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科技人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6
/ 2

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科技人才

张妍1

辽宁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所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证明,企业家精神已经成为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突破性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近年来,我国政府多次强调要激发企业家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一提到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一般往往局限于企业老总身上,似乎其他企业管理人员、科技人员都与企业家不沾边。其实并不是这样。科技人才与企业家精神有着内在的契合性,也有必要具有企业家精神。

第一,不断创新的企业家精神与科技人才具有内在契合性

按照创新理论鼻祖熊彼特教授的理论看,企业家是从事创新的主体,而创新则是在生产体系中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他认为从事这种新组合职能的人都属于企业家,而实现“创造性破坏”的心理素质就是企业家精神,而企业家精神永远处在“创新进行时”状态,只想按常规赚钱没有创新的商人不是企业家,也没有企业家精神。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继承和发展了熊彼特的企业家思想,他同样认为“企业家”的本质就是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创新。如果一个新开办的企业只是在重复他人的商业模式、没有什么创新的话,不能认为他们具有企业家精神;而一个企业,即便没有推出什么新产品,但哪怕是在商业模式上有所创新,从而创造出更多的资源,也应看作具有企业家精神。他举出麦当劳就是这样的企业,虽然它的产品在美国的餐厅里很常见,但它开创了标准化流程设计的商业模式,大幅度提高了资源产出的效率,开创了新的市场和顾客群,因而体现出企业家精神。

科技人才是实现科技创新和发展的源动力和主导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科技人才要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要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这是新时代对科技人才的内在要求。可以说,富有创新精神是科技人才的基本素质和要求,与企业家精神中的不断创新精神具有内在契合性。因为科技人才只有成为“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的创新团队中的成员,才能把自己的专业潜能在一个有目标有组织的创新机制中充分发挥出来,通过研发的新产品、新技术或新的商业模式来占领市场,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世界上许多优秀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重大成功,其中都有科技人才发挥企业家精神,充当了企业家精神的载体。因此,对想要实现创新发展的企业来说,应该围绕企业家精神为核心来建设企业文化,建立起各种激励措施和奖惩机制,让企业中的科技人才乃至全体员工都能拥有企业家精神。

2、面向市场需求的企业家精神是科技人才的必然要求

关于科技成果产业化,最关键的是企业家。没有企业家精神,科学变不成生产力。识别市场机会并把握机会实现创新是市场导向的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换句话说,市场导向的企业家精神有助于企业家们从复杂的经济形势中去发现、把握市场机遇,促使研发成果产业化的顺利进行,提高合作研发效率。而市场导向的企业家精神也是促使科技人才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研发、根据产品应用的反馈信息进行改进或升级的根本,只有科技人才的科技成果符合市场需要才是知识转移的关键,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根本。在我国, 科研决策的主体是“学研”机构,其创新链环节是申报课题—实验室科研—成果鉴定—写出论文并获奖—职称晋升—住房或工资福利,因此往往只能提供技术型、实验型的专项技术;而企业关心的主要是新产品有无市场,能否获取经济效益,需要市场型、领先型、系统化和个性化的技术,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两者不统一,造成科技成果供需脱节, 从而造成两张皮现象:一方面企业科技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科技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大量科技成果闲置不能进入企业。这样,不仅企业科技人才需要具有企业家精神,面向市场需求;“学研”机构的科技人才也需要具有企业家精神,需要注重科技研发与企业、社会需要相结合。这就需要在科研考评体系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分类评价制度,使得科技人才面向市场需求的企业家精神得以强化。正如在当前抗击疫情中,战胜疫病所需要的疫苗、药品等研发,要调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注重科研攻关和临床、防控实践相结合,最终为战胜疫病提供科技支撑。

3、勇于担当的企业家精神是科技人才的职业责任

勇于担当的企业家精神其实质就是一种勇于承担风险的特质。经济学家韦伯斯特曾说过,企业家是“一个经营冒险事业的组织者,是组织、拥有、管理并承担这一事业全部风险的人。”弗兰克·奈特认为,企业家精神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以最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去做不同于以往的事,具有开拓性的创造精神和勇于承担风险的精神。而这种勇于承担风险绝不是盲目冒险,而是善于控制风险。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说,“企业家……即使他们只获得勉强的成功,其回报也足以抵消在这一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因此,我们对企业家精神所预期的风险,应该比最优化的风险还要低。”这种勇于承担风险的企业家精神为产学研用合作研发注入了活力,它渗透于企业动态的创新网络中,使整个企业具有利用和拓展合作网络的能力。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研发、风险共担的合作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它涉及到了联盟中合作伙伴选择、共同战略制定和知识转移机制等多个方面。因此,科技人才具有承担风险的企业家精神在产学研用合作研发中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能够增加企业利润,增强产学研合作研发的动力。而科技人才的成长发展与客观社会环境与科技人才的内在主观能动性息息相关。外部社会环境直接影响着科技人才的心理变化和价值取向,所以为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是科技人才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保障。营商环境的优化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器,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支持企业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力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从建设法治高效的政务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合作共赢的开放环境、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以及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等方面,加强统筹协调,扎实落实责任,有序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只有优化了营商环境,才能推进科技成果的市场化、产业化,才能避免墙内开花墙外香,才能使科技人才勇于用自己的创新成果自主创业等等。另外,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有允许科技人才去冒险探索的弹性空间,应营造直面困难勇于担当、推动改革敢于突破的社会氛围,形成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环境,这将有利于调动科技人才创业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 辽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8BLW043):科技人才集聚是辽宁高质量发展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