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5
/ 2

建筑工程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

张阳阳

山西省太原市

身份证号码:14263319851222****


摘要:由于传统的灌注桩施工技术存在的缺点,如桩侧低淤泥和泥皮现象,这种现象将使桩基承载力难以满足建筑工程设计的要求。这将导致对新技术的讨论。经过大量的研究和讨论,相关人员提出了灌注桩后压浆技术,该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沉渣和泥皮的问题,并能将桩基础的承载能力提高到最大限度。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工程造价,而且提高了建筑工程质量,促进了建筑工程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灌注桩;注浆施工技术;应用

导言

在建筑工程中,经常采用灌注桩后压浆施工技术。它不仅适用于各种地质,而且能综合治理泥沙现象。科学合理地应用该技术,可以全面提高桩身承载力,从而在降低经济产量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效益。由此可见,灌注桩后压浆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就这一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探讨,以促进建筑工程的安全。

1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灌注桩后压浆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它取代了以往单一的水泥灌浆技术。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的单体水泥灌浆工艺在过去存在许多缺陷。应用时,经常会产生大量的水泥渣和桩基沉淀物。这些现象的出现对灌注桩的整体功能结构产生了不利影响,不利于工程质量的保证,给人们自身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有必要引起有关人员对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重视和探索,在合理应用该技术的基础上,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建筑工程的良好实施。

2灌注桩后压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2.1后注浆是一种将地基加固技术与桩基施工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模式。具体地说,在劈裂注浆施工工艺的压力下,水泥浆从注浆管流入桩端与桩侧的空隙中,再将空隙中的沉淀物、松散土、空隙和空隙胶结合起来。固化后形成新的复合材料,新复合材料的强度很高,可以增加桩端阻力,提高桩侧耐磨性,使桩侧土体更加坚实,使工程的密实度满足施工要求,这也将减少沉降和其他事故的发生

2.2传统的施工技术,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成本,而且会产生较大的污染现象,而且污染的种类很多,比如:我们熟悉的噪声污染,这个问题一直是传统施工技术的瓶颈,这不仅影响到施工现场周围居民的生活,而且对施工进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采用灌注桩后压浆施工技术可以减少施工污染。而且,施工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相对较小。

2.3一般来说,建设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土地,可能涉及道路,甚至田地等,这样会造成建设项目的额外支出,资金相对较少的单位可能会影响建设项目的进度。而灌注桩后压浆施工技术将解决上述问题。后注浆的优点是施工面积相对较小,所有施工作业都能在小范围内完成,能有效克服施工中存在的困难。灌注桩后压浆技术为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这项技术受到建筑业的关注和广泛应用。

3灌注桩后压浆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灌注桩后压浆工艺的施工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灌注桩成孔、钢筋笼制作、灌注管压浆头制作、灌注桩清孔、压浆管绑扎、钢筋笼放置、压浆管安装,灌注桩混凝土及后压浆施工。这些步骤中的每一步都在整个技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灌注桩后压浆技术虽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推广,但并不意味着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和完善。在一些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操作意识和专业能力,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应用不当或操作不当,如果不注意,效果可能适得其反,用两倍的努力得到一半的结果。要使灌注桩后压浆技术得到更广泛的推广,首先必须注意并解决一些存在的必要问题。

3.1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准确计算灌浆参数

在建筑工程中,注浆参数的准确性关系到工程质量和设备维护等方面。如果不确定灌浆参数,将大大降低工程质量。注浆参数受施工场地地质条件、桩身形状、长度、材质、机械实际情况等因素影响。因此,注浆参数不能一成不变。在匹配灌浆参数时,应根据设备结构的荷载特点和现场勘察的实际情况,灵活、专业地进行配置。

3.1.1水灰比约为0.45~0.65,搅拌时间约为2min,水灰比过小或过大都会影响灌浆质量。

3.1.2注浆量主要受桩间距和土体孔隙度的影响。因此,在施工中确定灌浆量时,必须准确测量这两个数据来确定灌浆量。

3.1.3也要注意灌浆压力。注浆压力是否合适,也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如果压力过高,泥浆会崩解,堵塞管道,甚至扰动土层;如果压力太小,就会消耗材料和能源,而且动力不足,导致工程无法完成。灌浆压力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和试验来确定。一桩灌浆必须一次完成,两桩间距不得超过12h。因此,这个问题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3.2灌浆设备选型应注意的问题

在灌浆设备的选择上,首先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注浆泵的选择应以注浆压力为依据,注浆泵的压力应与注浆压力相适应,以便更好地配合协同工作。

灌浆头和灌浆管的生产质量关系到灌浆的成功与否,因为灌浆管要提前放入桩内,所以灌浆管需要有足够好的密封性和抗压性。注浆管的埋设长度和外露长度应专业、科学设置,并根据现场施工工艺和桩形灵活调整,并加强对露在外管口的保护,因为施工现场的混乱容易造成人身伤害,这将使前期工作更加困难。

3.3对注浆时压力、流速等要素的控制

在灌浆过程中,需要科学知识的指导。控制灌浆时,应注意保证流量、压力和流量在较低的可控范围内。如果流速过快,可能导致杂沙,如果压力过高,可能导致管道堵塞。如果流量过大,会使灌浆失控,溢出地面或侵入土壤。因此,要保证流量、流量、压力低可控,使泥浆能自然渗入其中,有利于在规范范围内完成灌浆。另外,在停止灌浆时,必须达到灌浆标准,同时达到所有标准,否则会降低灌浆的完成质量,不能发挥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优势。

3.4注意防止灌浆管渗漏

注浆管渗漏是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实际应用中的一个常见问题。灌浆管的堵塞和混凝土的高粘度可能导致这种现象。在工作中,要加强对实际地质的调查,重视测量数据,提高各种材料配比和各种机械设备配合的准确性,以更准确、更精细的操作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

3.5泥浆冒出

如果灌浆过程中有泥浆,要判断灌浆是否达标。如果灌浆水平达到预设量的80%,泵压达到2MPa,或接近峰值,则可停止灌浆。如果不符合这一标准,则需要对原有的灌浆管进行清理,并在灌浆前冷却,然后重新灌浆。

3.6单桩注浆量不足

在灌注过程中,尽量一次完成一根桩的灌注工作,但往往存在单桩灌注量不足的问题。此时,灌浆时需将桩身从中心向边缘进行分块。首先对中心重要桩身进行注浆,确保注浆一次完成。然后,如果其他部位桩身灌浆量不足,可适当增加周围桩身的灌浆量,以达到稳定平衡的效果。

结语

灌注桩后压浆技术是一项新技术,它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而且可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施工人员必须按照规范要求实施灌浆作业,大力控制相关技术标准,尽量减少出现各种问题的概率,在降低成本产出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郭伟.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 2018 (25) :9-10.

[2]张志勇.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 2018 (21) :12-13.

[3]陈华越.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 2018 (03) :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