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9
/ 3

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研究

王璐

天津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天津市地质资料馆) 天津 300191

摘要:随着档案事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出现,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分析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的职业特征出发,发现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面临的职业困境,进而提出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策略。

关键词:城市建设档案,职业,发展

从古代开始,就有了档案管理人员,随着国家的统一和分工的明细化,档案也开始有专职人员进行管理,后来随着档案专业的发展,档案出现了诸如文书档案、科技档案等的具体分类,而作为科技档案之一的城市建设档案也应运而生,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出现了职业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日渐增多,档案管理逐渐趋于成熟规范,再加上互联网新媒体的出现和推动,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一、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的职业特征

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责,发挥着特殊作用。

首先,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是历史的保存者、维护者。城市建设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真实的记载着一个城市的原貌,历史变迁和现状。正如薛匡勇认为档案职业的职责是“保存社会史实,留存社会记忆”一样,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通过对城市建设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等工作,保护和留存这些重要的历史资料。

其次,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是档案资料的社会服务者。虽然城市建设档案是属于过去的历史资料,但是它同时也为现在服务,城市建设档案不仅记载着一个城市现有的区划,地势,地质等,还记录着城市变迁的起始,经过和结果,为城市的新规划和建设提供了确实依据,城市建设档案工作人员通过向社会和公众提供城市建设档案的利用服务,可以为规划部门的城市规划、为居民的供热供水改造,房产及拆迁纠纷,防灾规划建设和灾后重建工程等提供重要资料。

再次,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是档案文化的传播者。城市建设档案记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名迹,自然风光和人文风俗等,通过城市建设档案,可以知道城市文化遗产的分布,通过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收集整理城市建设档案,并对其进行编研和开发利用,规划和城建部门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便可以有的放矢的保护城市文化遗产,将城市文化遗产和现代化城市相融合,从而使得城市文化遗产得到传承。

二、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的职业困境

(一)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缺乏统一标准

一是在城市建设档案的鉴定方面,对于城市建设档案保管期限的划分过于简单,目前全部归类为永久类档案,欠缺对于城市建设档案价值的鉴定。二是在城市建设档案的收集方面,仍然不能确保所有的城市建设档案都能收集归档,目前城市建设档案馆收集归档的档案大多集中于建筑工程文件和公路工程文件等,而对于园林绿化工程等城市建设档案则基本无涉及。三是在城市建设档案的归档质量要求方面,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在归档前能够做到对于城市建设工程文件的字迹材料、格式、完整性等方面进行核查和指导,但因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有限,而且不能亲自参与到工程建设的所有环节,所以对于城市建设工程文件是否真实、准确,是否与工程实际相符则无法核实,城市建设档案职业缺乏第三方质量监管。四是在城市建设档案的编研方面,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很少通过深入调查去了解社会和公众的需求,导致编研成果不受公众喜爱, 对国家编研资金造成一定的浪费, 城市建设档案编研的水平也有待提高, 城市建设档案编研的评估体系还有待于建立,城市建设档案编研成果的宣传利用有待于增强。

(二)城市建设档案职业缺乏准入资格

职业的准入资格对人员进入某职业领域设立了门槛, 从而确保从业者的整体素质和整体水平达到进入职业的基本要求。社会学认为, 一个职业如果要成为受社会尊重和重视的职业, 其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这个职业的从业者必须具有规定的专业知识修养,经过严格的从业考试, 并按照预定的工作规范开展工作。社会上的很多职业诸如律师,会计师等,都拥有严格的从业标准,并需要取得国家或行业举办的从业资格考试,获取司法考试、律师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等相应的资格执照或许可后方可进入职业,成为该职业的从业者,这也是为何这些职业的社会地位高于档案职业的原因。国外的档案职业也具备较高的准入资格,如美国, 根据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规章要求, 要想成为档案人员, 最低学历要求本科毕业,并通过相应的申请与考核, 否则, 最多只能是专业的辅助人员。而在我国,本身档案行业就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业准入资格,更不用说城市建设档案。另外,在学科设置上,城市建设档案属于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档案学、工程学、管理学等等多门学科,本身在高等教育中就没有针对城市建设档案单独设置一个专业,导致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都是某一单一学科毕业的人员,缺乏城市建设档案的专业素养,再加之后续工作中的培训缺失,导致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界限不清,准入门槛低,社会对于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同和劳动报酬低,进而导致城市建设档案职业人才的流失,给城市建设档案职业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

