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基层动物强制免疫副反应影响程度的对策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2
/ 2

降低基层动物强制 免疫副反应影响程度的对策建议

罗克斯

富宁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动物强制免疫副反应是基层开展动物强制免疫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造成强制免疫副反应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本人简单分析了动物免疫副反应的类型,探讨了诱发动物免疫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合我县强制免疫副反应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

关键词:动物防疫工作 免疫副反应 对策建议

动物免疫副反应是开展动物强制免疫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处理好动物强制免疫副反应问题,能有效保障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顺利开展。结合本职工作,对富宁县近年来动物强制免疫副反应现状开展综合分析,提出降低动物防疫工作中免疫副反应影响程度的对策建议。

一、全县动物强制免疫副反应及补助兑现现状

富宁县地处“两国三省十县”结合部,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动物疫病防控防堵难度大,发生输入性疫情的风险高。全县畜禽养殖以农村散养为主,动物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对县境内存栏畜禽实施强制免疫是有效预防动物重大疫病发生的关键措施之一,也是保障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主要开展了猪瘟、蓝耳、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注射,疫病防控水平不断提高,有效降低了动物疫病死亡率,保障了全县畜禽养殖生产健康稳定发展。

但是,在开展动物强制免疫工作中,强制免疫副反应率和死亡率一直较高,副反应治疗和死亡补助逐年增加,对开展防疫工作造成了较大影响。2018~2020年,富宁县动物强制免疫副反应死亡猪、牛、羊共225头(只)。平均每年副反应死亡猪62.3头、牛1.3头、羊11.3只;平均副反应率分别为:猪0.17%、牛0.04%、羊0.15%;平均副反应死亡率分别:为猪0.52‰、牛0.06‰、羊0.84‰;累计兑现免疫副反补助资金182180元,其中猪、牛、羊分别为:161700元、10250元、10230元。2018~2020年每年兑现资金分别为:45050元、60850元、76280元。



60f926473aae5_html_78712f07a4438803.gif


二、动物强制免疫副反应分类和产生原因

(一)免疫副反应分类

1.常规反应。当动物防疫人员按照要求进行免疫注射之后,在2天内如出现个别动物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食量减少等现象,属于常规反应,是由疫苗本身引起的,不需要进行处理。

2.异常反应。如动物进行免疫之后出现卧地不起、呼吸困难、口角有白沫等严重副反应,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与抢救。

3.副反应死亡。如动物进行免疫48小时之内未经过治疗或救治无效死亡的都属于免疫副反应死亡。

(二)引起动物强制免疫副反应的原因

1.疫苗质量原因。当前我国动物强制免疫疫苗剂型主要有冻干苗、油乳剂苗两大类型,油乳剂疫苗因油乳剂苗中的佐剂成分中含有多种过敏原,在注射后容易引起敏感动物的过敏反应,引起家畜的不适应而产生免疫副反应,

2.操作不当。村级防疫员在给动物进行免疫注射时操作不规范也会引起副反应的发生,一方面,防疫人员在春秋两防集中免疫时,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等因素,为了尽快完成防疫工作任务,容易出现动作粗暴,使用一针多畜(不洁针具)、大小规格不符针头、未将冷冻油乳剂疫苗恢复到常温就进行注射等不规范操作,引起被免疫动物剧烈的反应,从而诱发免疫副反应的产生;另一方面,部分防疫员和养猪场(户),误认为打得越多免疫效果越好,不按疫苗使用说明书的剂量进行注射,超量的疫苗注射量也会引起动物发生免疫副反应。

3.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外界环境因素也是引发免疫副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大环境如;寒冬、酷暑、阴雨季,小环境即养殖栏舍环境如;栏舍通风不畅、潮湿闷热、尿粪淤积、有害气体浓度持续高位、高密度圈养、光照强烈等都可在一定程度上诱发免疫副应。

4.个体差异。动物的体质、品种、年龄、健康状况、患病情况、妊娠与否、营养状况、应激状态等差异都会直接影响到个体对疫苗的耐受程度不一致,个别极端反应则是动物对某一类型的疫苗先天敏感并且具有遗传性等。

