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信息技术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

王东平

杭州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31107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并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中,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还为各个领域的运转带来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基于此,本文着重探讨了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机械设计制造,以供相关的工作人员参考借鉴,希望本文探讨的内容能够促进机械设计制造行业朝着更加良性和健康的方向发展,由此推动该行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信息技术;机械设计;制造


1机械设计制造的基本概念

机械设计制造是由多种综合技术组成,是一门综合性技术较强的专业学科,其涉及的知识点和学科都非常的广泛。在如今科技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也逐渐往“自动化”方向发展,实现机械设计制造的自动化,在提高机械工作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资源投入。


2信息技术用于机械设计制造行业的优点

机械设计制造加入信息技术之后,提高了机械商品的生产时效,大规模的生产使得经济收益更高,明显提升了生产精准性和技术水平,并使得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大大节省了人力方面的开支。而且信息技术的深入运用和广泛普及,不仅提高了机械生产企业生产和经济效益,还生了许多新兴科技,促进了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如采用仿真模拟技术可以让以往无法操作的事情变为现实,将该技术应用到设置实验上,可以保证实验的成功率,这些功能可以使研发生产的失误率大幅度下降,还可以减少设计时间,提高精准性,保障产品品质的同时提高了机械设计制造的自动化性能。机械设计制造时,要持续研发计算机技术,开发新技术并加以应用到其它环节上,如把新的信息技术运用于商品的设计及生产,完善编程模式,创新技术,使得生产的产品可以满足时代的需求+满足大众的需要。


3信息技术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的发展趋势

3.1虚拟化

在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首先要对产品进行绘图设计,其次再通过设计好的图纸进行阐述,之后必须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依据设计好的图纸进行制作,并且该产品制作只有在通过了一系列的相关检测、以及试验,达到了机械设计制造样品的标准,才能够进行生产。其中,如果样品在检测、试验阶段没有达标,就必须要通过不断的进行试验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果一直没有达到标准,就会被要求重新设计图纸。这个过程就会产生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资源的浪费,并且这种大量资源、资金的消耗也是企业无法承担的;如果在这种大量资源消耗的情况下,产品研制成功,也有可能无法弥补企业在研制过程中造成的损失,使企业得不偿失。而在机械设计制造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来代替传统的人工研制过程,就能够有效的减少资源浪费的情况,以及避免企业造成损失。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虚拟化”的特点,将图纸设计形成电子图纸,并依据图纸进行产品性能、属性的虚拟化,并且可以直接利用电子技术对图纸进行修改、完善操作,从而减少了样品在检测、和不断反复试验所消耗的时间,提高了产品制作的生产效率。

3.2智能化

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机械设计制造中,实现了机械设计制造的变革,突破了传统机械制造领域中的局限性,实现了智能化属性,其具体的分析如下:例如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机械设计制造领域中,实现了智能化绘图的过程,不但可以确保设计的准确度,且在后期提出修改方案时有较高的便捷性,可以避免因反复修改图纸延误机械制造的时间问题。目前在信息技术引入机械设计制造后,最为常用的技术为CAD绘图技术,该绘图技术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工设计,对于推动机械设计制造行业而言,起到关键性作用。除此之外,智能化的发展可缩短劳动力,合理调整人力资源分配,减少机械设计制造行业的成本。

3.3生态化

生态化发展是全行业、全社会需要尊崇的标准,也符合我国大力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从机械设计制造领域来说,传统粗放的作业模式必然存在资源浪费,不仅影响产出率,也造成成本增加,并且在产出的过程中对周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环境的长久保护,该种工作模式本身也不具备长久的生命力。信息技术的加入能够有效改善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的“浪费”问题,一方面信息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行业的融合,能够有效提高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浪费,实现物尽其用,也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另外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投入使用,可以有效降低生产过程中对周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污染率,实现生产过程的生态化,打造科学绿色的生产模式,真正实现生产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总而言之,生态化属性也将成为未来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的发展趋势之一,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行业的全面变革,打造出更加科学、健康、绿色的生产体系,符合社会长久发展的理念及需求,让行业发展更具生命力。

3.4机电一体化

传统机械设计制造的过程中需要人力资源的持续投入,整体的运作效率较低,且产品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运转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可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将电子技术与机械制造进行全方位融合,实现“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逐渐代替传统人为设计、人为制造的低效过程,进而实现机械设计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产品输出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机电一体化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企业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断进行研究、试验,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行更新和代替,前期的投入成本不可避免,但更要看到未来的发展前景以及趋势,不断强化自身的核心强化竞争力,且还需要基于自身的发展目标,寻求适合自身使用的电子技术,让技术的运用更加恰当,避免盲目追求技术更新而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3.5模块化

在实际发展过程之中,机械设计制造行业需多个系统形式之间展开配合运转,并不是单一的形式就能够满足的,这一特征致使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对于“模块化”的发展趋向越发凸显。在将来技术更为成熟的背景下,则会使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实现多个模块之间的互相配合,这不止对减少企业单位生产的资金成本有所帮助,还会降低企业单位的运转风险;同时,还对后续产品的维护提供一定的方便,特别是在如今现代化社会背景下,产品的售后与维修已然成为了产品输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这直接影响到企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与自身的信誉,因此应当取得企业单位的高度重视。在如今信息技术的环境下,“模块化”是机械设计制造行业良好发展的重要路径,有关企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这一关键因素,进而真正提升本企业单位的技术能力。


4结束语

现如今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机械设计与制造的产品质量,同时也提升了生产效率,为我国机械设计制造业的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很好的推动了我国工业的发展,并为我国在世界工业格局中脱颖而出贡献了力量。


参考文献

[1]陈莉.信息技术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0(21):105-106.

[2]郭明昊.信息技术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研究[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9(05):31-31.

[3]王彩霞.信息技术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30):71-72.

[4]杨宋.信息技术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10):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