(三)城市建设档案缺乏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早期的城市建设档案以纸质文件为主,而且数量多、占用空间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库房予以支持,无形中也增加了整理、查阅和提供利用的难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城市建设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变革。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节省城市建设档案工作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给予更多提供利用城市建设档案的渠道,但是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也导致了数据规模的空前扩张,数据量远远超过城市建设档案馆现有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这对于城市建设档案网络平台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不仅涉及操作系统,计算能力的更新升级,还涉及城市建设档案网络平台维护人员的知识更新。而且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声像资料和电子文件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电子著录的需求也日益紧迫。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公众接触城市建设档案的渠道增多,需求量增加,城市建设档案工作人员提供查阅利用服务的方式也面临更新。信息网络环境中电子文件原始性和完整性的鉴别、公共城市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的开放、分散性城市建设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政策法规的适用性改革等要求对于现有的城市建设档案职业模式和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体制都是一种挑战,无形之中对于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不能与时俱进,融合信息技术开展工作,依旧保持传统的工作模式,那么可以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城市建设档案职业将被新兴职业所取代。

三、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策略

(一)完善职业标准,掌握职业核心技能

城市建设档案职业需要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职业标准,如对于城市建设档案的保管期限进行明确合理的划分,对于城市建设档案的收集归档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和广泛地告知,建立第三方质量监管机构对于城市建设档案的质量进行监督惩治,健全城市建设档案编研成果的评估体系等等。通过完善城市建设档案职业标准,使得城市建设档案工作开展起来有规可循,大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在完善城市建设档案职业标准的基础上,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也要掌握核心工作技能,练好“看家”本领。城市建设档案工作是一个兼具实际操作性质的职业,需要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不仅从理论学习抓起,还需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际操作训练来熟练掌握各项核心工作技能。要求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从以往薄弱的环节抓起,如加强对于城市建设档案编研的研发和调研,提高信息网络化背景下对于城市建设档案的提供利用等等,不断与时俱进,终身学习,夯实自身职业核心技能,这是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职业发展的基础。

(二)明确准入资格,健全职业考评体系

目前,档案从业人员缺乏行业统一的准入资格标准,更不用说作为档案分支的城市建设档案。

建立健全城市建设档案职业的准入机制,首先应做好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与高校城市建设档案教育的衔接,因目前高校没有单独针对城市建设档案开设专业,而完善学科设置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建议可以在高校的档案学教育中引入工程学、管理学等课程的设置,并可邀请城市建设档案从业的专业人员进行讲座或授课,确保城市建设档案这门交叉学科从高等教育这一环节就能够引入,从而能够从源头培养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的潜在人才。

其次,城市建设档案行业要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设置明确的准入门槛,如可以开展全国统一的城市建设档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颁发职业资格认证证书,作为能够进入城市建设档案职业从业的敲门砖,进而引进真正的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才,使城市建设档案工作走向专业化。

最后,在城市建设档案工作中要加强对于从业人员的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关注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使得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在进入行业之后能够弥补先前职业知识的不足,更好的了解城市建设档案工作,并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考评风气,让从业者拥有更多的获得感,从而促进城市建设档案职业的不断发展。

(三)拓展职业职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城市建设档案职业也与传统模式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急需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拓展职业职能。

首先,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应用,能够运用系统操作,完成城市建设档案的数据整理、开发、检索和提供利用等工作,并能够确保城市建设档案的机密性,防止电子文件的泄漏和遗失。

其次,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要能够根据社会和公众的需要,开发出完整的、系统的、内容丰富的、受公众喜爱的二次城市建设档案文献,并能够通过网络等新媒体进行宣传传播,使得城市建设档案能够被更多人熟知并认可,同时提高城市建设档案的利用率。

最后,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应该以开放的姿态主动跨越专业或领域的界限,寻求多领域的合作,推动城市建设档案职业的可持续发展。2012年美国档案工作者年会即以“超越界限”为主题,鼓励档案领域的学者、研究者和工作人员开阔眼界,突破档案领域的局限,更多地与其他领域合作与交流,从而将新的技术与方法运用到档案管理中,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

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要引入信息方面的专业人才和技术,在信息专家的指导下研发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平台和技术框架,同时兼顾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的操作性和对公众服务的开放性,开展城市建设档案数据的收集、整理、管理和开发工作,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和高效的服务,从而促进城市建设档案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匡勇.信息时代的档案工作者[R],21世纪的社会记忆—中国首届档案学博士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胡鸿杰.论档案职业的发展空间[J].档案学通讯,2007(6).

[3]江岩.浅谈新时期档案工作者的职业要求[J].科技信息,2012(4).

[4]陈荷艳.多元化跨领域合作的档案工作——2012年美国档案工作者年会启示[J].中国档案,2013(2).

[5]谷秀娟,卫明月.档案工作者的职业角色和特征[J].华章,2013(9).

[6]樊树娟.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变革与档案职业发展探析[J].档案管理,2014(6).

[7] 薛匡勇.信息时代的档案工作者[R],21世纪的社会记忆—中国首届档案学博士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王璐,天津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天津市地质资料馆)综合办公室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