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运河文化在小学思政课中的融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3
/ 2

济宁运河文化在小学思政课中的融入

张永利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实验小学 山东 济宁   272000


济宁因运河而兴,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济宁被赋予了“运河之都”的美誉。济宁位处京杭大运河中枢区段,元明清三代都把这段河道作为漕运重点,把济宁运道的维护和治理视作贯通大运河的关键,列为朝务重中之重,不断派高官重臣到济宁治运司运。在济宁,从中央到省道府州县各级衙门林立,特别是三代都将最高水利衙门--河院总督署开设在济宁。三代数百位河道总督以济宁为大本营和司令部,不辞辛苦,呕心沥血,为600年漕河畅通和大运河的建设做出了贡献。历史表明,济宁以它在京杭大运河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在历史上所发挥的独特的巨大作用,使其理所当然地成为京杭大运河上耀眼的“运河之都”,也孕育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

济宁“运河文化”,集漕运、商贸、手工业和农产品加工、农业商品化于一体,吸纳了吴越文化、荆楚文化、齐鲁文化和燕赵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精髓,融合了秦晋文化及外来文化的特色,具有广泛开放性、巨大包容性和超绝先进性,其核心是沟通、包容、创新,从而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大家庭中一颗明珠。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济宁“运河文化”还表现出了包容各方的特点,形成了具有本土化特征的济宁“运河文化”。同杭州、扬州等其他运河城市相比,济宁“运河文化”兼容四方、辐射全国,既与运河流域的各种文化互相交流影响,又不失自身的特色,并通过运河将自身文化传播出去,对运河沿岸各城市文化产生影响。

随着京杭大运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她再次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展示在人们面前。人们都应该重新审视她独特的魅力,充分挖掘其文化、经济等价值。我们的习近平主席更是作出重要批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在文化强势回归的新时代背景下,济宁更是凭借其独特的“运河文化”这一金字招牌展现在世人面前。

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更应该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做好优秀文化的传承者,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英才。近年来,各级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新格局逐步形成,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新贡献。特别是小学思政课,大批形式新颖、教学灵活的思政课堂涌现,比如济宁市任城实验小学,就以生动活泼体验式的思政课,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谈起思政课,我们很多时候首先想到的是高校思政课,其次是中学,最末才是小学。这一“顺序”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各级学校之间以及各学龄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关于思政理论课的学习亦是如此。相比于高校,小学阶段的思政课更多地关注个人思想品德教育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不过,尽管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并无轻重之分。它们同等重要,而且必要。因为思政课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理论体系,大中小学各个阶段不能割裂,应该依次递进,接续发展。特别地,小学阶段既是人生步入学堂的起点,也是青少年“拔节孕穗期”的初期,更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因此,小学也要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政课,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位。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开好小学思政课需要教师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采取感悟式、体验式的思政课,通过浸润式的教育寓教于乐,让学生加深印象。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上要因地制宜地利用校外资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要了解本地的交通情况,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等。

济宁的“运河文化”恰恰是我们最好的学习资源,中共中央也出台了许多指导性文件。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强调要深入挖掘和丰富大运河文化内涵,突出大运河的历史脉络和当代价值,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让运河文化真正“活”起来。大运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江河文化的结晶,承载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智慧,将其与小学思政教育相结合,能充分发挥大运河文化的现实教育价值,丰富新形势下小学思政教育内容,对提升小学思政教育水平和效果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济宁“运河文化”是济宁人的财富。大运河穿济宁城而过,造就了济宁明清时期数百年的繁盛。通过大运河,南来北往的各种文化在济宁融会贯通,形成了兼容并包的济宁运河文化。虽然如今的大运河已不复往日的辉煌,但大运河依然像母亲河一样滋养着一方水土,运河文化值得我们研究,遗产保护,开发利用。

比如大运河治理中展现的明清时期188位河道总督住节济宁、治理大运河的感人故事,依旧值得研究学习,如礼贤下士、和布衣义结金兰的工部尚书宋礼,四任河督、治河二十七年的潘季驯,一生耿介正直的刘天华,一心治河、家无余财的朱之锡,不结交权贵的齐苏勒、公正严明的林则徐等。他们为了治理运河,鞠躬尽瘁,一些人甚至死在了治河工地上,成为百姓敬奉的“河神”。这些丰富的素材,都是我们小学思政课中的重要资源。

文化育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它犹如温暖的阳光,给人以信心和力量;文化育人的力量是无声的,它犹如细雨绵绵,滋润人的心田。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济宁“运河文化”缓缓流进孩子们的心田,使其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指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