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2
/ 2

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探讨

张进华

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园林绿化局 河南 商丘 476000

摘要:林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林业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多种林产品的有效供应以及生态建设规划的实现。受全球生态问题突出、森林面积减少等现象的影响,林业产业的发展形势严峻,开拓适宜于新环境、新需求的发展机制,创新林业产业的技术与运营模式,推动林业生态建设,是林业产业面临的共同挑战。本文围绕林业产业的发展展开讨论,重点分析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就林业生态建设的实践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产业;发展现状;生态建设;实践

引言

林业产业建设与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森林资源是林业产业经营的主要对象,在森林资源锐减、全球生态问题突出的背景之下,林业建设面临可持续发展危机。以保护现有森林资源、修复生态以及提升森林资源的覆盖率等具体事宜为发展目标,构建林业产业的持续发展战略,是稳定林产品供给、缓和林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矛盾的重要方式。在新的历史时期,林业产业的生态建设引起了广泛、持续关注,抓住林业产业与生态治理之间的关系,制定并实施林业生态建设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

林业是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复合体,在当前形势下,合理缓解各种制约林业产业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充分释放、发掘林业产业的发展潜力,是林业发展的客观需要。近年来,国家、政府致力于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积极投资补助与林业生态建设相关的技术研发、实践等工作,如林木种苗技术的推广应用,林业产业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等。其中,造林计划的大规模推进,营造林技术的创新,为林业产业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数据,我国林产品出口贸易正处于高速、协调发展的态势,出口贸易逆差问题得到改善,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以及进出口总额的增加,客观反映了我国林业建设的重要成果。在推进造林技术、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与生产技术的过程中,各地的林业部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综合管理能力与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改善。但另一方面,林业生态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经济危机给森林资源管理带来的压力,自主研发成果的缺乏,科研成果的产出与顺利转化问题。针对此类问题,有观点认为,应当围绕林业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对森林与生物关系、物种多样性等关键要素进行权衡,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与技术条件,完善林业生态建设道路,提高林业产业发展的综合实力。

2 林业生态建设的具体路径

2.1 明确林业生态化发展的原则与理念

林业生态建设需要关注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生态问题的修复、自然资源的科学化管理等若干问题。在生态建设理念,林业产业的经济增长,不能以牺牲、破坏原有生态系统或者损害物种多样性为代表[1]。鉴于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密切关联,林业部门有必要总结既往的产业发展经验,从中梳理能够为林业生态建设服务的举措,扎实推进林业创新、林业生态建设相关的各项新技术的实践应用工作。在构建林业生态建设战略过程中,林业生态的适度保护,应当充分体现现有平衡状态的维持,以及既往发展产生的历史遗留问题,明确生态系统失衡问题的修复任务,科学制定修复工程的具体原则与实施方法。以森林资源的生态保护为例,林业部门在确定生态建设的原则时,应当谨慎分析以下问题:(1)控制现阶段存在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2)对区域内的生态失衡、物种多样性减少等问题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修复任务;(3)兼顾生态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平衡。围绕具体问题制定生态建设的理念与原则,还必须充分了解所在地区森林系统的内部结构,以及生态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关联、规律,围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前提,以遵循生态发展、维护生态平衡与稳定为基本理念,逐步探索能够推动林业生态化发展的策略。同时提高对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有效结合的工作进度,在发展生态林业的同时,不能只是单一的对生态建设引起重视,而要透过生态林业的建设,同步对经济的发展作出有效的工作。如在发展生态林业时,可以改变生态林业中树木的种类,目前在我国的生态林业中,本身就分有两种大类,一种是经济类林业,一种是生态类林业。而在经济发展的现阶段,不能单单将这两中林业的发展进行剥离,可以改变生态林业中的树木种植品种,在生态树木中加入经济类的树木,为生态林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在生态林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是否可以开发为生态旅游区,吸引游客进入,提高林业产业的整体创收效果。

2.2 科学规划林业生态的保护与修复

生态修复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一项重任,控制、治理现阶段森林系统存在的生态问题,首先要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能够切实遏制生态系统破坏行为的管理措施或者执法程序,停止人为因素对森林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在遏制人为破坏现象的基础上,森林系统原有的自我恢复能力将成为林业生态建设的一部分力量,为生态失衡等问题的修复提供一定的帮助,但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相对有限,尤其是生态系统遭受严重侵害的地区,必须要通过人工辅助修复的方式,逐步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促使整个森林系统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2]。在人工辅助修复环节,修复技术的选择至关重要,抓住具体项目的修复需求以及修复条件,从长远角度分析森林生态的变化趋势,评估修复技术的实用价值,对修复工程的落实有着重要价值。目前具有代表性的生态修复工程,在整个生态修复工作中,各项修复手段的设计都践行了“环境友好”的基本理念,同时也体现了对生态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平衡关系构建的重视程度。而对于森林系统,在生态修复过程中,也应当警惕人工辅助修复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小化修复技术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解决森林系统的生态问题。在生态修复的同时,科学部署森林系统的生态保护工作,对森林、湿地等再生能力相对不足的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有确切价值。从目前的工作实践来看,森林生态的保护需要综合考虑森林破坏行为的执法、基本林业技能的应用、生态问题的防范等问题,而从事生态保护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与林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素质,掌握林业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应当主动学习与森林常见病虫害风险的识别与生态防治措施、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综合调查方法等内容,切实提高自身参与林业生态保护的能力[3]

2.3 以技术创新推动生态建设

从林业产业的发展经验看,权衡生态保护与林业产业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环境友好”目标为前提,开发林业生产新技术,减少林业发展过程给周围生态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林业产业的生态化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林业部门有必要从林业生态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围绕不同技术的创新思路与科技成果转化,科学部署技术创新战略。考虑到技术研发成果的转化问题,在确定科研方向时,林业部门首先应当广泛收集相关数据,客观分析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矛盾以及技术创新可能带来的收益。然后,在全面掌握林业生态建设主要任务、现实条件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创新工作。例如,通过改良原有技术或者开发全新的生产技术,提高营造林工程的实施效率;积极培育抗逆性更强的优良品种,提高人工种植的成活率。

3 结语

在生态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林业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新的要求与挑战。林业生态建设关系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发展,各地林业部门应当抓住林业发展的复杂环境,深入调查区域生态建设需求与现实条件,做好生态建设的规划,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探索生态建设的新路径,为林业建设、林业经济发展提供助推力。

参考文献

[1] 张辉利, 任院辉. 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探讨[J]. 农村科学实验, 2020, No.623(03):50-51.

[2] 李莉君. 论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联系[J]. 低碳世界, 2020, v.10;No.204(06):212-213.

[3] 邹波. 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探析[J]. 种子科技, 2019, v.37;No.274(16):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