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教材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教版七年级上册2.2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9
/ 2


合理使用教材的实践与思考 ——以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2.2 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

徐建兵

衢江杭州育才中学

摘要:好的教材与教学理念,只有通过教师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才能在学生身上生根发芽.合理的处理与利用教材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处理 利用 初中 数学教材

数学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最主要的材料,它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科本身特点等众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的.教师不深钻教材,不指导学生去钻研教材,就会缺失了数学教材的内在价值,导致学生学习起来事倍功半,知识掌握理解不能到位,能力得不到提高.从另一个角度看,教材也有它的局限性,随着教学环境与教学对象的不断改变,教材的编写不可能适应每个时段每所学校的学生.因此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去深钻教材,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这样才能使教材的内在价值真正得以体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教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处理并合理利用教材,二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与钻研教材,两者需要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教材的内在价值,才会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对初中数学教材中概念教学的思考

在基础教育的初中阶段,数学教材中含有很多的数学概念,这些概念掌握的好与坏直接会影响到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若学生对概念没有很好的理解,那就谈不上运用,因此,怎样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值得起我们教师的深思.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巩固练习中学生能够顺利得到正确答案,可以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内容,给出错误的答案说明学生还没有很好的掌握所学的内容,虽然后面纠正了,但无形中多花了时间,降低了效率.对于概念的巩固,要做到“举一反三”,教师在检查学生掌握情况时,举出各类型式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让学生逐个对照满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条件进行判断,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万变不离其概念,只有对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在判断中才能避免差错的出现.

二、对初中数学教材编排的思考

教材的编排有时会有其不足之处,更多的是有它的独到之处,只有对教材进行思索,进行深层次挖掘才能体会到它们的利害之处,才能使教材的内在价值得以体现.例如4.2节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知识目标外,还有一个技能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用列表的方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一目标是由教材中的例题来实现的.根据教材的编排,学完本节后,接下来要学习利用代入和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而用尝试列表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在遇到数字较大解又不是整数的时候,就捉襟见肘了.今后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通常都是采用消元法,消元法既方便又实用,教材为什么还要设置列表尝试这一过程呢?它可不可以删除呢?在这一点上我个人认为值得我们教师深思.事实上这一过程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的,方程组的解要同时满足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的解,以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利用枚举列表的方法找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公共解是顺理成章的,这是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来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最为直接的方法.从更深层次来讲,在找解的过程中还蕴含着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这也是近年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意识到这一点后,就会体会到教材的独到之处与不足之处,独到的是它设置了列表尝试这一过程,不足的是在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时,教材给出两个方程的部分60f51e4a1df06_html_bce5c3736adb479a.gif 值,让学生直接填写60f51e4a1df06_html_e6bedc2b9e32df32.gif 值,然后找到同时满足两个方程的60f51e4a1df06_html_bce5c3736adb479a.gif60f51e4a1df06_html_e6bedc2b9e32df32.gif 值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这样一来学生可能会产生疑惑: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什么刚好落在给出的这些数据内呢?若没有给定的60f51e4a1df06_html_bce5c3736adb479a.gif 值,能不能找到公共解呢,如何去找呢?因此这就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在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时不妨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找解,让学生自己解决心中的疑惑呢,之后可以让学生谈谈找解过程中的心得,总结一定的方法与技巧.更重要的是在找解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训练,经过这样的处理,也能为本课后面例题中利用列表尝试法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做铺垫,同时在使用列表尝试法找解的过程中能体会其局限性,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产生新的问题,

三、对初中数学教材中教学情境的思考

数学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点,创设各种含有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教学情境.教材几乎是不变的,而每一届学生的兴趣、特点、需求和水平往往不同,这样教材便不能满足教育教学情景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因此教师必定要充当教材与教育情景之间的协调者,要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因地制宜,使之与具体的学情相匹配.让课堂中的教学情境真正适应学生,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教材4.2节例题采用购买胶卷做为背景有些过时,因为现在的数码已经替代了胶卷,学生很难理解胶卷的卷数与张数,教师完全可以改用其它的背景来替换,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可以有多种方法.例如,可以通过问题的故事化来创设情境,通过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可以通过问题的生活化来创设情境.教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还要运用到生活上.“学以致用”是我们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还可以通过问题的实验化来创设情境.

四、对初中数学教材教学课后延伸的思考

数学学习要让学生带着疑惑走进课堂,通过课堂教学在感悟豁然开朗的同时,又会产生新的疑惑,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去.例如在4.2节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中,学生在会用列表尝试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的同时,可能会觉得很繁琐,由此让学生体会到它的不足,从而产生新的疑惑: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去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呢?让学生自己主动的钻研教材,寻求答案.有时教材本身也会安排一些为下节课做准备的内容,教师只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即可,而有时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穿插与安排才能达到这一效果.

五、对指导初中学生钻研教材的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脱离课本的倾向,学生课后不愿阅读教材,解答习题遇到困难时也不翻阅教材,真正钻研教材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源泉之一.教师经常指导学生阅读与钻研教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教材,这样学生才能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学生消化与巩固知识要有一个过程,认真地阅读与钻研教材,是消化教材并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次,教师经常指导学生阅读与钻研教材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学习最终要用解题来检验,学生只有把教师的教学与学生自己钻研教材相结合,才能在解题能力上有较大的提高.教材上所举的例题,一般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能指导学生课后认真钻研例题,反复推敲,也能收到广开思路之效.特别是在学了一种新的方法以后,解题要点、书写格式等往往都需要以例题为样板,因此,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三,教师经常指导学生阅读与钻研教材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独立钻研精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钻研的精神是教师的重要任务,经常地指导学生阅读和钻研教材,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养成了独立钻研的习惯.

总之数学教材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帮手,教材需要通过教师的恰当处理并合理利用,同时也需要教师经常性地指导学生阅读与钻研,只有这两方面有机的结合,教材的内在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华富.《浅析如何提升初中数学教材的内在价值》.科技创新导报,2009,6

[2] 季丽娟.《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滴谈》,《新课程研究》,2009年第140期

[3] 范良火.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参考书.浙江教育出版社,第96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