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2
/ 2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分析

张晓彤

身份证号码: 37068319881223****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是指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对建设场地的地质情况、环境特征、岩土工程条件等进行查明、分析、评价,最终编制勘察文件的一系列过程。我国建设工程涉及的种类日益增多,在一些较为复杂的自然环境中,受地质地形条件的影响,岩土工程勘察必须采用特殊技术,既需要保证勘查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又要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破坏。

关键词: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

1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意义

1.1更有效的掌握相关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

在岩土工程的施工前期,着重做好施工现场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这样能够进一步掌握当地的水文情况和地质条件等等,进一步有效控制水文和地质条件对其的影响,使其能够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从而确保整体工程能够安全稳定的推进。

1.2对于工程的地下情况进行严格的把关

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进一步有效利用相对应的勘察技术,这样可以针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地下物质情况进行全面的把关,以勘察的结果为基准,进一步提出更行之有效的建议,从根本上有效规避地下物质可能对于整体工程建设的负面影响,落实各项应对措施,以此确保整体工程的建设质量能够得到切实提升。

1.3更全面细致的收集该地的具体信息

在实际的工程勘察过程中,可以针对现场的地形地貌和具体信息进行深入细致收集,把握当地的地形情况,从而为整体工程的施工和安全稳定性的提升提供必要保障。

1.4地区的施工可信性分析

在施工现场着重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这样能够为整体工程建设和施工可信性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结合实际的勘察数据,以此为基础,这样能够更有效的满足整体施工要求,并为工程建设提供针对性的参考和建议,以此有效规避各类因素的负面影响。

2岩土勘察技术的具体运用

2.1 地质测绘技术

在岩土勘察工作前期,利用地质测绘可以了解勘察区域的地质条件,发现相关地质问题,从而为后续的勘察工作和室内试验提供资料和先行经验。一般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准备工作、野外测绘及内业整理。基于目前的勘察技术,勘察者应根据要求深化地质测绘技术的重点,从而保证在相应技术的应用中,为实施复杂地质条件调查工作中的关键点控制打下基础。

由于该工程地势险要且地理位置复杂,因此运用地质测绘技术,可以让工程人员全面有效地分析和评估施工场地的地形、地质条件,从而更好地了解岩土的性质、类型、成分、地质变化、岩层风化等基本特点。

2.2 原位测试技术

原位测试是在原位状态和应力条件下对岩土性质进行的测试。常用的原位测试方法包括荷载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波速测试、静力触探以及动力触探实验等。原位测试的优势在于可以不扰动土样测定其有关工程力学性质,避免测试过程中应力释放对结果造成的影响。但是,原位测试的各种方法往往会受到测验条件和理论限制,部分理论建立在统计相关经验上,并且影响原位测试的因素通常都较复杂,导致对测试结果的判定有一定的困难。该工程采用了原位测试技术,根据地质调绘结果可知,共采用动力触探实验29次,对岩土进行了深入分析。

2.3 岩层钻探技术

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岩层钻探技术的运用更为广泛。岩层钻探技术是指利用专业机械如车装钻机对岩层进行采样及分析。其中,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选择合适的钻探机械和钻探技术,可以全面清晰地了解岩层的水平及垂直方向的变化。(2)钻探过程一般使用泥浆护岩,回转钻进,并应保证一定的采芯率。(3)对于不同的岩土类型,采芯率也不尽相同。对于砂土层的岩芯,应保证75%以上的采芯率;而对于黏性土层的岩芯,其采芯率应达到90%以上。(4)应完整地记录各个土层两个方向所产生的变化,以便更清楚地了解岩土土层分布、变化和相关指标的测定。在该工程中,利用泥壁护浆钻进的方法对7个孔进行了钻探。

2.4 室内测验技术

室内测验技术是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勘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测定和分析土层的物理性质和土的力学、动力学性质、土层水杂质等。在保证测试有效的前提下,室内测验技术可以模拟各种可能出现在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并以此对整个岩土工程进行评估和分级。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勘察设计人员普遍存在对室内测验的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且在现场勘探和取样过程中也发现许多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室内测验结果的精度,造成测验结果与工程实际往往存在较大的偏差,不利于后续工程设计施工的顺利开展。

通过地质调整和勘探数据分析,该区下伏基岩主要为粉砂岩、砂岩以及泥岩等,其中,强风化岩节理裂隙发育,遇水易软化崩解,中风化岩节理裂隙不发育。此次勘察钻孔揭露滑坡区中风化岩体较完整,稳定性较好,未见滑动迹象。同时,确定了滑坡垂向地层特征,并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

(1)该工程在旱季少雨季节时,处于欠稳定状态。

(2)集中降雨季节、暴雨状态、遇地震及上部堆载、施工方法不当以及其他不利因素影响,均可能导致滑坡进一步失稳下滑,处于不稳定状态。

3提升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有效方式

3.1借助数字智能化手段提高地质测绘水平

随着我国国力的提升,建设工程不再局限于城市、乡村等地形地势相对简单、供人民群众正常生活、工作的区域,而是逐渐向偏远地区扩散。比如5G基站成功建立,信号覆盖珠穆朗玛峰北侧全境,正是建立在极其严格的复杂地形岩土工程勘探的基础之上。基于此,提升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的勘察质量的首要思路在于借助数字智能化手段,对现有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进行升级,进一步扩大勘察范围,尽可能地提升数据的精确程度。

3.2提高对勘察和取样工作的重视程度

无论在何种复杂的条件下,开展岩土工程勘察作业时,若要提升结果的精度,勘查过程和样本取制样过程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基于此,提高勘察质量的第二个思路在于重视过程、提升取制样工艺。一般来说,如果土层的结构形式、基础样式等存在不同之处,如前文所述,勘查深度和勘察点布设必然存在差异,此时必须采用不同的勘查方案。比如勘查混转型住宅地基时,如果层数超过10层,则钻孔勘察深度不可盲目加深。应该在18m深度开展第一次勘查;之后需要围绕建筑的承载能力、预期沉降等反复论证之后,决定是否增加钻探深度。

3.3引入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定点勘察方法

在一些特殊地形地质中,由于自然环境较为恶劣,重型勘察机械无法运抵,故而只能通过人工方式,逐渐“接近”目标区域。在此类长久性的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需要“积小胜为大胜”,故而前期的努力不能浪费。基于此,可以引入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测控点布设勘查方法,通过卫星传递勘察信息,并在系统中完成模拟推进的全过程,为实地作业提供基础。为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岩土工程勘察示意图。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能够明确看出,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实践过程中,针对某些比较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要进行深入分析,着重做好地形地貌和地下水位的勘察工作,对于整个地形的特点进行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及时有效的发现勘测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因素或者不确定性因素等等,然后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以此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勘察工作的质量和水准,推动岩土勘察工作能够取得应有的成效,为相关工程质量和性能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宗文博.党彦.关于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27):243-244.

[2]李建显.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相关问题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20(15):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