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质疑 自主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3
/ 2

学会质疑 自主探究

叶仕庆

福建柘荣县第一小学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质疑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是多么的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存在着不敢放手让学生质疑,怕自己的教案被学生的问题搞得七零八落,怕自己面对学生的问题无力回答,失去教师的“ 尊严 ”等等一系列的 “ 心理障碍 ”。孰不知,问题恰恰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那么在平常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呢?笔者就针对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似乎难了些。这一训练初步阶段,不少学生怕自己提出不懂的问题,受到同学们嘲笑。基于这一心理,我采取以下措施让学生敢提问题:首先,我在课堂上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用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和启迪学生,欢迎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哪怕是些“不着边际”的问题,我也予以正确诱导,从不泼冷水。这样便激发了学生自我实现、取得成功的强烈愿望。其次,我还列举了国内外一些科学家从小爱问、善问的例子,宣传“肯提问题就是好学的表现”,“提出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一半”等思想,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使学生观念有所转变。在教学中放手发动学生,使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在学习《花瓣飘香》一课时,有位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这是课后作业题,而且只要认真读课文,就能找到答案,他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也许是因为没认真读课文,不动脑筋,从课后习题中抄来应付。我没有说破,而是肯定他大胆提问的精神,引导他认真阅读课文,自己解决问题。接着便郑重告诉全班同学质疑要动脑筋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

二、引导学生善于质疑。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拿着现代文明的锁匙,才能继续不断地去开发现代文明宝库,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这个锁匙便是活用的文字符号和求进的科学方法。”教学中笔者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以便他们学会质疑,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1)在课题处质疑。在初读课文阶段,要特别注意从课题入手质疑,因为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在文章中具有与众不同的作用和地位。教学时,我注意启发学生从课题方面提出问题。如教学《水上飞机》时,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了许多问题:水上飞机是什么样子的?水上飞机有什么作用?水上飞机有哪些种类?这些问题提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对学生的阅读起着导向作用。又如教学《西门豹治邺》时,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了许多问题:西门豹为什么要治邺?西门豹怎样治邺?西门豹治邺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这就教会学生用提问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2)抓关键词质疑。阅读在学生圈圈划划中进行,让学生圈划出句段中的重点词语,要求学生理解词义,体会用词的准确性时,启发学生想想它的意思是什么?它有哪些近义词,这个词与它的近义词用在文中,哪个词表达效果好,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用其他词。如《推敲》一文中的句子:“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句中的“拜访”一词充分体现贾岛对朋友的尊重。学生抓住“拜访”一词提问:“拜访”是什么意思?“拜访”的近义词有哪些?文中为什么要用“拜访”?通过问题引路,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既理解了“拜访”的意思,又通过比较、揣摩,领会作者用“拜访”的准确性。

(3)抓中心句质疑。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教学时应抓住集中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即抓“中心句”质疑,以便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和写作特点。《海底世界》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了海底的特点,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在这里质疑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4)在不明白处质疑。读《军神》一文,学生对刘伯承的坚强毅力理解比较深刻,但对课文为什么花那么多的笔墨去写将军神态、动作、语言的写作意图,却似懂非懂,于是,学生便由此处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写将军?与本文的中心有何联系?可见,学生在学困处质疑,只要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5)在发散处质疑。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抓住发散点提问,这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十分有益的。如教学《荷花》时,教师引导学生针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质疑:白荷花冒出来想干什么?这一问题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的答案异彩纷呈。有的说:“白荷花冒出来想呼吸新鲜的空气。”有的说:“白荷花冒出来想看看蔚蓝的天空。”有的说:“白荷花冒出来想听听美妙的琴声。”有的说:“它冒出来想听小鸟唱歌。”这样的问题不仅拓宽了学生思维广度,而且使其学会质疑。

总之,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质疑是为了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师要坚持不懈地抓这项训练,学生才能逐渐形成这种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生才能独立自学,才能真正使语文教学走上探究式的、发现式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