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矛盾问题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3
/ 2

关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矛盾问题的思考

侯崛

中央民族大学

一、摘要

近年来,教育部办公厅相继发布了《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高校特殊类型招生校考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强调高水平运动队试点高校要按照本校自身情况,公布录取考生文化课成绩的最低要求方案,这对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成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长期以来,由于体育特长生在课余时间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专项训练,导致其文化课学习严重滞后,这也就是“学训矛盾”的主要体现。目前,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时长、次数、训练内容安排等与其课余文化课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形成“此消彼长”的特点。因此,本文旨在对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矛盾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有效的可行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矛盾


二、产生学训矛盾问题的原因

1.时间安排不合理

对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来说,每天的学习任务和训练任务相较普通学生而言都更为繁重,运动员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安排学习和训练,但很多高水平运动员在经过高强度的训练后很难做到集中注意力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使得本就基础薄弱的运动员难以跟上普通学生的学习进度,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力不从心,造成恶性循环。同时,一些高校的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和课程安排有时会出现冲突,导致运动员不得不放弃课程或放弃训练,使得二者此消彼长,很难做到协调发展。

2.学习氛围不积极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外部因素,大多数高水平运动员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多年以来养成的不科学的学习习惯在高校这种需要自主学习的大环境下并不有利,同时高校课程难度较初高中提高了许多,对于基础稍差的运动员来说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其次运动员的精力有限,很少有人会在上课和训练后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最终导致课堂跟不上、课下补不齐,大多数高水平运动员更希望在课余时间内得到充分地休息,综合多种原因最终导致了部分高水平运动员对于学习的态度不够积极。


3.学习态度不端正

最后造成高校运动员学训矛盾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在学习思想上过于放松,并且缺乏一种学习动力,导致无法在生活中兼顾训练与学习。高校实施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是为了促进校各项目运动队发展,从而提高学校声誉度,带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因此学校对于高水平运动队是有着成绩上的要求的。很多高校运动员为了拿到理想对成绩,需要把自己的很多精力放在体育训练上,并且有些运动员本来学习成绩就缺乏相应基础,在遇到一些学习问题的时候,很快就有着不上进,失去学习能动性,导致学习思想上的放松。最后甚至会因为学习上的艰难而失去学习的信心,直接导致学训矛盾的产生。①


4.任课教师不关注

一提到高水平运动员,很多老师会存在刻板印象,认为高水平运动员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学校取得优秀的竞赛成绩,自然而然降低了对于高水平运动员的要求与关注度,这就导致了高水平运动员的课堂学习效率降低,影响了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习效果。其实对于教师来说,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面对高水平运动员这样的特殊身份的学生,作为老师更应该投入关注度,而关注度不够也是高水平运动员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外在原因之一。


三、对于解决学训矛盾问题的建议

1.调整训练与学习的时间安排

高校教育部门与高水平运动队管理部门需要加强沟通,共同制定高水平运动员日常课表,将课程安排在训练时间外的其他时间,从而避免高水平运动队为了参加训练或比赛而导致缺课。同时安排教师在课余对高水平运动员进行补课,让高水平运动员尽量能够跟上课程进度,减少高水平运动员与普通学生之间的差距。在日常教学训练方面应注意排球特长生个体差异,各学科应紧密联系,因材施教,就特长生出现的偏科等问题可采用小班教学模式教学加以提高。


2.提高高水平运动员的自我管理能力

提高高水平运动员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从两方面出发,一个是加强高水平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学习和训练是两种不同的状态,在相互转换的过程必然会产生一些生理和心理上的抑制,不能让学生很好的相互转换,尤其是在训练之后投入学习,因此需要学生们用坚强的意志品质来对抗这种抑制。②第二个是提高高水平运动员的时间管理能力,每天的时间是很有限的,运动员不仅要完成文化课的学习,还要进行运动训练,他们在时间的支配上也必须更加合理,充分的利用好时间进行学习、训练和休息,提高学习和训练的效果,维持学习和训练的平衡。


3.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专项训练中应遵循人体的神经发展规律,合理利用学习疲劳期与运动兴奋期的关系,对训练的强度和负荷进行实时调控,避免出现疲惫或运动损伤等情况发生。同时在专项训练中应重视运动素质和专项技术练习对特长生消除机体疲劳反应的时间,合理安排训练内容,保障特长生有充沛的精力在训练之余进行文化课学习。例如教练可以将大负荷的训练安排在周末及假期前,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充足时间休息同时不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在面对不同身体素质的高水平运动员也要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因材施教。保证运动员在训练后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来面对接下来的训练和学习。


结语

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矛盾的具体表现主要体现在时间冲突、目标冲突以及观念冲突。产生学训矛盾的内因有运动员自身意志力不足、高水平运动员学习和训练的态度;外因主要有学校职能部门间的协同、学习环境、文化课教师对运动员的关注度以及比赛制度。高水平运动员要加强自身的自控能力,端正运动员的学习态度。在课堂上的行为也要多加注意。加强学工处与训练处的相互沟通和理解,科学安排学训时间,端正运动员学习态度,加强文化课教师对运动员学习的研究以及提高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的科学化程度。


①石坤林.造成高校运动员学训矛盾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3):140-141.):62-67.

②周星栋;肖丹丹;张瑛秋.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学训矛盾及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05):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