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模式下承包商的造价控制与管理要点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9
/ 3

EPC模式下承包商的造价控制与管理要点探究

申华岩

中机十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3

摘要:所谓EPC工程模式指的是建设企业作为业主把要建设的工程项目发包给有着相应资质的总承包单位,然后再由这个承包单位对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试运行、以及施工等实施全过程的承包,同时对所承包工程项目的质量、施工工期、造价还有安全等要全面的负责。与以往的承包模式相比,EPC工程承包模式主要是为了控制工程造价和施工工期,使整个工程能统筹规划,既能够有效的解决设计和施工之间的衔接问题,并减少采购和工程施工环节,同时还能够顺利的解决工程施工方案当中的安全性、实用性与技术性三者之间的矛盾,进而为项目管理提供较好的条件。目前,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很多工程项目建设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这一模式下,不仅有效降低了业主的风险,还减少了采购施工环节所出现的失误,不但如此,承包方还可以结合项目具体的情况对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有效性进行保证,这样既有效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还为承包单位的利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鉴于此,文章探究分析了现阶段造价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有效的对策,以供相关的专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造价控制;对策分析;EPC项目;管理要点

引言:

EPC工程承包模式在降低工程施工成本以及缩短施工工期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够有效实现对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以及成本的控制,进而达到缩短工程施工建设工期和提升工程施工质量的目的。然而EPC工程承包模式一般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即使是单价合同,结算金额也会限定在概算或者财政评审审定金额内。所以这类工程的总造价相当于是定死的。但EPC项目中发包人的部分投资控制责任随着责、权、利的分配转移至承包人,如何在确保发包人需求实现的前提下,在有限额以及固定合同总价的约束下实现经济利益,成为承包人在项目实施时的关键点。但受DBB模式下传统造价管控思路的影响,EPC模式的造价管控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控制好工程项目的造价就成了总承包单位建设主要的任务。基于此,文章对工程EPC建设项目的管理要点以及造价控制进行了一个分析论述。

  1. EPC工程项目

主要是指企业接受到甲方的委托以后,根据合同上要求的有关内容对工程项目的具体流程进行一个分割承包或者是全部的承包。在此过程当中,承包商对于施工过程当中所出现的一些状况要进行处理,确保工程竣工以后的质量,并且还要科学的分配资金。在工程EPC模式下,还包括工程项目最开始的设计工作,对于施工的内容要进行科学策划,使其与往后的组织和管理能够实现很好地融合。另外,在建设的过程当中对需要运用的一些特殊施工机械设备要进行采购和管理,使其可以正常的运行。此外,建设工程项目中相关的细节还有运行时的技术技能培训也应该由承包单位落实,并且保证其可以达到较好地实施效果,既能降低问题发生的概率,还能够为往后的工程施工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条件[1]

二.EPC工程项目的主要特征

2.1 相比于传统DBB模式,EPC项目中发承包双方的工作责任划分发生了部分转变。在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下,业主需要同时管理采购方、监理方、施工方、设计方等,各方关系的协调对于业主来说是一个挑战,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延误工程进度,而在EPC模式下,这种现象是可以避免的,EPC模式中承包商是向业主负责的唯一责任方,工程总承包企业需向业主负总责。

2.2 相比于传统DBB模式,EPC项目的风险分担的规则发生了根本改变。统DBB模式中,发包人需承担相关设计、工程量清单等的资料准确性以及大部分工程变更方面的风险,给业主控制项目造价增加了难度。而FIDIC标准合同《EPC/交钥匙项目合同条件》中规定,业主方只承担工程项目很小的风险,业主承担的风险大多为合同执行过程中因自身违约,或业主变更项目的预期目标、设计标准等,以及其他无法预见、不可避免、不能克服的风险,而将绝大部分风险转移给承包商。在EPC项目中发包人无需提供设计,只要其不改变项目需求目标,基本设计指标,事前约定的合同总价不会改变。因此,如何协调项目的功能需求、建筑标准以及项目成本,成了承包单位的工作重点。

2.3 相比于传统DBB模式,EPC项目的主要特征在于以设计为龙头。从施工角度来看,设计施工一体化,整合化和协同化的思维使设计与施工有机衔接,可以有效解决设计与施工的脱节问题。从经济角度来看,设计是工程造价节约最关键的一环,设计的不合理,对最终价款的确定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将设计优化贯穿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真正将限额设计落到实处。所以充分发挥设计的主导作用,将在管控项目成本时“锦上添花”。

