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益气活血法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理论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3
/ 2

中医益气活血法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理论探讨

唐虎 1 ,李睿 2

眉山市中医医院,四川眉山 620010

【摘要】肺纤维化(pulmonaryfibrosis,PF)是各种原因导致肺间质增生性改变的一类疾病,其发病情况呈逐年上升态势,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间质性肺病中的一中类型,目前西医药治疗手段主要以激素治疗(冲击治疗)、免疫抑制剂、其他细胞毒性药物及其他辅助治疗等为主,未取得理想治疗效果。近年来,不同医家开展了各种研究,结果提示中医中药的参与对提高该类疾病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帮助,但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机制仍不明确。四川省名中医张晓云教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和自己的临床经验,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探讨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疗效确切,值得借鉴。

【关键词】益气活血法 治疗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理论探讨

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种可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疾病,临床多见干咳、劳力性呼吸困难,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降低为特征,血气分析多提示低氧血症,影像学上可见双肺弥漫性病变。本病属于呼吸疾病中的难治性疾病,无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及种族倾向,男性多于女性,通常中年起病,以40~70岁多见,平均诊断年龄为66岁,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50%,10年生存率仅30%,病程持续进展,逐渐丧失肺泡-毛细血管功能单位,最终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1]

1.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治策略及困境

肺间质纤维化是多种病因导致间质性肺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结局。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间质性肺疾病中的一种,即指病因未明的慢性进展性纤维化型间质性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老年人群好发,病变多局限于肺叶,组织病理学和(或)影像学表现以寻常型间质性肺炎为特征而难以快速准确诊断[2]。现代医学尚未阐明本病的发病机理,目前治疗的首选药物仍然是糖皮质激素,其次为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但其毒副作用较大,疗效亦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2.中医学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认识

传统中医学无与肺间质纤维化相对应的中医病名,后者属于现代医学病名范畴,根据其伴随呼吸道症状(咳嗽、咯痰、气短、喘息)、组织缺氧表现(乏力)等主要症状的不同,可将其命名为“咳嗽”、“短气”、“喘证”、“虚劳”。薛晓明等通过对比分析后认为本病发病表现为体虚外邪袭肺,以“发咳上气”、“气奔喘满”为病发时的主要病状,归属于中医的“咳嗽、短气、喘证”等范畴[3]。而目前较多医家建议根据其病因病机的特点将“肺痹”、“肺瘘”作为肺间质纤维化这类疾病的中医疾病名称。

既往各类医家对该类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探讨,多以疾病的症状进行概述,未进一步探明病因病机及转变过程。现代医家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并结合现代医学的临床实践,发表了许多有见地的认识。王海彤等通过“本虚与邪实”认识该类疾病,探讨了肺脾肾或气虚或阴虚或气阴两虚为本虚,痰浊、瘀血、火热为邪实的不同病机特点,两者在虚、淤的基础上可向寒热方面转化[4]。张会川等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机体先天不足,禀赋薄弱,后天正气亏损等内因相关,与外邪袭肺,气血循行受阻致气滞血瘀,脉络失调;或咳喘日久,伤及肺肾,经久难愈;或病久耗伤气津,肺叶痿弱,宣降失司等发病有关[5]。赵子弦等通过病位及病机进行探讨,发病之初则在气,日久则伤血,主要表现为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热毒浸淫证[6]。杨和春等研究指出肺间质纤维化的病机特点可以概括为“上盛下虚”,病位分别体现在肺与肾,夹痰则涉及到脾,主要表现为阴虚痰热、阴虚痰浊等症候[7]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和有机机体统一的整体观,现代医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和总结较多体会。武维屏、金鸿斌、关天宇等将本病三期论治,各期在病机上各有侧重而据兼加之证加以论治[8-10]。樊茂蓉、孔祥文、许振亚、焦扬等则将本病进行分型论治,既有外感证型,又包含痰瘀等证型[11-14]。刘永琦等研究单药黄芪能降低大鼠肺纤维化疾病程度[15],陆思静等则研究发现丹参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与自由基清除作用[16],李学军等研究三七通过抗氧化、抗炎、减少胶原合成和分泌作用而降低纤维细胞的增殖[17]

3.益气活血法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理论探讨

纵观各家关于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论述,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且侧重点不尽相同。然而张晓云教授认为该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内在的某些共同规律,现将其归纳如下:病位:本病病位在肺,而与脾肾密切相关。病性:本病总属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本虚多责之于肺脾肾,以正气不足为内在基础;标实多责之于瘀血,肺络瘀阻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痰浊为兼夹病证而非发病的主要病因。病机要点:气虚血瘀胶结发而为病是本病发生的关键。张教授指出,肺纤维化病理为肺间质炎症、增生、纤维化改变,以换气功能障碍为主,典型表现为动则气喘,这和以通气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有所不同,用益气活血法主要在于增加肺动血流量,改善肺部通气血流比。

综上,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治以“益气活血”法,在西医药治疗基础上拟定益气活血方,方药组成如下:生晒参20g,丹参10g,三七10g,川芎10g,以上药物以水同煎,每日一剂,早中晚分服,每服150ml。方中重用人参,大补元气,气行则血行;三七活血化瘀,通行血中瘀滞;川芎活血行气,为血中之气药,共奏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该方法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理,存在发病急、病情重及多并发症的特点,患者易合并基础疾病或存在兼病,临床症候复杂,难以精准辨证论治,张教授在纷繁复杂的辨证中另辟蹊径,抓住疾病的主要病机变化纲领,并结合其病位进行综合辨治,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组方考究,前期临床实践具有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周瑛,李惠萍.2018ATS/ERS/JRS/ALAT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指南解读[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9(06):36-39.

  2. 安云霞,汪铮,张晓菊,等.日本2018年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指南介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8,41(12):926-930.

  3. 薛晓明,赵勤萍,王鹏.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4):76-78.

  4. 王海彤,武维屏.中医药治疗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信息讨论[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6,3(7):25-26.

  5. 张会川.中药治疗特发性急性肺间质纤维化1例[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6):69-69.

  6. 张天嵩,马君,韩镭.赵子贤辨治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1998(3):102-103.

  7. 杨和春.浅谈肺系疾病的上盛下虚证[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1989(1):3334.

  8. 武维屏,任传云.肺间质纤维化中医辨治思路[J].中医杂志,2005,46(2):139-141.

  9. 金鸿斌,何春娥.中药治疗肺间质纤维化[J].河南中医,2001,21(2):50-51.

  10. 关天宇,焦扬,孙海燕.中医对肺间质纤维化的认识[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5):1000-1001.

  11. 樊茂蓉,王书臣,张燕萍,等.中药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研究概况[J].中医杂志,2004,45(10):790-792.

  12. 孔祥文.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中医治疗[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67-68.

  13. 许振亚,陈景礼,徐振荣,等.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辨证论治[J].浙江中医杂志,1997(12):533-534.

  14. 焦扬,周平安,JiaoYang,等.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述要[J].北京中医药,2007,26(10):651-652.

  15. 刘永琦,李金田,李娟,等.黄芪对肺纤维化大鼠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免疫学杂志,2009(3):290-292.

  16. 陆思静,刘又宁,王化洲.丹参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5,10(5):514-517.

  17. 李学军,崔社怀.三七总苷抗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业,2004,13(4):34-35.







1*基金项目:眉山市科学技术局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

?第一作者:唐虎,主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并列第一作者:李睿,临床中药师,硕士研究生

2通讯作者:李睿,临床中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