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中河道治理及其质量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9
/ 2

水利工程建设中河道治理及其质量控制

李博文

北京清河水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摘要:城市生态环境当中河道扮演了重要角色,水环境为城市发展塑造了更好的环境,可以说城市河道生态环境建设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当前城市化不断加快,在城市建设高速发展背景下人们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获得更多城市建设用地,比如填湖造城等,导致城市河道溶解能力下降,对污染物容纳能力、泄洪能力下降。而大量生活与工业污水进入到城市河道当中,对城市河道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河道治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河流治理,不单是为了应对自然灾害,更是对人民生命安全的负责,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保障。因此,能否高效系统地进行河流治理,使河道工程设施发挥长效作用,考验着一个国家的河流治理能力。尤其是中小河流治理问题,亟需系统工程理论这样的科学理论作指导,加强中小河流的创新治理,以求河流治理新出路。

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的常见问题

1.1防洪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部分河道未进行过系统治理,大部分河段均为自然形成的土质边坡,防洪基础设施薄弱,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淤塞河道,使河道淤积变浅,河道萎缩严重,行洪能力降低,加上人为活动频繁,工程建设产生的建筑弃渣及洪水冲刷产生的碎石等堆放在河道内,束窄了河道,河道底部高程起伏不平,甚至有沙丘存在,行洪能力差,严重阻水,影响河道行洪能力。在河道较窄处,由于河道阻水,造成水流不顺,冲刷河岸,从而构成河岸被淘刷,形成陡坎。这不仅造成河床不稳定,同时塌方阻水,影响河岸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

1.2设计防洪标准无法满足

受自然环境因素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部分河道护岸无法达到设计防洪标准,抵御洪水能力不足,每遇洪水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对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同时,与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相适应。

1.3河道水环境生态自净能力变弱

水网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是维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景观美学等多重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水网湿地本身具有其功能的自维持能力,然而河流的线源污染、河道淤积污泥的内源污染、降雨径流形成的面源污染、沿线杂排水污染以及垃圾杂物随意抛掷产生的水体污染、加上人类活动的干扰,使水网湿地生物多样性维护能力退化,水环境生态自净能力变弱。

2水利工程建设中河道治理及其质量控制措施

2.1借助系统工程理论指导水利工程建设

无论是治水不佳,还是利水乏力,都与水利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相关。水利工程要真正发挥作用,要结合系统工程理论来进行合理建设。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科学谋划和布局。要在全局视角和战略思维的指导下,全面准确把握各地水文水质,合理布局疏浚工程、防洪闸坝工程,并通过统计分析和精准计算,得到最佳的水利工程建设方案。第二,水利工程设施要系统化、长效化管理。各地水利工程管理部门要对辖区内所有的水利工程有个“底”。通过人工或卫星系统,对管辖区域内的水利工程设施,进行全面记录。并时刻观测和分析的水利情况,定期维护水利工程设施,做好河道水利设施的长效管理。第三,要加建自动放闸关闸系统,根据水位的高低而选择放开闸门的大小,遇上洪涝灾害的时候,可以迅速将水排出去。该系统的设置也要和水利沟渠进行合理搭配,做到每周定期开闸放水给农业灌溉用,也能和水利沟渠共同发挥治水用水的功能。第四,最高级别的水利部门,应当对全国水利工程建设有更专业的认识,做好全国水利的科学规划,无论大河小河,都要统筹起来看待,并结合各地河流具体实际,统筹中央与地方的水利工作,将水利工程这项惠国惠民的大工程做好。

2.2定期清理河道内淤泥

在控制城市河道污染过程中一定要定期清理河道污染,在具体工作进行过程中清理河道内淤泥可以保证水道通常顺利,扩大整个河道的蓄水泄水能力,提升河道内自身的自净能力,避免城市河道内吸纳更多的污染物。比如某城市市区在2020年,对城市河道的三条河道清淤、疏通河道,整体清淤疏浚长度为24.44KM,清理河底内淤泥总量超过47万平方米,在这个过程中工程总投资量超过2720万元,在规定期间内完工。负责人表示:“淤泥清除之后河道水质有明显的改善,河流的行洪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配合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当中的引水增流工程,河水新旧更换妥善,能保持在比较好的状态。

2.3城市河道生态修复

(1)营造水生态系统

可以普遍营造沉水植物,沉水植物在水生态系统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水生物的重要构成部分,不仅仅能净化水体,在其中发挥了经济作用,有利于生态平衡维持,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价值。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最有效的就是营造“水下森林”,沉水植物在水下森林当中就是核心和基础。在城市生态当中沉水植物的存在可以衡量城市河道的水环境。在配培植沉水植物的时候人们应该结合城市当前的水环境来进行,在综合考虑温度、河水泥土地质、悬浮物、营养物等,选择合适的沉水植物培养。

(2)培植水生物

这里的水生物是指食藻虫体,城市河道受到污染,与人类的生活有直接关系,在生活和工业废水当中排入大量含有氮磷类物质进入到水系统当中去,破坏水体影响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但是如果人们选择在短时间之内培养食藻虫体基于可以抑制河道内水体内不明生物的正常生长,从而提高城市河道的水体透明度。培植食藻虫体能够消除水体内藻类有机物质存在对水体造成的污染,给水体内附有生物和微生物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河道也可以在短时间之内恢复自净能力,帮助城市河道构建起新的生态系统,从而恢复到最佳平衡状态。而且食藻虫体能够提高沉水植物的生长,破坏了水环境当中生物的多样性,从而塑造城市河道独特的生态景观,在保证河道恢复原本生机的同时也提高了本身的自净能力。大部分食藻虫体均是在自然界当中获取,经过实验、提纯、驯化等操作之后引入到河道内水生态当中去,因此该食藻虫体生物符合安全技术标准。在这个过程当中运用科学的生态修复技术,保证了生态理念环保的运用,在城市恢复河道生态进行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可以推广该技术。

(3)化学修复手段

河道在受到污染之后,在受到污染的河道内添加化学药剂,化学药剂与污染水体内含有的污染物发生反应,生成对河道没有污染的物质,就可以科学的消除河道水体当中含有的污染物质,实现河道修复的目标。比如是重金属污染物严重超标的河流,在了解基本情况之后就在河道当中投入能够吸附重金属的物质,或者是可以产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来降低金属物质的有效性。在化学修复当中,盐铁能够反应沉淀磷,石灰能够脱氮等;如果是河道内藻类比较多的地区,就可以使用含铜制剂、各种氧化非氧化等手段来消除藻类物质的存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河道治理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落实各项监管措施,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有效解决河道治理中的问题,科学谋划河道生态建设布局,打造良好的河道生态环境,保证河道建设治理的效果,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明.水利工程建设中河道治理及其质量控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21):67-68.

[2]张光宝,钱建红.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珠江水运,2020(15):101-102.[3]刘丽梅,赵正伟.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过程现状及对策分析[J].低碳世界,2020,10(3):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