2.4相比于传统DBB模式,EPC项目的主要特征在于可以缩短施工工期。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具备主线单一的特点,在施工管理、造价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等环节中业主所管理的事情较少,且项目管理内容和项目管理程度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简化。在施工图纸设计不明确的情况下,总承包商作为施工团队的主线具备沟通效率高的优势,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展沟通,因此在施工图纸设计、造价管理以及工期等多个方面,高精准度、高效率的优势有助于承包商尽早掌握施工成本信息,继而实现资金配置的优化

[2]

三.投标阶段的控制和管理策略分析

3.1 谨慎投标

EPC模式下,投标人在投标时要花费相当大的费用和精力,如果在没有多大中标把握的情况下盲目参与投标,加之EPC项目比较复杂,业主一般要求合同总价和工期固定,承包商如果没有足够的综合实力,即使中标了,也可能无法完成工程建设,承包商最终将蒙受更大的损失。因此要针对自身情况有选择性的投标,且投标时,需要企业及时收集与项目相关的各种资料,包括项目的实施信息,并将资料进行整理,结合丰富的类似工程的经验数据做支撑,做出科学的决策和报价。

3.2合同文件的风险

一般情况下,合同文件存在的缺陷风险也要由承包商来承担,承包商要对合同文件的准确性和充分性负责。也就是说,如果合同文件中存在错误、遗漏、不一致或相互矛盾等,即使有关数据或资料来自业主方,业主也不承担由此造成的费用增加和工期延长的责任。所以对合同条款的风险防范显的尤为重要。合同的制定必须严谨、规范,合同中的每项内容和条款都与工程的各环节相衔接,工程范围、施工工期、开竣工时间、质量要求、造价、技术、验收、质保、违约责任等内容都要详细、明确,为后期项目实施和结算做到事事有据可依。特别是对有“一般”或者“合同双方自行约定”的字眼,一定要结合项目及自身情况进行充分考虑,防患未然,避免给自身带来损失。

四.设计阶段的控制和管理策略分析

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对其造价控制和管理非常重要,在进行造价控制的过程中,有关的工作人员要明确自己的责任目标,尽全力去做好设计阶段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把工程造价管理控制在概预算资金内,既不能超预算,也不能超概算。因此,就要求相关的预算工作者做好设计之前的合理预算,并且把价格管控要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各个环节中,促使每一个环节的造价控制能够形成统一的整体,保证价格是可管和可控的。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管控措施主要体现在下面几方面:

4.1完善并优化施工设计方案,从施工材料、施工组织、施工工艺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选取最佳施工方案。唯有工程施工方案是科学、合理、可控的,那么工程造价才能够达到科学和可控,在选施工方案的时候,应结合其是不是能够做到技术先进前沿、是否能够适应工程建设规模、以及是否安全可靠等标准来进行选择,保证所选出的是适用、经济、以及安全的施工方案[3]

4.2积极实行限额设计,所谓限额设计指的是根据具体分配投资限额,来对工程技术设计、还有施工图纸设计等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杜绝工程施工过程当中一些不合理的变更,使工程设计施工能够在投资限额下进行实施。通过实行限额设计,并依靠有限的财力、人力、以及物力资源,从而实现工程项目从设计再到施工、最后到竣工的全过程指导,大幅降低工程项目造价。

4.3加强设计图纸审核制度。通过自检互检等检查制度,减少图纸的设计风险。审查图纸在技术上是否可行以及有没有可以优化的空间。对于出现设计的漏洞,要及时纠正。另外,加强设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一专多能,在站在较高层面考虑问题的时候,提出的设计方案会更加可行。

4.4依据施工图纸准确计量工程量,结合建筑材料市场行情及市场劳务成本,测算整个项目的施工成本,结合投标报价分析影响项目造价的风险因素,为施工过程造价控制提供决策依据和管控方案。

五.采购阶段的控制和管理策略分析

5.1工程项目建设需要用到的设备和材料品种比较多,且价格也是高低不同的,购买机械设备和材料的费用在工程造价中占比较高,施工材料的价格在市场上的动态变化,会对工程项目预算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工程EPC总承包而言,应重视市场变化所造成的价格失控的风险,充分了解市场上的行情,对机械设备和施工材料的品种、价格、规格、以及性能等要有确切的了解,对施工材料变化趋势应及时做出科学的预测,降低价格风险。在建设的过程当中要紧密关注市场,及时的结合市场变化来调整施工材料订货,保证将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4]

