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患者行为心理需求的康复医院建筑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0
/ 2

基于患者行为心理需求的康复医院建筑设计研究

王辉

天水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甘肃省天水市   741000


摘 要

康复医院的建造水平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提高,并逐渐意识到其中患者的特殊性,进行了较多的针对患者行为心理需要的设计。本位重点分析了康复医院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需要,结合康复医院建筑设计的问题进一步提出设计优化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康复医院;行为心理需求;建筑设计;对策


前言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意外伤害、慢性病等疾病存活但功能缺失的患者越来越多。中国康复医疗市场逐年扩大,康复医学的重要性逐渐引起社会关注。但目前,许多已经建成的康复设施仍然不足,很多康复医疗机构只满足功能性使用的需求,对患者的心理需求重视不够。过于简单粗暴的康复环境使患者处于机械训练中,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身心康复,其发展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基于患者的心理需求,对康复医院的建筑空间进行深入研究。


  1. 患者行为心理概述

行为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提出,主张通过观察人的客观行为来研究心理学,其中行为是个体在环境中的反应,是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行为。在应用到康复医院建设时,要了解患者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从而明确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并将各种需求与康复医院建设联系起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建筑设计。

1.1 患者生理特点

康复患者的生理需求包括诊疗需求、日常生活基本需求。诊疗康复需求是康复患者来院的首要目标,也是医务人员工作的核心;日常生活需求是康复患者对医院技术能力和康复设施的体验,以及患者家属、医务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的生活和工作需求。其中,诊断和康复的需要与患者自身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

在感官方面,就视觉而言,康复医院的患者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如颜色识别能力下降,对光的感知能力低下。一些康复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也会出现视觉障碍,所以需要有明显色彩对比的设计来帮助他们进行视觉辨别和康复。就触觉而言,随着身体的老化,一些老年康复患者的感觉系统会逐渐变得麻木。特别是对于盲人患者来说,触觉是他们与外界接触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的康复医院建筑设计不仅要有强烈的触觉,还可以根据不同材料的特点,给人不同的触感,创造舒适和谐的康复接触环境。就听力而言,有些患者有听力障碍,康复医院应尽量保持安静作为康复场所,所以有必要将康复医院设计成尽量远离嘈杂的场所,在医院内进行系统广播时,应考虑到听力障碍患者的信息接收问题。

就康复医院患者的神经系统而言,有些患者身体协调性低、敏捷性低、疲劳。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也会使大脑反应变慢,方向感减弱,记忆力下降。此外,要求康复医院的外部环境设计应与内部建筑功能相呼应,对于身体有缺陷的患者,康复医院的防跌倒措施和残疾人专用设施设备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设计。

1.2 患者心理特点

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由于身体残疾和陌生的康复治疗环境,不同功能障碍、文化程度和社会背景的患者往往经历相同的心理过程。如果康复患者长期处于无知、震惊、否认、抑郁、矛盾之中,无法自拔,不能正视自己的身心状况,不能迅速过渡到适应期,调整自身消极矛盾心理,这将使人们很难主动摆脱病态心理。如果周围的医疗环境不舒服,

总的来说,患者有以下心理需求:首先是沟通需求。当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精神状态较好时,就需要与他人交流。一方面,通过与其他患者交流病情和身体恢复过程,可以减少一些孤独感,让他们感到快乐,从而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治疗;另一方面,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可以使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康复过程。其次是对私人空间的需求。对于身体残疾的患者来说,一方面在基本的日常生活中需要他人的帮助,他们比较敏感,害怕成为家庭的负担。家人无意中说的话可能会损害他们的自尊,迫切需要他人的尊重。另一方面,住院患者不愿意将自己的隐私和痛苦暴露在其他患者的视线之下,也不愿意看到其他患者在同一个病房患病,所以特别需要有一个带自愈缓冲的私人空间。最后,需要转移注意力。患者处于周期性的环境中,长时间只有治疗和休息,会产生厌倦和疲劳,为了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热情,可以适当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有针对性地安排娱乐交流空间。


  1. 康复医院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我国康复医院的建筑设计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有些医院仍然不能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首先,康复医院建筑设计标准不明确,现行标准对床位平均用地面积、相关重点部门具体面积、设计要求等都有明确规定,既不能为设计者提供标准,也不能保证患者的需求得到满足。其次,康复医院的建筑设计主要侧重于功能需求的开发,患者的心理需求在建筑空间中体现较少,没有参考国外主动康复设计理念。康复医院的主要患者是残疾人、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他们特殊的生理行为特征和心理需求与普通患者不同。由于建筑空间设计上的特殊考虑,大部分康复医院都是由旧建筑改造而成,其前身大多是由宾馆、招待所或综合医院改造而成。他们的设计理念、建筑结构、空间比例和面积指标都不能满足康复患者的行为和心理需求。


