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面面层空鼓、裂缝的原因与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9
/ 2


浅谈地面面层空鼓、裂缝的原因与防治

韩超 闫耀坤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70

[摘要]地面面层空鼓、裂缝是一种多因素造成的质量通病,它也是一种常见性的质量通病,从一开始提出治理质量通病名称时,就已经出现,多年来一直延续存在。特别是近年实行分户验收以来更引起人们关注。要对这种量大面广、危害性大的质量通病进行预防和控制。

[关键词]质量通病;原因:防治办法:

  1. 地面面层出现空鼓、裂缝的起因

    1. 空鼓原因分析:

1.1.1基层表面清理不干净,有垃圾、积灰或污染物,影响面层与基层之间的粘结牢国。

1.1.2水泥砂浆铺设时,基层表面过于干燥,不浇水湿润或温润不足,因此水泥砂浆铺设后,水泥砂浆中水分很快被基层吸收,造成砂浆水分失去过快,使水泥颗粒的水化作用不能充分进行,降低面层强度,影响与基层的粘结。

1.1.3水泥砂浆铺设时,基层过于潮湿,有积水,特别是有积水的基层水泥砂浆的水灰比增大,致使与基层粘结不牢。管道上表面的面层过薄,也会造成面层开裂空鼓。

1.1.4门口处砖层过高或浇水湿润不足,使面层水泥砂浆过薄失水过快,造成裝缝和空鼓。

1.2裂缝原因分析

1.2.1 在地面面层水泥砂浆中使用了安定性差的水泥,或是刚出窑的热水泥。因为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和热水泥中含有过多的游离氧化钙、氧化镁及硫酸盐,它遇水时熟化速度极为迟缓,当水泥已具有强度后它能在其中继续熟化, 引起体积膨胀。含过多的硫酸盐,由于硬化中能生成硫铝酸钙,使体积剧烈膨胀。所都会引起面层产生裂缝。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混掺使用,会因水泥凝结硬化的时间及体积收馆量不同而造成面层产生裂缝。砂子粒度过细,会引起拌合物产生泌水现象,或含泥量过大使粘土吸附在砂粒上形成包裹砂粒的膜,则会减弱砂与水泥间的粘结力,降低砂浆强度,也会引起面层产生裂缝,甚至出现起砂、空鼓。

1.2.2水泥砂浆的水灰比过大,砂浆稠度大或搅拌不均匀,造成砂浆离析,在砂浆中留下许多微细小孔,抗拉强度降低,影响砂浆与基层间的粘结力度,也会使地面面层出现裂缝。

1.2.3面层做好后养护不及时或不养护,使水泥收缩量增大产生收缩裂逢。因为,建筑地面面层厚度一般较薄,如忽视早期养护,尤其是在气温较高及干燥有风的季度里施工的水泥砂浆面层,常常因表面水分迅速蒸发更容易产生收缩裂缝。

1.2.4底层地面的回填基土质量差,或是夯填不实,或是回填基土中央有冻土块或冰块等,当气温回升后,冻土融化,回填基土下沉,导致地面面层空鼓、裂缝。楼面基层清理不干净,使基层和面层产生隔离,降低砂浆与基层的粘结力,也会造成空鼓和裂缝。

楼面基层清理不干净,使基层和面层产生隔离降低砂浆与基层的粘结力,也会造成空鼓和裂纹。

1.2.5面层的收缩不匀。现浇混凝土楼板上表面高低不平导致地面面层厚薄不匀收缩量也不匀或面层压光时撒干水泥,又不撒均匀,使面层产生不等量的收缩,易使面层出现不规则裂缝。

1.2.6温度的影响。对面积较大的建筑地面面层不按规定要求设置必要的纵横向伸缩缝。因为不设置纵、横向伸缩缝会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较大的膨胀或收缩变形,使地面面层出现较多不规则裂缝。

