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为安全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0
/ 1

浅谈行为安全管理

刘敬伯

唐山开滦林西矿业有限公司 063103

【摘要】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煤炭行业的稳步发展支撑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同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给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隐患。煤矿事故的产生源于安全管理不当,人的不安全行为是诱发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安全管理,同时重视人的行为因素成为安全管理的重点。

关键词:行为安全管理;不安全行为;管理因素;事故安全管理;

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的突变性、物的不确定性、管理制度缺陷共同影响事故的发生,人的不安全行为研究成为事故安全管理的重点。林西矿自开展安全管理研究以来,通过对历年事故的分析和探讨以及现场安全监察结果,发现存在领导违章指挥、员工无视安全规程、整体安全意识差等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发现是由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所引起,这些行为大多存在一定的共性,表现在行为重复出现并且普遍存在。

1. 国内外行为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

1.1经过理论探索和实践论证,行为安全管理得到国外研究者的广泛认可,并产生一系列行为安全管理方法。

行为安全管理最早出现在 1978 年,主要对员工的行为和心理两个面进行了研究。不安全行为问题是行为安全管理要解决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行为安全管理理论的发展,企业开始重视安全文化的发展,安全文化是指从科学的角度来指导行为,树立正确的行为标准,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1.2国内行为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以心理学为导向,探讨与不安全行为相关的影响因素,如个人性格、环境氛围、企业文化等,理论上主要对作业现场的行为进行定性分析,而没有确定衡量行为的标准量表。多数企业已经把行为安全管理放在安全生产的首要位置。

参考杜邦公司的实践成果,构建工作周期监督、作业许可等监督手段,正确引导人们的行为。这种方法在煤矿领域缺乏深入研究,没有形成配套的安全管理体系。这也是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重视煤矿行为管理研究,及时制止员工的不安全行为,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2.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

在概念界定上,不安全行为分为故意和非故意。故意不安全行为主要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如员工故意无视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知法犯法,也表现在不重视行为后果、乘虚而入和摆脱心理。非故意不安全行为是由以下四个方面造成的:1)个人行为和执行能力的差异,如缺乏沟通技巧、没有安全责任感、操作技能不熟练、安全知识缺乏等;2) 个人的心理健康,如恐慌、焦虑、敌对、强迫、抑郁等,容易产生叛逆、惰性、幻觉、极端和捷径心理;3) 工作环境很差。矿井工作环境由多种因素组成,其中存在瓦斯、高湿、煤尘、噪声等危险因素较多。4) 管理制度不完善,如各类工作没有详细的行为规范和操作规程。

综上所述,不安全行为的外因包括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内因包括个人行为和心理因素。内部因素起主导作用,外部因素起辅助作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人们的不安全行为。

为了从根本上控制各类人为事故的发生,从纠正不安全行为的角度对行为安全管理的实施效果进行了验证,但为了得出更全面准确的结论,认为未来的研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为实现现场行为测量,进一步完善作业成本法理论,应建立配套的行为观察系统,开发与大数据相结合的物联网系统。结合传统的观察方式,将行为识别发展到智能化,以响应国家智能制造的发展战略。

(2) 领导要重视企业的安全生产,把安全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主导方向,而不是追求高额的经济效益。此外,要落实安全责任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逐步树立员工的自信心和企业的荣誉感,实现人人对安全负责的管理目标。

(3) 为探究个体关键不安行为的根源,观察组应注重现场监督,追根溯源,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要抓住细节,从根本上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实现以人为本、高效发展的管理目标。

(4) 决策者应选择其他类型的煤矿来识别关键行为,并验证行为安全管理的效果。由于煤矿作业类型不同,作业规范和作业过程复杂多样,作业环境气氛不同,不安全行为不同,对事故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因此,实施行为安全管理,这将有助于决策者制定相关操作规程,逐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 禹敏,李月姣,栗继祖等. 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煤炭

[2] 栗继祖.安全心理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3] 任玉辉,秦跃平.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煤炭工程

[4] 徐伟东.行为安全管理“八大误区”[J].现代职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