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开展劳动教育课实践探索例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9
/ 2

初中开展劳动教育课实践探索例谈

温运苑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城镇中学 514000

摘要:初中生还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各项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还不尽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于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在学校教育中实施劳动教育,结合学校的具体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劳动教育教学,对完善学校的教育体系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初中;劳动教育课;实践探索

引言

劳动教育并非狭义上的体力劳动或者生产劳动,而是将体力劳动作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和相关意识的实践活动。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劳动教育是全方位地贯彻落实党的执政方针的基本需求,更是践行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

一、开发、完善学校劳动教育相关的校本课程

在初中学校,开设劳动教育相关的课程,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是应有之义。开设劳动教育相关的课程,结合当地的自然特色和地域特点,在综合考虑学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推出学校劳动教育相关的校本课程。与其他文化课程一样,劳动教育相关的校本课程也应该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具体的教学形式,借由相应的校本课程,对学生传授劳动教育相关内容,通过讲解文件、观看相关的影片或纪录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同时理解和认同社会所提倡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让学生领会未来职业发展所需要的通用劳动科学知识。

二、在手工课程中培养热爱劳动的品质

在《纲要》中明确指出,手工课程主要包含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这两项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利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方法来开展设计工作,并动手操作,将自己的创意和方案融合在现实活动中,转化成作品和物品的过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促使其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学习劳动知识,逐渐形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在手工课程中,相关教育单位需要为学生安排充足的选修课时间,诸如自主DIY、电子制作、植物培养、丝网花制作、绣工、串珠制作以及厨艺体验等等,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成长需求,有效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来参与各项活动,逐渐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意识。最后,重点展现出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通过物理水火箭、美术风筝制作等来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利用传统节日,深化劳动体验活动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通过利用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对孩子进行心灵的洗涤和熏陶,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劳动习惯。比如在农历的腊月二十八日,就是传统的扫房日,可以在学期末提前布置孩子们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等等,以相片、总结、PPT等形式在新学期召开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也是对孩子们进行劳动教育的好机会。又如清明节祭祖踏青,让孩子追思怀亲,学会感恩。五一劳动节,除了组织劳动外,还能开展劳动交流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劳动者通过斗争和不屈的奋斗精神,才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端午节的包粽子,中秋节制作DIY月饼,凡此种种的节日,是对中华悠久传统文化的认识,也是劳动教育最好的契机。学生在传统节日里,了解到许多知识与方法、提升动手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提升劳动技能。

四、劳动教育要重视实践过程

在劳动教育中,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因为有其生活阅历和认知方面的影响,在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中会受到一些限制,但是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适合学生实践活动的平台,根据学生的劳动能力,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基础上,安排有针对性的劳动任务,以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在整个劳动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监护,防止发生意外,比如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些能够深入社会各阶层的劳动活动,如下乡、参观劳动实践基地等,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劳动的真正内涵,从而提高对劳动教育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树立献身祖国建设事业的远大人生目标,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初中生而言,许多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很少有机会参与家务劳动,缺少劳动锻炼的机会,而通过学校组织的这类实践活动,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劳动的价值所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在劳动活动中,学生也可以发现自身成长的不足,坚定学习的信心,明白人生成长的意义。

五、将劳动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学校劳动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将劳动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家校联合,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在提升家庭教育效果的同时落实劳动教育,形成家校合力,这是劳动教育教学实施的另一主要路径。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在“421”的家庭结构下,很多父母或祖父母包办一切,孩子大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将劳动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将劳动教育渗透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庭劳动,通过布置清洁作业、烹饪作业的形式引导孩子参与家庭的具体劳动,能在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这是学校劳动教育的目的所在,也是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的另一具体路径。

结束语

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落实劳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将会对学生成长带来巨大的支撑。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对劳动的感兴趣程度、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将会直接关系到劳动教育的成效。教师需要综合应用多种劳动教育方案,通过多元化的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对劳动教育的深层次理解,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实践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综合学生。

参考文献

[1]许杨.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调查与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20.

[2]祁立杰,张涛.浅谈关于新时代初中劳动教育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9(A0):12-13.

[3]夏小刚.融合劳动教育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19):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