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时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浅议新时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马兴彩

临沭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省临沂市 2767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综合整治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也是自然资源部履行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的平台抓手。

关键词:新时期;土地综合整治;生态修复

引言

土地整治是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以及土地修复在内的各类土地实践活动的统称,对未利用土地或利用程度较低的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的行为。土地整治工程范畴不仅包括对未利用土地、低效率土地、损毁或退化土地的整治和修复,根据相关政策和生产实际情况,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以及工矿废弃地复垦等也都纳入了土地整治范畴。土地整治工作的稳步推进,对优化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保障经济稳定快速增长以及维持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具有显著的效果。

1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

我国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提到了新的高度。根据文件精神,自然资源部已启动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要求以更高的站位和更大的格局谋划和推进新形势下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土地综合整治已成为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新形势下,农村土地利用矛盾剧烈,由于对于农村土地整治政策不了解,部分土地使用者对于水利配套和田间道路设施管护力度不够,且在城镇化进程不断推动下,农业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减少,出现了耕地撂荒和弃荒等消极管理等现象,给土地整治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土地综合整治内容全面,既包含了对土地的综合整治,也充分将农地整治与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相结合,对土地进行全方位、多元化的综合治理,通过实际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缓解人地矛盾、激发动力效果显著,是推动全面土地综合整治,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有效途径。

2新时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分析

2.1实施目标

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一是充分挖掘乡村土地复垦整理开发潜力,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破解建设用地保障瓶颈难题;三是扩大农村投入,加快三产融合发展,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确保新农村建设;四是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依据土地综合整治意义目标,社会企业需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遵循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引导,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服务好每一个项目,推动土地综合整治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三生”空间格局优化,托起农民美好生活,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2强化保障,助推乡村振兴

资金保障是顺利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一环。要根据土地综合整治需求,进一步整合涉农工程项目支持,提高推进土地综合整治资金和政策保障能力;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土地综合整治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并实行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多渠道完善资金保障渠道;结合用地计划指标分配机制调整,将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情况纳入指标分配依据,以奖励激励机制撬动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在政策上要改变“单打一”的局面,以耕地占补平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为纽带,打通政策,创新机制,坚持多功能定位、多政策运用、多元化投入、多样化实施。要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组织及农民主体作用,探索支持农民自建、参与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及以村镇、农民为主体的公共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土地综合整治与农村产业导入的有效衔接,建设用地重点用于乡村新产业和入乡创业,解决产业发展空间问题,将有限的资金真正投入到推动发展、改善民生和壮大集体经济上。

2.3建立政府主导工作机制

土地综合整治是一个综合性平台,要发挥其综合性平台作用,关键在政府主导。只有形成政府主导、各政府职能部门协同、上下联动以及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才能更有效地推进土地整治工作进行。由于土地综合整治涉及领域广泛,各领域又有其独自的规范要求,因此要做好土地综合整治,首先要做好高起点规划,结合国土综合部门对项目的前期可行性、规划设计,做好全方位把控,其次要做好水资源论证、环评、水保、生物多样性论证、应急预案以及地质灾害评估等,切实做到高标准,推进“多规合一”,以前瞻性的土地利用规划指导工程实施。

2.4乡村生态保护修复

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主要包括河流水系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土地污染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河流水系综合治理是将河流进行清障,采用生态护坡,在河岸种植景观树或其他花草等,达到维持水清、面洁、岸绿、有景的河道水环境面貌。水土流失是地球陆地表面水力、重力和风力等外力引起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可通过工程技术如沟头防护工程、修筑梯田,生态和农艺等技术对被破坏的水土资源进行治理。土地污染治理是对存在固废物污染、有机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采取工程、物理、化学或生物技术进行治理,使土地恢复到原有功能的状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要是从绿化景观、环境卫生、道路、建筑风貌等几个方面开展整治。如将保护古树、保持传统的景观环境,并丰富原有的植被类型,雨水和污水分流,设置垃圾处理站,保护古建筑,使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

2.5严格落实后期管护责任

农村土地利用矛盾剧烈,由于原有部分项目后期管护力度不够,土地使用者对田间水利配套和道路设施管护意识不强,再加上设备后期运营养护成本不断加大,造成部分设施损毁或弃用等现象。另外由于城镇化进程不断推动,农业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减少,且进行土地耕种产出与收益不成正比,出现了耕地撂荒和弃荒等消极管理等现象,给土地整治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因此,土地综合整治要严格落实后期管护责任,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组织及农民作用,支持村民自建、参与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和后期管护等。项目完成后,要与土地使用者签订切实可行的移交管护协议,并通过各类补贴形式对土地使用者进行帮扶,切实做好项目后期管护工作,落实主体责任并提高农业种植积极性,避免出现耕地撂荒和弃荒现象。此外,要通过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充分结合项目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结构模式,创造有利于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农业集约化经营的良好条件。这既有利于改变原有土地的不利状态,还能调动起农业生产积极性,助力脱贫攻坚。

2.6科学编制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是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的规划依据,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的乡村,应扎实做好前期基础调查工作,充分尊重民意,注重保持乡土风貌,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多目标定位,理顺发展思路,按照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整则整的原则,科学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

结语

土地整治是对现有未利用地或利用率较低土地进行综合治理的行为,通过工程措施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完善了作物种植结构和生态系统优化,对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影响显著。现阶段,在同一空间尺度上,乡村耕地较为分散、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利用结构均未能做到有机契合和效能最大化,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因此,以往较为单一的土地整治模式已不能满足目前多元化、多因素以及多方面问题引起的土地综合治理需求。为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土地综合整治是当前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和保障建设用地指标的新途径,也是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全面土地综合整治、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罗明,杨崇曜,张骁.基于自然的土地综合整治思考[J].中国土地,2020(8):10-13.

[2]叶凌翎,刘静.基于促进小城镇发展的大都市郊区土地综合整治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9,37(1):24-29.

[3]袁勇,王成清.土地综合整治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抓手[J].地球,2013(9):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