5.2对工程EPC项目而言,所有的设备与材料都要由总的承包商来提供,若施工图已确定,那么全部的施工设备工程量就已经确定,而且费用变动也不大。其次,材料费对于工程造价影响比较大,通常在施工成本中施工材料费会占据较大的比例,往往占整个工程项目造价的50%—90%。另外,材料成本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否,以及执行的是否到位等,将直接决定工程成本管理成果。部分项目的材料管理机制执行不够严格,存在着失窃和浪费的现象,还有的是用料计算不够精准,大大增加了损耗率。加之成本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不健全,没有把权利与责任进行对等落实,同时也缺乏奖罚激励制度,进而引起了材料过度浪费的情况[5]。另外,应该避免因为单纯注重采购成本,而忽略由此可能造成的技术问题,很多情况下为了要弥补此类技术问题,需要更改图纸,这样难免会对造价及工期造成影响。因此,加大材料采购环节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采购监管体系,准确核算采购数量,对采购阶段的造价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施工阶段的控制和管理策略分析

6.1充分发挥EPC项目承包商设计施工一体的优势,有效解决设计施工的衔接问题,避免因沟通问题出现窝工等现象,因为施工工期延长或是拖延必定会增加成本。另外要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严格控制质量,降低返工率,防止不必要的人、材料的投入而增加了工程成本[6]

6.2制定经济、有效地施工方案,充分考虑工程项目规模、工程性质、复杂的程度、以及现场条件等诸多因素,优先选择最经济和最合理地施工方案。要想确保施工方案能有效落实,就要确定各个部分的分工,在结算技术工作人员方案执行效果的时候,除了根据定额数据等来进行计算以外,还应做好验收工作,避免理论上节约,而实际上却超用的现象发生[7]

6.3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保存好工程结算的依据。施工合同、材料设备采购合同、招投标文件、竣工图纸、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开竣工报告、施工日志、验收报告等资料,都有可能成为最后工程结算调整的依据。

6.4施工阶段提高造价人员的参与程度,让造价人员深入施工现场,以便对各环节费用进行有效监管,对于变更要同步跟进,及时核算费用,以便调整造价管理的策略。对可以进行索赔的事项,分析索赔的原因及责任主体,整理资料,按合同规定程序进行索赔,降低承包商的风险。

七.竣工阶段的控制和管理策略分析

过去,承包商往往会忽视竣工阶段的造价管控和管理工作,进而使工程项目最终的效益和预期存在着很大的出入。在工程竣工阶段,承包商应及时的退还租赁的施工设备,防止设备一直停留在施工现场而产生很多租赁费用。工程项目完工以后,应及时的验收,实施监理的工程项目要经过监理工程人员的签字确认。 对于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出现的变更或者是其它的非人为因素而引发的造价变化,应当将相关的资料整合在一起,设计变更必须要有原来的设计单位的负责人员进行签字,并且经过建设企业与监理工程人员的签字,针对重大的设计变更则要经过原来的设计部门审批,不然不能列入到竣工结算,进而防止结算的时候出现扯皮情况[8]。项目完工后,整理工程资料,及时编制竣工结算报业主审批,同时对分包进行结算和审核时,要准确依据合同内容和条款进行,对未依据设计要求或不规范的施工签证等,要进行核减。对超出预算的部分,也要查明原因并给与相应处理。

高效地实现对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对工程项目的最后造价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深刻领会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中关于如何结算的规定。对施工过程中收集的基础资料、变更及可索赔的资料要充分利用。掌握审计单位的审计思路,合理的编制结算报告,把造价咨询人的价值做到最大化。

结语:

总而言之,在工程EPC承包项目中,其造价控制和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并且与建设效益也有着直接的关联。伴随当前工程规模不断扩大, EPC 工程项目造价管控和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针对工程EPC项目来说,在这样的方式下,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难度会比较大,为了全面控制工程项目造价的成本,承包商就要在建设过程中把技术、经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把造价控制和管理作为动态的工作贯穿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始末,使承包商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思昌. EPC总承包建设管理的要点分析[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 No.562(03):162-162.

[2] 蔡顺钿. 电力工程EPC项目的造价控制与管理要点探析[J]. 科技风, 2017, 12(No.318):233-234.

[3] 黄兵. 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造价咨询控制要点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 2018(9): 64-65.

[4] 孙海英.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造价管理分析[J]. 华东科技:学术版, 2017(4):40-40.

[5] 蓝哲鑫. EPC模式下的工程总承包造价及其成本控制分析[J]. 工程技术研究, 2019, (003):157-158.

[6] 吴碧波, 张伟. EPC模式下工程造价控制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9, No.555(06):32-33.

[7] 邹春华. 总承包模式下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及其要点分析[J]. 建材与装饰, 2018, No.559(50):148-149.

[8] 李东帮. EPC项目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研究[J]. 四川建材, 2019, v.45;No.228(08):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