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农村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9
/ 2


利用农村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桂保彦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东山镇格木村完小 云南 曲靖 655408


摘要:在小学阶段教学中,数学教学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质量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创设生活化情境进行数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

数学知识都是来源于人们对生活经验的总结,数学教学目标则是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生活情境教学就是将数学教学模式生活化、本源化,让学生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感受数学知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更好地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展开学习活动。

1利用生活情境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实施生活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思维的引导。在小学数学的课程设计上面,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抽象思维是教学目标中的一部分,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要想培养他们的学习思维就需要靠老师的引导,并且在学生所熟悉的环境下,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因境生疑,由疑生思,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实施生活情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老师和家长都过于看重学生的分数,并且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看重的是书本上的知识,以“传授知识”和“奋战题海”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从而忽视了学生最重要的探索能力的培养。而生活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探索,在情境中设立探索性活动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2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2.1加强沟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加强对教学要求的了解,严格遵守相关教学要求,不断提升教学技能,以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有效性。教师要不断利用先进的教学思想,进行教学方案的整体优化,创设出合理的数学问题情境,将数学知识充分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逐渐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小学生大多数喜欢买零食吃,教师就可以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设置关于买零食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进行角色扮演,问学生想买什么,买多少,如果一瓶饮料10元,学生有100元能够卖多少饮料,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对数字概念进行理解,合理地运用数字解决实际问题.

2.2在数学教学中加入生活化的语言

在大多数的数学课堂中,课堂的气氛很沉闷,小学生中规中矩地听着教师的讲解,自己对于这个知识点吸收得很好。但是如果相同的知识点题型出现了改变,小学生就不会思考了,小学生不会把题型进行变通,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步骤,并且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不能很好地把数学课堂中的内容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大部分小学生不喜欢学习课本上的内容,他们觉得课本上的知识很枯燥和乏味,也很无聊,提不起看书的兴趣。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上加入生活化语言的重要性。小学生处于一个比较活泼好动的年级,很难静下心来进行听讲,如果数学教学再晦涩难懂,这样更加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加入生活化的语言一方面可以拉近与小学生的距离,另一方面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比如,在进行运算教学时,教师可以列举有关运算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并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描述。“毛毛与果果是一对双胞胎,他们两个都特别喜欢吃猕猴桃,一天毛毛与果果的爸爸下班回到家之后给兄弟俩带回来了好吃的猕猴桃,并将这一袋子的猕猴桃都给了兄弟二人,毛毛分到了4个猕猴桃,果果也分到了4个猕猴桃,那么问题来啦,爸爸总共带回来了多少猕猴桃?请抢答。”这样运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进行数学题的举例,增加了数学的生动性,小学生会很有代入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代入到了数学题的情境当中,拉近与数学教学之间的距离,不仅很好地调动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方便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

2.3善于把生活情境抽象为数学问题

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学习数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心智也不够成熟。因此,他们对抽象和逻辑性较强事物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或者理解的时候会造成一定的偏差。然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多观察周围的生活,把生活和数学教学整合,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这样,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知识,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比如,教师在开展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教学中,很多学生不能够理解25×2+16×2=(25+16)×2,甚至有的学生认为(25+16)×2=25×2+16。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化情境。例如,爸爸带着小亮和他弟弟去买文具,爸爸给小亮和弟弟都买了一个三角板和蜡笔,三角板25元一个,蜡笔16元一盒,爸爸在结账的时候应该付多少钱呢?这时候,学生结合教师创设的具体生活情境会积极地思考,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发现有两种计算方式。一种是先算出三角板和蜡笔的总价,再把总价乘以2,也就是(25+16)×2;另一种是分别算出买三角板和蜡笔的价格,再各自相加,也就是25×2+16×2。教师通过这样的计算让学生认识到两个算式是等价的,从而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这部分内容。

2.4因地制宜就地生活取材

数学源自生活,人们也是在生活和工作中发展数学,这是一个不断挖掘、不断发展的过程,并不是一尘不变,教师应该因地制宜,结合教学内容在生活中就地取材,进行生活化教学。例如在学习“负数”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温度计的零下温度来为学生定义“正”和“负”,也可以用家庭收入代表“正”,家庭支出代表“负”,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情,但是却很少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基于此,长时间的生活化数学训练之后,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便会想一想该问题是否能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来解决,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了,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让生活情境更加具备有效性,教师首先需要保证生活情境紧密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充分的情感共鸣。其次,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生活化语言创设生活情境活跃课堂氛围,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再次,教师可以拓展教学空间开展生活实践教学活动,将生活情境引入学生生活利用课余时间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最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情境,以此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生活情境的兴趣,让生活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到最佳。

参考文献

[1]邓春华.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和方法[J].教师博览,2020,10(24):69-70.

[2]高丽玲.浅谈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J].考试周刊,2020(56):65-66.

[3]高春兰.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方法探究[J].学周刊,2020(18):29-30.

[4]许坤.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26):113.

[5]程时红.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开展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35):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