以城市建设为主的灰色空间来说的,这就要求此类空间必须满足一定的规模和生态条件,如果人工打造的绿化环境,例如森林公园、生态廊道等如果能够对城市生态格局或局部生态环境带来明显的改变,那显而易见就是一片绿色空间,毕竟每一棵参天大树都是由小树苗长成的。有所区别的部分主要在于其用地性质的不同,城市建设空间中夹杂的绿色空间在用地性质上多为可建设用地、包括大型的生态公园、旅游景区等,总体来说还是以人的需求或活动为核心,而非建设用地中的绿色空间,包括农田、林地、草场等,则更多地是发挥其自然功能,以维育土地、平衡生态等为主。

  1. 当前城市绿色空间面临的问题

因为城市的发展扩张,其周边的自然绿色空间不断被入侵。一方面,城市建设区外围的绿色空间不可避免地要为城市扩张和区域联系提供必须的基础设施(优质道路、高铁、油气管道、高速公路等)通行空间。另一方面,土地的相对稀缺已经逐步成为城市扩张的重要限制条件,因此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征用土壤条件好的优质农田和林地的情况也广泛存在,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城市,土地资源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很难达到一种绝对合理的平衡关系。从环境发展规律来说,许多环境安全问题都是从小的局部问题逐渐扩展到大的区域性问题,最终威胁到环境安全的整体结构。因此城市郊区大量耕地的流失虽然带来了欣欣向荣的城市建设成就,但往往也伴随着土壤和环境问题的频发。与之类似的,早期的城市建设忽视绿色空间的重要性,而生态功能的弱化和自然空间弹性的丧失降低了空间结构的复杂性,使整个环境变得同质化,反而失去了城市本来的个性和活力。

  1. 城市绿色空间规划对策浅析

3.1底线思维明确规划要求

早期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是通过消耗大量资源和破坏环境来实现经济发展。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以环境条件的恶化作为交换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效必然是得不偿失、不可能长久的。作为规划者必须要明白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的前提,因此在规划之初,就应当将绿色空间的统筹纳入目标范围,树立好底线思维,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把控住农业等自然空间的质量,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去合理地安排建设空间,在规划中始终坚持向外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向内不忘保住城市绿线,以内外相融的绿色空间体系为基础构架,然后在过程中逐步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

3.2因地制宜选择规划思路

有效的城市绿色空间规划可以调节局部温度和湿度,改善气候、控制扬尘、降低噪音等。但并不是所有的绿色空间都有同样的条件和要求,也不是说只要可以称为绿色空间就一定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特别是在城市规划区内的绿色空间,往往不同的空间有不同的背景条件,也同时有不同的受众群体和功能需求,必须要结合实际的需求来确定具体的空间设计方案,以保证绿色空间规划的有效性。例如山体作为自然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也是很多城市的重要绿色空间,此类空间在规划时优先考虑的必然是其生态性,需要宏观上强化整体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建设框架,中观上确立山体保护界限和范围,因地制宜地提出山体资源专项保护的策略和要点,最后在微观上需要根据保护重点和开发条件的不同,明确综合环境治理的保护建设的引导要求。而生态旅游区作为另外一类绿色空间,除了生态性以外,还必须重点考虑人在这个空间中所扮演的角色,需要处理好生态保护、环境建设与旅游服务之间的多元关系。同为绿色空间,自然山体和旅游区就需要不同的侧重点和规划思路

3.3不同层面引导绿色空间

3.3.1 用地布局中预留空间体系

相信许多规划工作者提到城市绿色空间时,大多情况下想到的首先是深浅不一的绿色图斑和大大小小的地块。确实,增加绿地面积是增加绿色空间最直接的方式,森林公园的建设、大型永久性绿地建设、贯穿型的城市绿廊等空间规划效果都需要通过绿地的布局来体现。在规划布局中预留绿色空间,要综合考虑点、线、面、区之间的关系,多维度组合并形成联系,这样才有助于形成立体的绿色空间体系。

3.3.2蓝绿空间交织形成生态链条

如果说绿色空间的规划是以城市绿化和植被覆盖为核心,那么蓝色空间则以水系为重点,在临水临江包括临海的城市中这二者都是相辅相成的,特别是滨水区域,这二者更是密不可分。城市蓝绿空间比例已然成为了判定城市生态环境的指标之一。如果某一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严重,自然会影响到植被种植以及防护坡的建设,因此河的两岸普遍会种植树木植被以保护环境免受强降雨和其他恶劣天气条件的影响。在必要情况下,还可以为其注入更丰富的功能,将人居环境和自然水系通过绿地系统的连接形成一条功能与特色兼备的生态链,提升城市生态水平的同时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

3.3.3垂直绿化增加实际绿化效果

除了平面范畴的绿化空间建设以外,以高层建筑表面为载体开展垂直绿化也是增加城市绿化空间的一个重要手段。高层建筑的生态化处理可以对屋顶的保温、补偿建筑内外的温差的动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节省并减少能源消耗,同时又能够为整个城市营造出一道道亮丽的绿色风景线。例如在韩国首尔,建筑物的屋顶被指定为绿色空间,其所有者可以实现自然通风和隔热,同时城市中也增加了一个新的绿色生态系统。

结论:绿色空间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如何理清发展与保护二者的关系,实现绿色空间和灰色空间的有效融合和平衡发展是很长一段时期都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只有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不断更新和完善规划体系,才能为城市谋求更为长远的发展之道。

参考文献:

  1. 葛霄.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研究[J].智能城市,2021,7(07):113-114.

  2. 史晓伟,杨月肖.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分析[J].城市建筑,2020,17(33):164-165.

  3. 刘元梅,马超达.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研究[J].冶金管理,2020(17):119-120.

  4. 董璐.关于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6):16.

  5. 董思源,魏程林.浅谈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J].建材与装饰,2018(26):123.

  6. 沈清基,彭珊妮,慈海.现代中国城市生态规划演进及展望[J].国际城市规划,2019,34(04):3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