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性能优化与成本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混凝土施工性能优化与成本控制

陈澍敏 1 陈 萍 2

身份证号码: 35260119741030**** 身份证号码: 35080219890831****

  摘 要:混凝土是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材料,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加快,混凝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于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混凝土是以水、水泥及骨料等原材料根据一定比例加工拌合而成。其性能和原料的配比存在密切关系,需要结合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进行科学设计,提升性能、控制成本。本文就以此为重点展开探讨,并提出促进混凝土施工性能及成本控制的几点建议,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性能;优化;成本;控制 
  混凝土性能优化是提升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不仅会直接影响建筑的内在质量以及外在外观形态,还会对施工成本造成影响。因此,无论从施工质量还是从经济性的角度,都应当加强混凝土施工性能的优化设计,并加强成本的工作。 
  1 混凝土施工性能优化应遵循的原则 
  1.1 工作性 
  所谓工作性就是混凝土工作性能,具体可包括粘聚性、坍塌度、密实性和保水性等。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即使表面损坏,混凝土的性能也不会大幅降低。这些性能和原料的配比以及拌合时的振捣存在密切关系。以其中的密实性为例,混凝土的密实性需要考虑骨料的级配,密实性好的混凝土其孔隙率小。混凝土的工作性会直接影响竣工后的建筑质量和外观。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如果工作性能差,那么就会产生如离析、易坍损以及泌水等情况,增加了施工的难度,也增加了成本。因此工作性是混凝土性能优化工作中优先所考虑的内容。 
  1.2 经济性 
  如果一味追求性能的优化,不考虑造价成本的控制,那么就会造成大量资金不必要的浪费,影响项目的收益。因此混凝土性能的设计时,需要在满足施工性能要求的基础上,考虑成本方面的因素。不必盲目追求价格高的材料,还可适当减少水泥的用量,换为价格相对便宜,但不会影响性能的材料,比如用粉煤灰、高岭土以及矿渣等来替代一部分的水泥,这样既不会使性能降低,还能够有效减少成本。 
  1.3 安全性 
  混凝土不仅要考虑工作性能、经济成本,还要重视安全性。安全性主要是和混凝土强度有关。而强度则和选择的原材料、拌合制作的过程、运输、施工中的使用和灌注、后期的养护等多个方面存在密切关系。可见多个方面能够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这其中的每个环节存在误差,都会使强度降低。因此,为了能满足竣工验收的强度要求,在设计时混凝土的强度应当预留一定的富余值。防止受各方因素影响导致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验收的要求标准。除此之外,在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制作拌合以及后期的施工方面,都应当做好管控,防止人为失误造成强度降低。 
  2 混凝土施工性能优化措施 
  2.1 结合施工要求设定相关参数 
  在设计混凝土配置方案时,要考虑施工阶段的坍塌度,浇筑时可达到的性能是否满足要求,以及竣工投入使用后能够达到的强度和稳定性。这都需要在设计阶段做好相关参数的设计。此外所设计的性能,要比工程所需的性能高一些,这是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性能损失。结合通常情况下的工程混凝土性能要求,和经济成本因素。通常设计出的强度要和工程需要的强度要求至少高出5 MPa。强度富余控制的范围为8 MPa~12 MPa之间。 
  2.2 合理设计用水量及水灰比 
  水也是混凝土中的重要原料,具有清洁性、价格低廉等优势,但是不能过多,需要合理控制。要结合集料粒形、外加剂以及级配等相关内容来确定水量及水灰比。水灰比和水泥浆体中的空隙率存在关系,空隙率又和水泥强度有关,所以水量和水灰比的设计是优化混凝土强度的关键。设计时,需要结合经验,查阅资料,并利用鲍罗米公式进行计算,以加强度要求和实际方案中的强度来進行水灰比的,确保用水量能够满足工程对于混凝土强度以及耐久性。 
  2.3 混凝土砂率及粗细集料的设计 
  各类粗细集料、砂土是混凝土中的重要原料,砂率的确定以及粗细度、超粒径颗粒的含量这些都需要经过科学设计。为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需要在设计时安排尽可能多的大体积集料,降低水泥浆的含量。但集料中的粗骨料含量、最大粒径的设计要结合砂细度模数来确定。总之,砂率的设计和密实度密切相关,在设计时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包括工程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所采用的施工工艺以及建筑结构等,尽量选择粒径比较大的级配碎石与级配的中粗砂,这样能够保证密实度,创建除最佳的集料组合形式。此外,如果在配置混凝土时,如果为了提高密实度,加入了过多大体积集料,使黏聚性不太理想,那可通过提升砂率,或将一部分粗砂换为相对细些的细砂,并多加入一些水泥浆来调整。 
  2.4 外加剂及掺和料的设计 
  包括选择外加剂与掺合料的类型及用量,至少选择3种外加剂来提升混凝土性能。外加剂可以在施工现场种调整,使用方便。根据工程项目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选择指标优越、能够满足性能需求的几种外加剂,再对备选外加剂从经济性的角度进行必选,最终确定现场使用的外加剂。另外选择几个其他的外加剂以备应急。 


