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林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浅谈农林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马超

承德县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邮编 :067400

摘要:农林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存在教师资历普遍偏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体系及制度不完善、实验器材落后、校内外实践基地不足等问题,目前已影响学生发展。对此提出引进高水平人才,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体制,加大投资实验仪器、设备及加强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等对策。旨在为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对提升开辟新途径,促进农林类高职院校快速发展。

关键词:农林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问题;对策

引言: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国高职类院校逐年增多,由此充分体现国家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农林类高职院校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全社会的生产、服务第一线,承载着为农林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使命。但近年来对调查研究发现,农林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不同教学环节出现的问题,浅谈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1 农林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学历、素质普遍偏低

教师的学历及素质是衡量其教学能力对重要指标,而农林高职院校中教师学历普遍不达标,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据不完全统计,农林高职院校中只有植物保护专业的教师可达到100%本科学历,而其他专业如园林园艺、畜牧兽医,本科学历教师不足50%,一半以上教师仅为中专或高中水平,这在极大程度上制约了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执行;更加值得注意对是,所有专业中均未出现“双师型”教师,研究生学历者为“0”,这从侧面再次体现出农林高职院校尚缺乏优秀人才、师资力量不足、很多教师专业素质不达标,仍有待历练;在教学资源上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教师方面的“刚需”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2 教学内容不新颖、教学体系及制度不够完善

教学内容陈旧是农林高职院校多年来亟需解决的问题。新颖的教学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近年来,农林高职院校的增多、办学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的递增使得学校逐渐忽略教学模式的改革及教材的更新。前有所述,优秀教师资源相对匮乏,在这种前提下要让本就缺乏专业素养以及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按照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授予大量同学“新知识”,很明显是行不通的。另外,大多数学生反映没有在相应对实践课程中得到充分锻炼,并未真正掌握某一学科或领域的必备技能;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生产实际的需要。以上说明教学内容与生产已出现明显地脱节,学校对教学体系的监管和对教师资质的考核力度不过关,如果不对教师进行培训,不去学习新的农林知识、实践技能,则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农林高职院校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1.3 实验仪器、设备老旧

新的、先进的实验设备是保障实践课程得以充分开展的要素。一系列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农林高职院校每年在实验器材上的投资不足10万元,这远不能为学生提供完备的实践指导。农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德国多年以来凭借先进的机械设备使其在生产上遥遥领先,而实验仪器水平落后可直接导致产业发展较其他国家落后。普通高等院校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农林高职院校应凭借自身优势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做好硬件储备,从而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改变理论知识与生产脱节的状况,保证“实践”这一重要环节有序进行。

1.4 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不到位

在实践场地上,校内校外均可进行。但校内场地面积有限,学生人数太多,只能分批次进行实践。校外可用于生产实践的基地相对较多,且场地空间充裕,但企业担心过多学生进入公司实习影响员工正常工作,因此愿意给学生提供校外实践的企业屈指可数。学校与企业沟通不到位,未能实现校内外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的有效衔接,未能确保学生“学有所用”。

2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

2.1 不断引进高水平人才

引进高水平人才是强化师资队伍最有力的选择。现有教师大多缺乏创新精神,缺少忧患意识。通过引进高学历人才可使原有教师迅速产生紧迫感,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对不足并及时改正。教学质量迟迟未能提升多半因为教师安于现状,不乐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身边缺乏榜样。高水平人才对加入会让整个教师队伍融入新思想,带来新方式,在此基础上新晋教师可与老教师相互交流,勤于探索,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2 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制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不会有进步[1]。陈旧老套的教材必定对学生的进步造成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多交流,针对旧版教材中存在的不足、知识点对缺失及时补充,摒弃古老落后的技术,与时俱进,不断制定顺应时代发展的新教材。此外,农林高职院校想具备完善的教学体制,必须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对教学体系进行评价。在教学方面应增设不定期考核,奖惩分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职工的敬业态度,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使教师“不断创新,开拓进取”,形成良好的学风,学生与教师共同进步。

2.3 加大实验仪器、相关设备的投资

不仅是农林高职院校,我国大多高职院校均应该不断加大对实验器材的投资[2]。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众多但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却越来越少,因此应不断引进先进设备,提升耕作效率,利用先进技术、先进仪器换来农林类更大的经济效益。普通高等农林院校侧重讲授理论知识,对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对课程设置较少,而农林高职院校可通过引入先进设备、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来补足短板。

2.4 拓展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目前,校内外进行大规模实践均存在一定困难[3]。由此认为,学校应增加校企合作交流,加大力度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基地,与企业间进行深入探讨,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实践需求;其次,学校可效仿普通高等院校多进行一些实践方面的竞赛,输送优质生源到企业进行学习,鼓舞学生在实践中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校外实践给企业带来的压力。同时亦可使学生在校内外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提高自身本领,这对学生今后对平稳发展可起到绝对的促进作用。

结语:实践教学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近几年,国家已出台相关培养专业型人才的政策。农林高职院校可为国家对农业、林业生产输送大批专业型人才。当前农林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需重新树立、人才培养体系及培养方案的实施有待商榷,不应单纯效仿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应充分认清自身优势,及时改正不足,为学生提供更可靠、科学的学习平台,推进“产、学、研”模式的稳步发展,在农、林业生产中发挥带头作用,为国家农林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赵小峰,陈宗兴,霍学喜.农林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投入产出经济效益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03:136-142.


[2]李俊.农林高职院校与茶园合作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研究[J].福建茶叶,2017,3912:158.


[3]嵇怡,杨淑莉,刘一鸣,谭星.提高农林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法制与社会,2020,08: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