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抗冻混凝土施工质量管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9
/ 2

浅谈抗冻混凝土施工质量管控

1 邢承喜  2 张树明 3 贾建秋 4 常晶磊   5 冷子彬

1.2.5.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70

3. 北京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70

4. 国家体育馆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70

摘要:为了减少水工建筑物的正常应用受到影响,需要结合水工建筑物的具体建设环境选择适当的材料。在气候寒冷的区域,混凝土施工的难度增加,在应用阶段,部分水工建筑物需要承受长期的水体浸泡,也会暴露在寒冷的空气环境中,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出现裂缝。选择抗冻混凝土,能够减少水工建筑出现问题的概率。为此,需要了解在低温环境下混凝土受到的影响与抗冻混凝土的特点,结合抗冻混凝土的应用要求,探讨抗施工质量的管控策略。

关键词:抗冻混凝土;施工质量管控;研究分析

引言:抗冻混凝土能够适应于寒冷地区的气候状况,适应于施工以及应用阶段需求。需要注意的是,抗冻混凝土的施工过程更为复杂,质量控制工作将产生重要作用。混凝土的适应性以及抗冻效果会受到施工质量影响,施工质量不符合建筑要求,抗冻性难以达到相应要求。为此,需要抗冻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管控给予特别的重视。

  1. 环境因素对混凝土材料产生的影响

通过总结当前的水工建筑应用状况,可以了解环境因素对水工建筑、混凝土材料产生的影响。水工建筑较为特殊,需要具有耐水的特性。因此,在混凝土材料的选择上,选择范围会受到限制。同时,温度的因素同样会对建筑带来影响。在水工建筑的建设阶段,如果处于低温条件下,混凝土凝结需要的时间会有所增加,凝结时间对混凝土的强度会带来影响。例如,如果新浇筑的混凝土在1d受到冻害影响,其抗压的性能会有所降低,在温度差异大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内部与外部状态明显不一致。水工建筑的体量大,内部与外部状态的明显不一致可能会导致表明或者连接处出现缝隙。缝隙的出现对水工建筑的抗水性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安全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冻害问题对混凝土状态造成的影响是永久性的,无法通过后期的技术手段调整。遭遇冻害之后,水工建筑的整体性能可能低于建筑应用的需求,产生长期应用影响[1]

  1. 抗冻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管控策略

1、严格控制混凝土材原材料质量

在原材料的选择上,需要关注混凝土材料的基本应用状况,选择适当的混凝土种类。硅酸盐水泥能够适应于低温状态的应用需求,可选择这种混凝土材料。在混凝土的制作中,需要配合适当比例的泥块、细骨料等,对选择的骨料进行含泥量的检测,含泥量过高以及碱活性的骨料,不能适应于配料的需求。为了确保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能够满足应用需求,可以结合具体的抗冻需求以及应用强度,进行混凝土材料试验。需关注到温度状态变化这一特殊的因素,选择适应于低温区间内的混凝土进行应用[2]

2、根据环境状况合理安排材料供应

与其他多数的建筑材料不同,混凝土材料会随着时间产生变化,要根据环境状况合理地安排混凝土材料的供应。水工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材料一般不在施工场地加工,需通过运输的方式将材料运送至施工的场地。为了避免混凝土状态产生变化,需保证运输中的交通状态畅通,运输距离一般需要在1.8㎞以内。同时,在施工现场需要做好对应的材料接收安排,缩短混凝土材料应用时间,及时完成浇筑过程。

3、选择外加剂强化性能

通过外加剂,混凝土的强度状况会发生变化。抗冻混凝土为了实现抗冻的目的,减少凝结时期出现的沁水与离析问题。选择DH9型引气剂,能够达成这一抗冻目的,在强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实现材料的减水功能,降低气孔的出现率,避免气孔过多导致的混凝土强度降低问题。为了提升混凝土的防冻性能,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当的防冻剂,这种材料能够降低混凝土的冰点,使得混凝土在低温条件下状态更为稳定。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防冻剂在混凝土中难以实现均衡的状态,防冻的效果同样具有不均衡的特点,可能仅有部分能够保持防冻,需提前做好准备。

4、重点关注混凝土材料的空气含量

为了提升混凝土材料的综合抗冻性,混凝土材料中所含有的空气量,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为此,含气量的测定以及对含气量变化的关注需要伴随施工的全程,可以由测量人员全程对混凝土材料中的含气量进行测定,根据具体测定的数据信息,绘制变化曲线,当变化超过合理范围时,需要及时地进行处理。在混凝土配制、应用的全过程中,都需要进行空气含量的测定。由于运输以及浇筑、振捣过程中的运动状态,混凝土中的空气总含量会出现损失,需要从搅拌机中进行混凝土采样,结合混凝土的总量,对其中空气含量进行测定[3]

5、按照质控程序实施监管

相对其他材料,混凝土属于一种配制材料,原材料在应用过程中会呈现出不稳定性,温度以及空气水分含量、施工技术等因素会产生持续变化。因此,施工的全过程都要依据质控的标准,选择适当的措施实施质量控制。首先,是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需要分批次对混凝土的材料的质量状态进行检测,不符合要求的材料需要及时淘汰,避免对其他材料带来不良影响。其次,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关注各项技术的应用规范,避免由于规范性不足造成的质量影响。另外,对已经出现硬化状态的混凝土施工区域,需要继续检测其硬化状况。

6、实施有效的后期管理工作

在后期管理工作中,需要应用混凝土养护技术,实施有效的保湿养护。为了避免出现在低温状态下的凝结,可以借助于保温材料,避免温度降低造成的影响。隔热毯以及其他的防护性保温材料,对于保温以及保湿都能够有所帮助,为了提升保温的效果,要避免保温材料与混凝土之间缝隙过大,也要避免混凝土材料沾湿等问题的出现[4]

  1. 结束语

抗冻混凝土的应用,能够改善水工建筑的质量状况,避免混凝土在低温的条件下出现冻害。为了提升抗冻混凝土的应用质量,需要分析环境因素对混凝土状态产生的影响,了解抗冻材料的抗冻原理。与此同时,在抗冻混凝土应用的全过程中,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策略。首先,需要对原材料的选择、配比进行关注,确保材料的原始状态符合抗冻要求。其次,需要在应用过程中应用外加剂,并关注混凝土中的空气含量,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另外,需根据后期的温度状况进行保温与保湿管理。

参考文献:

[1]丁访涛.浅谈外掺氧化镁碾压混凝土拱坝施工质量控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047(005):163-164,179.

[2]陈爱华.浅谈工程施工控制与混凝土抗冻设计的问题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00(005):1-7.

[3]黄永辉.浅谈大体积抗冻抗渗混凝土施工控制措施[J].建筑建材装饰,2015,000(002):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