  掺合料的使用是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通常是粉煤灰或者是矿渣。如果水泥量较多,想通过掺和量减少水泥量,可加入10%~30%的粉煤灰,或者是20%~60%的矿渣。具体的掺和量应当经过实地的检验确定具体的用量。 
  2.5 拌合过程中的性能提升 
  在水泥(掺合料)、砂、集料、水等原材料全部搅拌半分钟到一分钟后,将减水剂放入,之后再拌合一分钟到一分半钟,这种方法能够减少坍落度,并提升减水剂以及水泥的适应性,增强混凝土的施工性能。此外,还应考虑季节、温度的影响。因为不同季节的温度下,水泥材料的水化速度,减水剂应用时的减水率也都是不同的,因此应当在试拌阶段做好调整。 
  3 混凝土的成本控制 
  3.1 加强成本分析 
  在设计混凝土施工性能优化方案时,需要设计几组不同的方案进行比选。需要确保不用方案得到的混凝土性能满足施工要求,之后在对于不同方案的成本进行分析与评估。包括各方面的原材料、砂石、水泥、外加剂等材料的用量等,根据这些数据预估所需成本,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方案来开展混凝土施工性能的优化。 
  3.2 加强材料费用的控制 
  各项材料的费用支出是混凝土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有效控制成本,需要对各材料做好成本控制。首先是对这些材料的采购工作,采购的单价不能高于市场均价。混凝土的水泥、砂石以及骨料等都是混凝土中的重要原材料,选择采购合作供应方时,要求对方先报个价,然后对各供应方的报价进行比对。但绝不能为了压低价格,而以次充好,价格控制的同时,还应强化质量的抽检。选择供应商时,尽量选择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单位,可以抵扣税款,实现成本节约。在材料的使用时,不建议直接把所有用料都拉到现场,而是先入库保存,每进展到一个工序,才可领取这个工序的所需用料,防止提前领料造成材料的浪费。 
  4 结束语 
  综上,混凝土施工性能的优化需要考虑其强度、密实度等工作性能,同时还要考虑经济性。在设计方案时,要从各原材料、外加剂的种类及剂量入手,设计能够有效满足施工性能的混凝土方案,并注意控制其中的成本支出,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增加更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郑大轩,李洁文,郭文彪.粉煤灰品质及掺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试验研究[J].当代化工,2021,50(2):262-265. 
  [2]杨明.混凝土搅拌站生产的成本与安全风险控制[J].建材与装饰,2020(3):167-168. 
  [3]李霞.商品混凝土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探析[J].财会学习,2018(31):140. 
  [4]周华峰,张宇航,卢宏光.探究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J].地产,2019(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