三、动物免疫副反应对基层开展防疫工作影响分析

(一)造成养殖户经济损失

国家财政对动物强制免疫副反应死亡进行补助,但核定补助标准较低,基本补助标准为:大猪800元/头、中猪500元/头、小猪300元/头(2020年调整为大猪2000元/头、中猪1500元/头、小猪1000元/头);大牛3000元/头、中牛2000元/头、小牛1000元/头;大羊400元/头、中羊300元/头、小羊200元/头。按照当前市场价值测算,农户承担损失比例猪、牛、羊约为35%、60%和28%,2018~2020年累计造成养殖户免疫副反应死亡经济损失9.86万元,养殖户经济损失较大。

(二)养殖户心理恐慌,影响防疫工作的开展

动物强制免疫副反应和死亡率增加,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大,养殖户会形成心里恐慌,对强制免疫注射防制疫病措施接受程度和积极性降低,影响强制免疫密度,形成疫病发病和传播隐患。

(三)增加基层兽医防疫员工作开展难度

动物强制免疫副反应和死亡率增加,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养殖户对强制免疫注射接受程度降低,基层兽医防疫员也会造成心理压力,开展工作顾虑较多,工作难度增加。

四、降低免疫副反应影响因素的对策建议

(一)做好宣传引导

免疫副反应在基层开展动物强制免疫注射中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从思想认识方面入手,做好宣传引导。一是引导养殖户正确认识免疫副反应产生的客观性,对比免疫副反应和疫病造成经济损失,心理上接受正常的免疫副反应发生率,避免对免疫副反应形成抵触抗拒;二是及时处理免疫副反应后续处理,对出现免疫副反应死亡的,基层乡镇兽医站要要充分发挥作用,及时联系畜主和村级防疫员开展入户调查,固定免疫副反应死亡鉴定资料,关心安抚养殖户,做好矛盾调解和补偿补助申报,取得养殖户理解和支持。

(二)规范免疫技术操作

一是针对疫苗运输管理、兽医防疫员、养殖业主等开展技术培训,规范疫苗的生产和冷链运输管理、疫苗适用对象、消毒等环节操作技术规程,降低技术操作影响因素;二是把握好免疫注射时段,免疫时间宜选择早晨或下午,避开高温、高湿、低温阴雨气候,宜选择春季、秋季进行集中免疫;三是把握好免疫畜禽个体差异,在进行疫苗注射前要注意观察畜禽的健康营养情况,仔细询问畜主近期的驱虫、诊疗、配种等情况,对病弱痩畜、不明原因停食畜、妊娠畜不予免疫,待这类家畜健康好转后再择时补免。

(三)及时做好应急救治

村级防疫员进村入户进行家畜免疫时,提前规划好免疫路线,尽量做到早晚方便观察免疫牲畜;随身准备好免疫副反应救治药品,如: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急救药品,并熟练掌握药品用法与用量;在完成对家畜的免疫后不应立即离开,要仔细观察被免疫家畜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根据不良反应的程度,精准判断是否需要开展施救,采用何种施救方法;若在没有抢救药品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抢救:冷水浇头,揉搓机体;迅速在尾根、耳尖、蹄头、大脉穴等部位放血少许等。

(四)完善经济损失补偿补助制度

一是完善强制免疫疫苗采购副反应治疗及死亡补助合同协议,推行强制免疫副反应保证金制度,探索建立免疫副反应商业保险机制;二是根据畜禽市场价格浮动、畜禽用途的不同,灵活确定和调整补偿补助标准,尽量减少养殖户经济损失;三是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副反应鉴定、取证和补助金额核定程序,明确各环节责任和处理时限,缩短偿付时间、提高受理偿给率。


参考文献:

[1]张友超,王秀云,徐秋英.一例生猪强制免疫引起应激反应的思考[J].现代畜牧科技,2017 (7):162-163;

[2]庄孔华,林克奖,黄瑞中,等.政府购买动物强制免疫服务工作的现状和建议[J].畜禽业,2012 (2):147-148;

[3]刘红英.减少畜禽强制免疫副反应的措施[J].湖北畜牧兽医,2015 (4):53-54;

[4]罗天慧,夏宗成.一起用冷水浇头抢救仔猪免疫副反应的体会[J].畜禽业,2016 (4):71;

[5]谭光明,瞿承康,郑华念.一起猪免疫副反应事故的处理及应对措施[J].卫生检疫,2015 (9):55-5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