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如何治疗感冒后咳嗽

/ 1

中医药如何治疗感冒后咳嗽

罗选志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镇子中心卫生院      四川资阳   642350

感冒是人们较为常见的流行性疾病,每到了季节交替之时,就会出现各种感冒症状,特别是感冒后咳嗽最为常见,感冒后咳嗽迁延不愈,持续发作被称之为感冒后咳嗽,由于此病属于难治性疾病,因此下文将详细介绍中医药如何治疗感冒后咳嗽。

冬去春来,乍暖还寒时候,最是感冒的高发病季节,由于气候温差大,忽热忽冷很容易感染外邪,引发各种流行性感冒,一旦患感冒后不仅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还会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提高警惕,不管男女老少都要积极预防和治疗,寻求中医专家积极防治。

一、你了解什么是感冒后咳嗽?

感冒后咳嗽又称为感染后咳嗽,其咳嗽周期持续3~8周,甚至更长,此病是指感冒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出现迁延不愈的咳嗽症状,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少量白色粘液痰等,感冒后咳嗽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流行季节患病率高达50%,病人持续、反复咳嗽不仅会影响其呼吸道、气道和肺功能,还会影响其学习、工作及生活。感冒后咳嗽反复发作不愈的主要原因是感冒发病期间进食冰凉食物或服药不规律等所致,因此提醒各位朋友们感冒后续特别注意饮食和用药。

二、中医角度分析感冒后咳嗽

流行性感冒后引发的咳嗽一般称为“时令病”,也就是根据季节变化和时间发病,从中医学角度分析,感冒是由于风、寒、湿、燥、暑、火等邪气所致,病毒侵入人体进而发病,感冒初期症状复杂多变,必须要解表达邪才能预防咳嗽。另外中医认为咳嗽诱发的原因是感冒后服用寒凉类药物、食物或滥用抗生素等所致病根未除尽,伏留于肺,感冒治疗不当会发展为咳嗽、咽痒及咯白痰等,因此中医治疗以宣肺理气、化痰祛瘀、止咳温经为主。

感冒后咳嗽的常见病机可分为两类,一为表邪未尽、气逆为咳;二是久咳不已、耗伤正气、肺气上逆为咳,若反复咳嗽且身体劳累过度将遗留病根。

三、中医药如何治疗感冒后咳嗽?

感冒咳嗽普遍常见,是人类排毒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久咳不愈则会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因此要高度重视治疗和预防,明确其具体病因,按照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采取对症治疗。中医治疗感冒后咳嗽的原则并不是杀灭病毒,而是通过扶正祛邪,将病原体的代谢产妇排出体外,进而达到调理效果。

(一)理气化痰,润肺止咳原则。香雪橘红痰咳液是治疗咳嗽的最佳选择,此药包含化橘红、茯苓、苦杏仁、百部、半夏、白前、五味子及甘草,此中药适用于久咳、咯白痰者,化橘红为君,具有理气醒脾,燥湿化痰之效,辅助半夏能祛痰健胃,白前能理气止咳,其与药物辅佐发挥利湿化痰、驱寒止咳的功效。

(二)清热润肺,化痰止嗽原则。自拟中药汤剂包括桑叶、菊花、杏仁、薄荷、桔梗、知母、川贝母、生石膏和甘草等,此药方用于治疗咳嗽、肺气上逆、痰黏稠色黄且呼吸不畅、胸闷、咽痒者,

(三)辛凉透表,清热宣肺原则。选择柴葛解肌汤与银翘散加减汤治疗风寒入侵、咳嗽喘气、咽痒、口干、流涕、出汗及乏力症状,具体药方包括黄芩。柴胡、葛根、连翘、蒲公英、杏仁、知母、苏子、生桑皮及甘草。

(四)温阳化饮、疏风解表原则。病人出现身体虚弱、寒饮内盛,咳嗽时出现白痰夹有泡沫,禀赋不足且卫表不固发生咳嗽症状,需采用半夏温肺汤或四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

除以上药方外,还有小青龙汤、止咳散及小柴胡汤等加减治疗,小青龙汤在《伤寒论》中记载有外寒内饮引发的咳嗽、痰稀、苔薄白症状可选择小青龙汤;止咳散在《医学心悟》中记载,主要治疗外感咳嗽且治疗无效者,其功效是润肺止咳、疏风散邪。

四、中医预防有妙招

在发病高峰季节感冒后一定要提高预防意识,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做好保暖措施,以免受凉而发病,日常饮食要以清淡为主,禁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若自身免疫力差,可在发病季节提前服用板蓝根颗粒预防,及时开窗通风,定期清扫病房卫生,保证室内空气清新,出现咳嗽症状者应尽快寻求医生按时合理用药,防止病情加重,造成咳嗽迁延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