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吴一迪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9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逐渐改善,这些都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但同时,人口老龄化也越来越严重。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产生了被认为超过了战争、疾病和自然灾害的巨大威胁。目前,我国社保体系尚未健全,人口老龄化工作的基础比较薄弱,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物质基础不够充分,同时法律保障不完善,缺乏保障意识,这对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故此,在当前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创新


一、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出生因素

女性生育水平降低,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而出生人数的大量减少会致使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占比减少,从而增加了老年人口占比,使人口结构出现老龄化的现象。出生率下降得越快,人口老龄化发展得也越快,只有当出生率下降停止,人口的老龄化过程才会相应停止。显然,这种由于出生率引起的人口老龄化,不是由于老年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而是少年、儿童人口的绝对数减少促成了老年人口相对数的上升。

(二)死亡因素

如果考虑死亡率下降程度在不同年龄的人群中的分布,对死亡率下降造成的影响必须做具体分析。如果死亡率的增减变化均衡分布在各年龄组间,那么无论死亡率如何下降也不会使得人口年龄结构改变,那么就无所谓人口的“年轻化”和“老龄化”;如果死亡率下降的情况主要集中在少年儿童人口群组,那么,这种情况将使得低龄人口的存活率增大,故而就提高了人口的出生率,则增加了少儿人口,最终人口并不是“老龄化”而是“年轻化”;如果死亡率的下降重心朝中老年人口倾斜时,则直接增加了老年人口数量,人口年龄的中位数随之而上升,结果就必然导致人口的老龄化。以上情况是通过直接性的增加老年人口绝对数量来实现的人口老龄化,即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 “绝对老龄化”。实践经验表明,在一个完整性的人口结构发展过程中,死亡率下降总是会先集中于少年儿童人口,然后逐渐过渡到老年人口。

(三)人口迁移

当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老年人大量的迁入或者流入到另外一个国家,那么就会相应的引起迁出国(或者地区)人口年轻化和迁入国(或者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由此可以发现,人口的迁移虽然并不是人口的老龄化重至关重要的及带有普遍意义的影响因素,但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的国家和地区,却仍然是人口老龄化中的一个不可忽视因素。但人口迁移对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与当时迁移人口的规模和年龄息息相关。总而言之,在特定的社会中人口的自然变动和人口的机械变动的综合作用下,人口老龄化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这其中,人口死亡率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是直接导致人口老龄化的最基本因素。然而,在不同时期的人口发展阶段,两者所起到的作用不同。在人口的老龄化最初阶段,出生率的下降与死亡率下降的重心已慢慢移动向中老年人群,因此,在这一阶段的老龄化是由于出生率与死亡率两个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也在这一时期显现出加速发展态势。当人口出生率降低至历史最低位时,其继续下降的空间已非常有限,造成老龄化的主导力量为老年人口的死亡率下降。


二、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一)加强政府对于老年人社会保障事业的主导与管理是基础

通过改革,调整政府对老年社会保障事业投入的结构,从政策上鼓励多渠道筹资获取更好的社会于投资效益,同时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在全国建立覆盖面广泛、完善同时城乡有别的,以社会保障为主导、自愿健康生活保障为其补充的老龄社会保障体系,让老年产业得到国家政策上的鼓励与扶持,发挥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性作用。

(二)充分发挥多种养老模式的作用是重点

鼓励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作用,同时积极推行社区性养老服务,使得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互结合。家庭型养老是中国人赡养老人的最主要方式。在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中,赡养父母为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我国不论城市还是乡村,老年人大多数都是和自己的儿孙在一起生活,相互照顾,互相依靠。老年人在家务劳动和教育后代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儿女对于老人在生活与精神上给予很多具体而亲密的照顾与精神安慰。家庭养老模式在今天以及今后仍就是我国养老的主要模式之一。但是,随着家庭逐渐小型化与个性化,养老模式面临着更多选择,给予老年人更多的自由去选择是发展的主要趋势。一方面,应从政策上鼓励家庭养老模式,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社会化的社区服务,增加老年的福利设施,增大社会化服务范围,鼓励老人跟随子女进入到子女所在社区,接受社区提供的社会服务,例如建立社区老人保障所,全方位地提升福利保障。如此,一方面发挥出了社区距离近,方便和亲情、经济的优势,另一方面,符合福利的最大化原则,达到了物质与精神福利的高度统一。

(二)发展经济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

要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从根本上来讲是经济问题。任何要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战略性选择,都要从经济发展出发。从国际经验上来看,经济发展是国家能够成功治理人口老龄化的先决条件。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根本路径是进一步发展经济,增强经济的承受能力与发展潜能。我国当前是在经济还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出现了人口的老龄化,故此,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从实际上看是经济发展的问题,以发展经济来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可以为建立老龄化社会保障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换句话来说,就目前来讲,适当的增加老年社会保障的财政性支出,也会刺激经济的增长。

(三)让人力资源充分合理流动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战略选择之一。

“索罗模型”问世以来,主流经济学的既定看法就是经济增长的唯一动力是科技进步,尽管创新才是进步的动力是制度经济学家的看法。当一个地区或者国家持续地从其他地大批区吸收人力资源,则必然导致它取得科技进步和创新。而要获得这种创新,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对任何已经面临老龄化的国家和地区来说,关键的措施就是要鼓励人力资源充分合理的流动,所以需要充分发挥从人力资源流动政策的作用。

目前我国综合国力还不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并不高,总体上来讲仍就是发展中国家,而贫困人口仍就存在,老龄人口数量众多,在短时间内,国家不可能像一些发达国家那样,实施高福利政策,当前,只能采取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四个方面共同负担的原则。但同时,政府也并不能因此就放弃或减弱自己的责任,要从根本上制定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基本法规和政策,实行不同层次的基本老年社会保障,由此来刺激经济的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在战略高度上,将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当做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一个新的拉动经济的增长点,最终达成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良性、互动发展。


参考文献:

[1]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农业生产的效应机制[J].王笳旭,李朝柱.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

[2]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影响[J].周作昂,赵绍阳,何庆红.财经科学.2020(02)

[3]空间视角下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收敛性与分异特征[J].侯孟阳,姚顺波.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04)

[4]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态效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与门槛特征[J].侯孟阳,姚顺波.资源科学.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