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26日华东中部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2
/ 2

2020年 03月 26日华东中部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张俊

民航华东空管局气象中心,上海 200335

摘要:2020年03月26日,华东中部地区,苏皖中南部、江西、上海、浙江经历了一次大范围的强降水及对流天气过程。本次过程强降水、强对流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对整个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航班运行都造成了显著影响。本文对此次天气过程中的预报和服务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以后类似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提供借鉴。

关键词:强对流;终端区;天气预警;机场警报

1 天气过程概况

2020年03月26日,华东中部地区,苏皖中南部、江西、上海、浙江经历了一次大范围的强降水及对流天气过程。其中苏皖中部东西向带状对流降水系统白天以东移为主,苏皖南部、上海、浙赣北部对流往东北方向移动。夜间苏皖地区对流云系东移南下,逐渐入海,华东中部对流天气及强降水天气结束。华东中部地区局地出现短时强降水和雷阵雨天气,小时雨强达20-30mm。

610741bb642c6_html_588064da0e5c21f9.png610741bb642c6_html_82384e107fe82126.png

图1 华东地区雷达拼图


上海地区26日共出现三次对流天气过程,虹桥机场出现两次雷雨天气,一次中阵雨过程,分别为中午11:00-11:30,夜间21:02-22:00和27日凌晨01:30-02:00。前两个雷雨时段的雷达拼图如图1所示,第一次雷雨发生时,对流云系主要位于苏皖中南部,上海以西有一条东北-西南向的对流云团东移影响上海地区,虹桥机场出现了当日第一次雷雨天气;到了夜间,苏皖中南部的对流云系明显减弱并南压,在南压过程中影响虹桥机场,造成了第二次雷雨过程。

  1. 天气形势分析

2.1 高空形势分析

500hPa形势来看(图略),高纬地区冷涡位于我国东北以北俄罗斯境内,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冷涡系统将东移发展,将推动冷空气东移南下,影响我们中东部地区;华东地区处于槽前西南气流控制中,华东中部上游地区多短波槽活动,华东中部低压槽缓慢南压,高空华东中部维持西南气流控制。

700hPa(图略),华东大部处于槽前,华东中南部西南气流较强盛,赣南-浙东-上海有低空急流在,苏皖南部、上海处于低空急流出口的左侧。华北地区有小槽快速东移南下,这种形势非常有利于强降水及对流天气的发生。

850hPa分析可见(图略),在00UTC时,苏皖地区处于冷锋前部,辐合切变中,苏皖南部及以南地区则位于西南暖湿气流控制,位于暖区之中,江西-浙江-上海的低空急流较强盛。12UTC,随着北方冷空气的南下,西南低空急流仍旧维持,占据上海及以南地区,此时冷空气前锋已至苏皖北部地区,苏皖北部-上海-浙赣北部处于辐合切变中。

2.2 地面形势分析

610741bb642c6_html_7e23cfbc1c1d6388.jpg610741bb642c6_html_e3da720fbdc20559.jpg

图2 26日00时及12时地面天气图分析

地面形势分析(图2),26日00UTC,华东大部位于低压导槽中,冷高压中心位于蒙古国西北,冷锋位于华东地区;12UTC,封面已至苏皖南部地区,华东北部等压线十分密集,冷空气势力强大。

2.3 过程分析小结

26日华东及上海地区天气过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阶段是:白天苏皖南部、上海、浙赣北部地区雷暴天气主要受强盛的西南急流,在辐合区内产生,属于暖区雷暴。苏南-上海地区的对流云团在强盛的西南急流的推动下,往东北方向移动,26白天至22时左右移动方向均存在明显偏北分量。对流发生在低空急流出口处左侧。第二阶段:夜间华东中部及上海地区的雷暴过程则是冷空气南下,冷锋过境,锋面系统产生的对流天气。

3 预报服务过程回溯分析

当日预报员接班时已从上一班获知预计天气概况,预报员在详细分析天气资料后,经过天气会商,基本得出确定结论,并确定了预报服务预警策略,并根据天气过程的发展情况,相继发布了2份上海终端区天气预警和6份虹桥机场警报。

26日09:54(北京时),根据实况对流移动和发展情况,预报员开始发布第1份虹桥机场警报。但此时预报的虹桥机场对流影响结束时间偏早约0.5小时。26日11:35(北京时),预报员根据实况变化,认为雷雨强度减弱较快,对虹桥机场影响结束,发布第2份机场取消警报。和实况对比来看,机场警报发布也较为及时并有一定提前量,对雷雨影响时段预报较准确。

26日13:05(北京时),预报员发布第一份上海终端区天气预警,预计了对流和强降水对上海终端区影响时段,以及上海两场的雷阵雨影响较大时段。与后来实况对比来看,与后来实况发生时间对比,该份预警预报的具体时间总体上误差较大,午后上海地区处于回波空档,未出现对流天气。

26日17:29(北京时),预报员发布第二份上海终端区天气预警,预计了对流和强降水对上海终端区以及上海两场的影响时段。从实况来看,对上海终端区开始影响时间预报准确,对结束影响时间预报偏早约5小时,对两场雷雨时段预报的结束时间偏早约3小时。

26日20:24(北京时),根据实况对流移动和发展情况,预报员发布第3份虹桥机场警报。此时预报的虹桥机场对流影响结束时间仍偏早约0.5小时。26日22:37(北京时),预报员根据实况变化,认为雷雨强度减弱,对虹桥机场影响基本无影响,发布第4份机场取消警报。和实况相比,机场警报发布也较为及时并有一定提前量,对雷雨影响时段预报较准确。

27日00:16(北京时),预报员发布了第5份机场警报(对流天气)。此时预报的虹桥机场对流影响结束时间仍偏早约1小时。27日02:47(北京时),预报员根据实况变化,认为对流减弱较快,发布第6机场警报。和实况对比来看,机场警报发布也较为及时并由一定提前量,对雷雨影响时段预报较准确。

总体上讲,当日预报员发布预警预报较为及时,并有较大提前量,但对午后的天气预报准确性不够,空报时间段较长,强度过强,夜间的预报时间和实况发生情况基本吻合。总体上对对流影响开始时间预报基本准确,预警的有效性明显;预报对流对华东中部地区影响结束或减弱时间均偏早(偏早约1.5-3小时)。

  1. 小结

本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局地强度大、伴随强雷暴和强降水等复杂天气,对当日华东乃至全国航班正常都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次天气过程主要是由中低空切变线及随后的冷锋过境影响导致的。预报员在当日对天气有较好的预报,且对外发布的预警具有较大的提前量,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倪允琪,周秀骥。我国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研究的进展[J],气象,2005,31(1):9-12。

[2] 廖晓农, 俞小鼎, 王迎春. 北京地区一次罕见的雷暴大风过程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08, 027(006):1350-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