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合唱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9
/ 2

初中音乐教学合唱策略

汪娇

四川省南部县定水镇凤台小学 637300

摘要:素质教育下,音乐教学通常属于重要的教学内容,且在新课改下,明确提出了初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需注重指导学生通过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实现自我展示,促进自我品质的提高,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完善。因此,初中音乐的课堂教学当中,音乐教师需摒弃与转变传统化教学模式以及策略,将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出发点,采取与学生兴趣相适宜的措施,能够展示出音乐的活力,既能够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主动性得到有效提高,而且还能使学生处于愉悦的音乐氛围中,感受欢快的节奏,聆听美妙音符,学生得到全面提升的同时,实现音乐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合作学习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在初中音乐的课堂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对于音乐这门学科的基本认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对于音乐这门学科的基本认识。

一、合唱教学中学习指挥手势

合唱指挥在整个合唱练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指挥在合唱团中就好比军师在军队中的作用。可以说,指挥者是整个合唱队的灵魂所在,在演唱过程中,所有演唱者都必须根据指挥的手势调整自身的音高。因此,在进行合唱练习前,学生必须熟悉指挥者的手势含义,明白指挥所要表达的思想,这样才能够更加自如地完成合唱任务。如在练习歌曲《大海啊,故乡》时,教师可以结合合唱指挥训练学生按照手势指挥进行合唱。笔者首先用课件的形式展现《大海啊,故乡》的指挥图,并结合指示图给学生作示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细节的讲解,学生需要注意观察指挥者的手势位置和指挥过程中动作的幅度。在合唱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情感起伏,通过手势动作的幅度来展示歌曲情感的变化。指挥动作在合唱的过程中是唯一的交流手段,因此,学生要全面了解指挥的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开展合唱活动。

二、多媒体技术的音乐教学

音乐创作通常具有相应的时代背景,初中音乐的传统化教学中,学生一般能够理解基本的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然而,对于音乐作品的内涵还不能形成深刻理解,基于此,音乐教师需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找到与音乐内容有关的知识,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将音乐的内涵以具体视频或图片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将音乐的形式与内涵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8]。例如,对《新疆之春》开展教学时,首先,通过多媒体对于新疆相关的歌曲播放给学生听,为学生营造相应的教学氛围,并通过多媒体将新疆的特产、服装、歌舞等进行呈现,在此基础上,进行歌曲的引入,并对歌曲的创作者实施介绍。其次,音乐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歌曲的情绪,引导学生了解到该歌曲属于小提琴独奏曲,主要是表达了欢快、热烈、有激情的情绪。多媒体技术更有利于增强音乐的感染力,实现音乐内涵的形象化,给学生更好的音乐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学有效性都得到明显提高。

三、指导学生掌握合唱的方法和技巧

在以往,初中音乐教师在合唱教学的过程中大多采用教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的方式,学生的学习就呈现出一种机械化和依赖性,一旦教师不教唱,他们就不会正确地唱出来。因此,一节课下来,学生只是学到了表面的合唱方式,而对具体用气、吐字、共鸣等方法和技巧的学习却一概不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在音乐课上根本找不到学习的兴趣,甚至会用敷衍、应付的态度来对待音乐学习,这显然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有效的合唱教学离不开教师对合唱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初中音乐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合唱的方法和技巧,减轻他们在合唱学习过程中的压力,从根本上提高其合唱能力。以人音版初中音乐《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歌曲的学习。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和能力,保证每个小组中都有音乐合唱能力较强和较差的学生,以此突出小组整体水平的均衡性。

四、构建科学化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增强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

在进行音乐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评价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想充分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教师就应重视利用好音乐的课堂教学时间,通过采取多元化、科学化的评价方式,加深学生对于音乐这门学科的基本认识。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教师应充分突出学生的个性,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对于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充分提升小组合作教学方式的价值性,提升学生对于音乐课堂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基本认识。在初中音乐的课堂上应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进行总结,充分激起学生学习音乐这门学科的兴趣。例如在进行《与你同行》这一课的学习时,在完成了基本的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评价,对于每个学生的音乐课堂教学表现做出评价,让学生明确自己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对于自己的音乐能力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教师应注意在小组中选择一个表现最好的小组,让表现好的小组进行发言,总结一些本节课的学习所得,加深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认识。

五、综合学生个体分析,划分层次精准引导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发现,班级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音乐素养相差较大。有的学生会唱五线谱,有的学生却无法认清音乐简谱。此外,由于初中正处于学生变声时期,因此,在演唱歌曲的时候也会出现男生特别明显的情况,这也导致大部分男生在音乐课上变得非常拘谨。在个人基础和身体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下,“满堂灌”的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师有必要综合学生的个体情况和音乐课堂教学的目标分析,确定精准化教学策略,分层引导学生,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所得。例如,在学习《茉莉芬芳》单元时,考虑到这一单元学生需要演唱《茉莉花》,并可以借助竖笛演奏《茉莉花》等,从而在学唱、欣赏、交流的过程中,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在学唱歌曲《茉莉花》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声部参与演唱。考虑到部分学生变声之后会在合唱歌曲的时候比较突出,那么,就可以采用男、女分别唱的方式,女生的曲调略微调高,而针对男生则采取降调的方式引导。在学生演唱之后,还需要结合他们的表现给予鼓励。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们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知识,也开始越来越主动地表现自己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需注重传统化教学观念的转变,根据中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创设相应的音乐情境,并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促进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从而使初中音乐的教学有效性得到显著提高的同时,实现中学生自身音乐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洁.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应对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20(24):215-217.

[2]邹小焱.论初中音乐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J].教师博览,2020,10(36):78-79.

[3]马轶丽.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J].天津教育,2020(36):142-143.

[4]刘小会.探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合唱教学策略[J].智力,2020(35):163-164.

[5]韩彩芳.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新课程,2020(49):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