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4
/ 2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探讨

刘斌 指导老师:李雪玲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7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已被广泛用于城市建设。这需要在构建框架结构中充分利用框架技术,并为一些实际的过程问题创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使得框架结构发挥到极致。基于此,以下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探讨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在框架结构房屋施工中,为了提高房屋荷载抗震力度,广泛采取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施工。但是,目前现浇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现浇框架结构施工安全质量控制力度不足,影响房屋施工质量和安全性。针对此,应在施工之前按照框架结构设计施工方案采用数字化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现浇框架结构施工规范性,减少框架结构施工时因人力原因、材料使用和管理落后而出现的质量问题。

1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的特点

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施工技术,由于其安全性、稳定性极高,自重较轻,空间分割十分灵活,因此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现在的建筑工程结构楼层较高,无论是竖向构件方面还是承受重力方面都会逐层增加,对一些尺寸较大主体结构及墙体结构的支撑能力要求就更高,除此之外,建筑构件还要承受地震、风荷载等竖向非线性分布荷载,因此对建筑墙体、楼梯等结构的的施工要求更加严格。框架结构大概可以分为半现浇式、全现浇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四种,所谓半现浇式就是结构中部分梁、柱需要在施工现场浇筑完成,需要用到预制模板;全现浇式则是在施工现场制作模板并浇筑构件,虽然这种框架结构施工周期较长,但是构件本身的抗震性能却极佳;装配式框架结构主要是将预制好的构件在施工现场焊接装配,虽然装配式框架结构现场工程量少,但是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差;实际建筑项目中应用最多的是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该结构有效避免了上述三种结构的不足,现场模板需求量少,施工效率高,抗震性能也更强。

2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现状分析

我国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具有发展时间较长的特点,并且在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框架结构的应用呈现出日益广泛的趋势,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迅猛发展。在时代不断进步下需要对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的完善,并且在建筑项目的高度逐渐增加的背景下,传统框架结构已经无法满足高层建筑的建设需求。因此,在建设高层建筑时要对框架结构的竖向承载力与侧向承载力加大控制力度,进而达到提高建筑稳定性并进一步推动社会朝向和谐方向发展。另外,在建筑项目的建设规模逐渐增大下,其高度也在不断提高,需要在设计框架结构时能够将风、地震等非线性的荷载力竖向分布情况进行深入性的研究。同时,还要将安全因素考虑在内保证框架结构的安全性。

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

3.1模板施工技术

在建筑构架施工过程中,对楼层的负荷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楼层负荷主要包括因为施工因素形成的负荷以及因为楼层整体重力因素形成的负荷。这两种负荷类型都需要通过多层模板支架进行有效转移,分析实际情况发现,通过楼板进行负荷转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因为施工周期等因素的影响,施工后续阶段开工前需要等待楼板的养护,因此进行后续工作前需要对工程楼板开展检查工作,全面分析楼层荷载问题,如果构架大于荷载,则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在模板施工环节,需要对楼层的整体标高进行测量,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还需要防止因为光线等因素对施工标高产生影响,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标定的方法,准确记录相关结果,在得到定位结果后还需要进行再次审核,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确保安装部分的基础模板垂直度偏差小于或等于3mm。如果在施工环节垫层和模板之间存在较大空隙,则需要及时查看是否存在漏浆问题,必要时可使用水泥砂浆处理,保证泥浆紧实度满足工程要求。

3.2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框架结构钢筋工程施工技术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施工准备主要包括材料准备与焊接施工两个部分,将散装材料采用绑扎固定的方法放置于安全位置,再将绑扎好的散装材料固定于钢架结构上;做好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工作,地面堆放的钢筋材料要符合材料管理规范,用油布妥善覆盖,并在油布上放置重物,避免油布滑落;做好安全管理,在堆放钢筋的位置放置安全标识,避免对现场施工人员造成安全威胁。焊接施工准备主要是在焊接作业前按照规范标准进行焊接试验。其次,做好放样与下料施工控制。完成焊接施工后焊缝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线性收缩现象,因此施工前要控制好放样与下料作业的余量,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根据规范要求抽查钢筋尺寸及允许偏差范围,保证钢筋结构的质量。

3.3混凝土工程技术

首先,工作人员需要对现场施工材料进行全面检查,保证其符合施工要求后再投入使用,防止材料中存在劣质材料。同时,还需要全面检查混凝土原材料的类型和强度,例如包装材料、生产日期等,提高原材料检查工作水平,选择最佳、最合适的材料。在使用材料时,还需要对材料的剂量进行全面控制,严格遵守标准规范,调整混凝土比例,通过对材料的合理选择,提高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其次,工作人员应合理控制配合比,合理控制配合比对保证水泥强度和混凝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工作人员还需要加强对浇筑工作的重视。在浇筑前需要确定施工措施,对浇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保证浇筑效果最佳。在正式浇筑前,工作人员还需要了解模板具体位置、界面实际尺寸,掌握标高的具体高度,提高管理水平,保证相关措施的全面落实,这样才能提高支撑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3.4放线测量技术的应用

在开展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建设时要在建设之前进行放线测量工作,可以利用此工作保证剪力墙结构建设位置的准确性。在开展放线测量工作时要以设计图纸为依据,在测量中要以国家规范标准进行测量工作。为了实现放线测量工作的准确性,要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放线测量技术且运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测量,经常采用的测量仪器设备包括:全站仪器设备与激垂准仪设备。在开展放线测量工作时要将建筑工程实际的施工环境考虑在内,还要重视中轴线控制网的应用保证测量结果达到准确性要求。在测量工作完成后需要审核机构对测量的结果进行标准性审核,进而进一步保证测量的数据达到精准性。

结束语

框架结构房屋施工质量控制是否可以更好地完成,取决于全社会对缩小现实和事实之间差距的努力。假设在理论当中的约束条件完全具备的情况下,框架结构房屋施工质量控制趋势应该是众望所归,但操作过程的障碍还需要通过国家政策调控,行政直管部门依法推进,第三方监管体系强力执行,建筑企业高效率、高素质完成科学、有效管理,一线施工人员有责任感、有成就感、有荣誉感才能达成。

参考文献

[1]张会琛.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筑,2020,17(32):146-148.

[2]简锡绸.浅谈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J].四川建材,2020,46(11):116-117.

[3]李向进.试论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绿色环保建材,2020(09):117-118.

[4]林志海.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体会[J].居舍,2020(24):61-62.

[5]单人旭.试探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36):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