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张向阳 赵婷

延安市人民医院,陕西 延安, 716000

摘要:目的:分析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实际影响。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合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观察组FBG、2hPG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其血糖水平并提升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人性化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糖尿病属于高危型的慢性内分泌疾病,且近年来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由于高血糖的影响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影响,与此同时患者在长期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过程中其生活质量有所下降,所以在关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同时还应做好科学的护理服务来改善其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抗病信心[1]。以下将分析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院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3~75岁,均值(59.6±1.3)岁;发病时间1~15年,均值(6.7±0.3)年。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42~76岁,均值(59.5±1.3)岁;发病时间1~14年,均值(6.6±0.4)年。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如血糖监测、用药指导和环境护理等;观察组联合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方法:(1)健康宣教:对患者作出初步评估,了解其疾病知识的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其受教育水平、性格特点以及年龄等,灵活的运用口头讲解、宣传手册、图片、健康知识展板以及视频播放等细致的讲解疾病的知识。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病因、主要症状、高血糖并发症和常用药物以及预后情况等,帮助患者更加充分全面的了解糖尿病,使患者明确通过积极的治疗和干预来严格控制血糖水平的重要性,确保患者的治疗依从性;(2)饮食护理:给予患者日常科学的膳食指导,主要以低盐、低脂以及低糖的日常膳食原则为主,并结合患者的血糖水平病情状况、营养状况、体重等制定日常食谱,并在患者饮食控制期间结合起血糖水平、营养状况等,对于饮食方案做出随时调整,满足其营养摄入需求,并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预防营养不良现象发生;(3)用药护理:细致耐心地向患者讲解药物的具体应用方法,以及遵循医嘱规范化进行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确保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患者如若需要接受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则需要通过讲解配合现场示教的方式,帮助患者掌握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正确操作方法,进而确保患者的良好药物治疗效果,年龄偏高的糖尿病患者还需鼓励家属共同参与到患者的用药监督和管理中;(4)运动指导:鼓励患者结合身体机能情况适当参与活动锻炼,并对其运动量、运动项目以及运动时间等进行合理调配,主要选择散步,羽毛球以及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方式。在患者运动期间可鼓励家属陪同,并随身携带糖果等食物,警惕低血糖事件的发生;(5)并发症护理:向患者讲解高血糖可能诱发的并发症、危害性以及预防方法和应对方法,提高患者的糖尿病预防效果;(6)随访指导:患者在院外期间需要利用微信、电话以及门诊等多种随访形式,了解患者的饮食、用药和血糖等相关情况,并提供相应的随访指导和健康宣教,进一步巩固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提升治疗依从性。

1.3评价标准

2组均进行为期8周的护理干预,(1)记录空腹血糖值(FBG)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值(2hPG);(2)通过SF-36量表对于2组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0分~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数据标准差为60ffa09b2771b_html_974ceb15fce297b8.gif ±s,组间数据行t检验,计数资料为[n(%)],组间数据行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糖水平组间对比

护理前2组FBG、2hPG较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FBG、2hPG低于对照组P<0.05。

1 血糖水平组间对比(60ffa09b2771b_html_974ceb15fce297b8.gif±smmol/L

组别

例数

FBG

2hPG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0

9.63±1.15

6.03±0.12

15.16±2.06

9.13±0.25

对照组

30

9.61±1.16

7.12±0.20

15.18±2.05

11.62±1.19

t值


0.253

4.086

0.295

4.936

p值


0.629

0.019

0.185

0.013


2.2 SF-36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对比

护理前2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较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2 SF-36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对比(60ffa09b2771b_html_974ceb15fce297b8.gif±s

分组

n

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

观察组

30

65.36±2.95

85.19±6.75

12.635

0.000

对照组

30

65.37±2.93

72.06±3.53

9.635

0.000

t值


4.256

4.178

-

-

p值


0.000

0.000

-

-

3讨论

糖尿病近年来的高发对人群健康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威胁,糖尿病患者多数为中老年人,该类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较差,与此同时依从性较差,再加上患者长期用药较高的经济负担等使得患者负性情绪显著,对其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因此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饮食和心理状态,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应用中将患者作为核心,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护理服务理念,满足患者的相关服务需求,同时从多个层面给予指导和帮助,从而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疾病进展,帮助改善其预后[2]-[3]。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在护理后血糖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同时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表明,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应用可提高广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其血糖水平并提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母先凤.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研究[J].健康必读,2021,25(4):257.

[2]李瑜彬.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影响分析[J].特别健康,2020,14(9):222-223.

[3]肖春妹.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22):153-15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