1.2.7使用外加剂不慎造成面层收缩裂缝。因为各种早强剂、减水剂.防水剂等掺入水泥砂浆后除有早强、增强等作用外,也有增大其收缩值的不利影响,如掺量不准确或施工完成后不注意养护使面层水分干得相当快,出现干缩开裂速度很快发生造成面层收缩裂缝。

1.2.8在冬季施工时保温措施不落实而导致水泥地面面层产生空鼓、裂缝。

  1. 地面面层出现空鼓、裂缝的预防措施

1)施工中严格掌握拌和面层砂浆的质量,确保达到设计强度。

a.所使用的水泥宜采用早期强度高的普通砟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低于325号,如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不宜低于425号,过期结块或潮湿结块的水泥不得使用;使用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

b.水灰比的控制要适度,其稠度控制在35 mm以内,水灰比控制在0.2~0.25之间。.

c.养护时间要掌握适度、充分。水泥、砂计量要准确。

2)基层处理要严格。

a.首层地面回填土要严格分层分实,取样试验达到设计强度,严禁“水沉法”施工。在冬季回填土时冻土颗粒要控制在50mn以内,每层回填的厚度应比常温时减少20%一25%。预留沉陷量比常猛耍适最增加,冬期前完成的首层地面要有可靠的防降措施。防止回填土冻胀引起地面空鼓、裂继.如在雨季还要做好房四周的排水,以免水灌人,使之回填土沉降,地面空鼓、裂缝。

b.在铺灰前,要彻底把基层清理干净,表面无浮灰等其他朵物,并用水冲洗干净。

c.在铺灰前,要检查基层的平整度,用2m直尺检查凹凸不平度,一般不应大于10 mm,如有较大时,应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棍凝土找平,如果局部因管道影响时,应设钢丝网片,管道每侧不小于200 mrm,其钢丝间距不大于150 mm。

d.面层施工时,最好前2 d对垫层浇水湿润。

3)严格控制基层与面层之间的质量。

面层与基层的处理也是很重要的施工环节,因此在涂刷素水泥浆结合层时,应在调浆后均匀除刷与面层施工紧密配合,做到随刷随铺,如果在铺面层时素水泥浆风干.要铲除重刷。绝不能采用撤干灰面,再浇水扫浆的施工方法。素水泥浆的水灰比一般掌握在0.4~0.5为宜。

4)铺灰找平完后,赶光压实的时间要适宜,不能迟,不得漏乐,赶压的地面不少于三遍.第一遍应在面层铺设后随即进行,第二遍第三遍须在水泥初凝后终艇前完成,第二遍一般掌握在上人时有轻徽的脚印,但不明显下陷为好,第二遍应在上人不出现脚印或不明显的脚印为佳,切不能在水泥终凝后压光。

5)地面的保护。

a.压光的水泥地面~般要在24h后进行浇水养护,用草布或锯末覆盖后洒水养护。根据使用的水泥确定养护时间,普通硅酸盐水泥地面连续养护不少于7昼夜,矿渣硅酸盐水泥地面连续养

护时间不少于10昼夜,地面养护时要根据气湿,不要过早或过晚。

b.地面完成后,要避免过早上人和上物。

6)水泥地面不宜冬季施工。必须冬季施工时.要有保温措施。

7)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水泥地面采用细石混凝土,随打随抹的方法较为良好。

  1. 结束语

在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通病的预防过程中,要根据其具体的产生原因编制一套完整的防治规范,只有从质量通病的基础抓起才能够完整的、完全的防止质量通病的产生。其次就是要保证施工人员具有相应的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责任心.在施工中完全的、认真的依照设计和施工规范在施工管理人员的带领下进行施工,并且对于施工中相关的重要环节进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彻底的去除在施工建筑中出现的一些列的质量通病,从而提高整体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白爱明,混凝土施工缺陷及修补措施[J],山西建筑,2006,32 (16):133-134。

[2]徐剑辉。浅谈工程的质量问题[J]。山西建筑, 2006, 32(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