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任红 杨棋 王芳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人民医院 四川南充 637900

【摘要】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这个阶段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结合护理方式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55例,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之舒适护理干预模式,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展开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落实舒适护理干预模式,并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有效避免或者减少不良反应问题的发生,因此这种方法值的推广和应用,使其临床价值更为显著。

【关键词】舒适护理干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应用

引言

针对老年患者来说,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是一种比较常见且高发的疾病类型,患者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具体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心脏排血量不能达到机体代谢需求,使患者出现组织灌注严重不足,从而发生静脉淤血。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进行性综合征,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在针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干预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有效采取舒适护理干预措施,这样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总有效率,同时也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这种方法值得推广。在本次研究中有针对性地选取我院在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接收的11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重点探讨术式护理干预模式对于该类患者的临床疗效。具体情况如下所: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于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所收治患者中的110例老年慢性心率衰竭患者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在患者中有男性50例,女性60例,年龄范围在62岁至83岁之间,平均年龄是65.35岁,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5例,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展开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值大于0.05,可以对比分析。

1.2 方法

在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模式,也就是,患者入院之后对其进行相对应的环境指导和用药护理,同时根据医生的医嘱进行相对应的护理干预。针对观察组而言,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具体的操作内容主要包括:首先,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要想确保患者的舒适程度有效提升,先要充分做好心理护理干预,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创建良好的和谐护患关系,构建相对应的信任,针对患者的疑难问题进行有效解答,消除其负面心理情绪,使患者有治疗的信心,以此为后续的治疗干预等等提供必要的保障。其次,要针对性的做好病房护理管理工作,要确保病房环境更加舒适,有良好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等等,注重做好通风以及消毒杀菌工作,同时要着重做好患者的保暖,使其保持在舒适的氛围之内。对患者的隐私部位要进行相对应的保护,避免病房环境不够安全优质,对患者带来刺激,使病房内部有良好的卫生条件和安静的状态,进而通过环境因素的有效优化,使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得以切实提升。第三,要针对性的做好体位护理干预工作,引导患者保持在半卧位的状态,根据具体情况对于床头高度进行相对应的调整,使其有更加良好的舒适度。第四,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健康教育,要针对患者的疑难问题进行有效解答,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确保患者能够充分把握相对应的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正确理解和认知治疗过程和具体的治疗目的等等,为其治疗的依从性和配合程度的提升奠定基础,进而使护理效果有效增强。第五,要科学合理的做好输液护理干预,整个输液治疗中,护理人员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于输液的速度和输液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有效告知患者和家属,不能对其进行调整。以静脉留针方式输液,可以降低穿刺次数,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其有效性和科学性。第六,更有针对性的做好吸氧护理干预。对患者吸氧量进行全面观察,向患者讲解吸氧治疗注意事项,严禁随意更改流量、开关,同时还需要及时进行湿化瓶更换,预防发生感染症状。

1.3观察标准

对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用t检验,如果P<0.05代表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4.35分、94.5%和3.62%,对照组分别为81.27分、74.5%和20%,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类型,其病理表现主要体现在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它是指在静脉血液回流正常情况下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使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低于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导致血流动力学和神经-体液活动失常,临床上可出现动脉系统灌注不足、肺和(或)体循环静脉淤血的各种症状与体征从血流动力学而言,由于心脏舒缩功能障碍,使心腔压力高于正常,即为心力衰竭亦称心功能不全。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疾病也随之增多,而心血管病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疾病。高血压是目前临床最常见、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它有可能成为诱因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在针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基础疾病等等,然后进行行之有效的治疗干预。同时要注重做好护理干预等工作,充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疾病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然后进行行之有效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这样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讲,因其病程长与反复发作特点,使患者病情呈现持续加重,身体和心理、情绪等均会出现变化,进而导致患者对于临床治疗护理往往有一定程度的抵抗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舒适护理干预模式的有效推行,进一步有效确立患者的中心地位,以患者为本,进一步有效增强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护理干预,这样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舒适度,进而充分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有效规避或者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这种舒适护理关系模式更值得临床实践中推广和应用。在本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模式,患者所呈现出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少于对照组,(P<0.05)。

4结论

综上所述,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护理管理过程中,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落实舒适护理干预模式,以此能够呈现出良好的应用价值,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舒适度,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减少,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这种方法值得广泛的推行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覃凤.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6):58-59.

[2]吕会杰.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6):165-167.

[3]王健.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7):140-142.

[4]吴凤连.对4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6):239-240.

[5]王琦.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效果[J].饮食保健,2019,6(31):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