  1. 注重患者行为心理的康复医院建筑设计对策

3.1 针对感官需求进行设计

嗅觉上,嗅觉自古以来就影响着人的情绪,刺激着相关激素的分泌。在中医中,一些中草药产生的芳香气味可以使人快乐兴奋,改善焦虑和睡眠。比如鼠尾草可以让人放松,缓解精神压力、身体虚弱、恐惧等症状。康复医院可以引入“芳香花园”的自然治疗设计来缓解和治疗一些疾病,激发患者的感官。视觉上,在室外环境布局上,可以采用色彩刺激的方法,可以采用对比色或补色。区域内的一些关键空间可以使用这种配色方法作为视觉导向标志,突出主干道,强调重要区域的作用。如果绿色草坪为主草坪,内嵌红色流线,会给人以不同亮度的明亮色彩对比的舒适感。触觉上,使用不同材质的纹理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我们可以在细节设计中使用凹凸纹理来增加触摸时的感,如果将诗意的文字镌刻在扶手、墙壁或休息椅上,患者不仅能在活动中找到乐趣,还能将自己的艺术感受带入内心。在休息的环境中也可以放置一些有趣的小装置,让患者可以轻微的活动关节,同时达到强化大脑的功能。听觉上,康复医院的景观建设可以注重大自然声音的引入,比如鸟叫虫鸣,风声流水声等。一些睡眠不足的患者也使用音乐进行治疗,这些音乐大多取自自然声音。

3.2 室内公共空间的设计优化

康复医院的设计要求建筑师一丝不苟,能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公共空间应尽可能创造一些交流空间,以方便患者的情感联系,增强治疗的信心,如图书阅览室、手工艺室、休闲茶室、视听欣赏室等。患者可以聊天、阅读、玩游戏、制作工艺品、看电视和听音乐。还应提供舒适的椅子和其他家具,以创造轻松的家庭氛围,同时应关注患者的隐私空间。充分利用建筑条件,辅助医务人员设计一些既有治疗作用又能起到积累引导作用的设计,如地面足迹、步行距离的尺度、攀岩训练用的小拱桥、手动表演展示墙等。这些设置可以增强患者的成就感。此外,公共空间的设计还需要考虑一些特殊人群,以达到无障碍设计。有些人行动不便,甚至在正常生活中难以自理,因此,在建筑空间设计之初应充分考虑研究,确保患者日常生活的细节能够得到有效设计,并严格设计所需的无障碍系统,无死角,提高康复治疗的效率和舒适度。在众多科室的职能领域中,需要构建一个组织有序、模块化的康复医院标识系统。在具体布局上,如果设计重点是缩短医疗服务流线,提高工作效率,可以采用中间走廊或环形走廊布局;如果设计重点是保证良好的病房朝向和充足的照明,可以采用中间走廊或复杂走廊布局;如果设计的重点是改善患者的心理感受和满足交流的需要,可以采用分组布局。


3.3 室外环境的优化设计

在康复医院的室外景观环境设计中,应考虑到康复医院的患者大多是身体残疾,设计中应考虑无障碍设计,让患者在室外空间感受到安全、自由和舒适。户外康复景观环境不仅要为康复患者提供交流休闲、欣赏自然风景的空间,还要为患者进行户外康复治疗提供空间。比如在景观设计中,要结合医院的历史文化,在景观中传达医院的人文历史文化信息,增加医院景观的异质性、趣味性和文化性。在康复训练的设计中,可以结合景观设置一个小型的康复器械训练场地,也可以结合庭院区域地形高差的变化搭建步行训练区。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通过设置斑马线等场景来模拟生活。其中对于步道的设置,可以定期进行刻度和提示,让患者对自己的锻炼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衡量标准,让患者根据治疗进度自发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活动强度。


参考文献

[1]屈恬旭,陈瑶,管畅.基于患者需求的康复医院住院空间设计策略[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21,22(02):53-54.

[2]何碧莹,王坤,张琛.体现人本关怀的康复医院室外环境设计探究[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21,22(02):96-98.

[3]魏臣娟. 基于患者行为心理需求的康复医院建筑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

[4]牛丰,陈阳,刘学勇,巴志强,宋世庆.医院建筑的人性化设计探索与实践——以盛京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为例[J].现代医院管理,2017,15(04):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