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静脉采血法及末梢采血法为病人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3
/ 2


用静脉采血法及末梢采血法为病人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意义

兰之芳,张惠敏通讯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柳州医疗区 广西柳州 545006

【摘要】目的:探究用静脉采血法及末梢采血法为病人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意义。方法:此次研究将108例患者选进,时间分别在2019年4月、2020年5月,使用随机数表法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前者和后者均有54例,前者实施末梢采血法,后者实施静脉采血法。最后采用统计学方式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中观察组血常规检查结果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两组中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要比对照组低(P<0.05),结果有差异。结论:对患者展开血常规检验中实施静脉采血法具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静脉采血法;末梢采血法;血常规检验

血常规检验是最基本的血液检查,而血液是由液体和有形细胞组成,并且在血液中,主要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所以血常规检验能够为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1]。不过在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不同部位的检验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科学且合适的采血方式,最大程度上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因而本次以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静脉采血法和末梢采血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将108例患者选进,时间分别在2019年4月、2020年5月,使用随机数表法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前者和后者均有54例。前者的男性和女性分别都有28例、26例;年龄在18-76岁之间,平均在(47.00±7.83)岁之间;后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都有29例、25例;年龄在19-76岁之间,平均在(47.50±7.91)岁。两组的相关资料比较没有差别(P>0.05)。

纳入标准:所有的患者和家属都对研究的内容了解,并自愿参加。排除标准:有肾以及心等器质方面疾病者;恶性肿瘤患者;曾经或现在有精神方面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末梢采血法,即:在进行血常规检查前告知患者需要禁食8小时以上,再次日晨起空腹状态下进行,选择患者无名指内侧做为采血点,使用消毒液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采血后将血液标本放置在采血管中使其与抗凝剂充分融合,最后将血液标本送往检验科进行检验。

观察组:实施静脉采血法,即:在进行血常规检查前告知患者需要禁食8小时以上,再次日晨起空腹状态下进行;选择患者肘静脉作为穿刺点,使用消毒液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采血后将血液标本放置在采血管中与抗凝剂充分融合,之后送往检验。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检验结果,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指标。

(2)对比两组采血时疼痛状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总分11分,得分越低表明患者的疼痛状况越轻[2]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60ecea7c95e80_html_6a5fbe5689beb935.gif ±s)表示计量资料,组和组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验结果

检验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而红细胞比容对比无差异(P>0.05),见表格1。

表1 检验后两组检验结果比较(60ecea7c95e80_html_6a5fbe5689beb935.gif ±s)

组别

例数

白细胞计数(g/L)

红细胞计数(g/L)

血小板计数(L)

血红蛋白(g/L)

红细胞比容(%)

观察组

54

5.52±0.28

3.74±0.71

226.41±9.67

91.67±7.43

0.42±0.16

对照组

54

6.63±0.24

3.28±0.33

208.47±7.43

84.15±5.52

0.45±0.21

t值


22.11

4.31

10.81

5.97

0.83

P值


0.00

0.00

0.00

0.00

0.20

2.2 VAS评分

检验后,观察组评分要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格2。

表2 检验后两组VAS评分比较(60ecea7c95e80_html_6a5fbe5689beb935.gif ±s,分)

组别

例数

VAS评分

观察组

54

2.52±0.28

对照组

54

3.63±0.67

t值


11.23

P值


0.00

3 讨论

血常规检验方法是临床中比较常用的一种辅助检查方式,能够为患者疾病诊断以及后期的治疗工作提供一定科学依据[3]。血常规检验中指标主要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相关研究中显示,当血小板检验值低于临床参考值的时候,可以考虑患者是否患有障碍性贫血或者脾功能异常等疾病,而红细胞计数检验值低于临床参考值的之后可以考虑患者是否存在出血以及贫血等疾病,当血小板检验值大于临床参考值的时候可以考虑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炎症以及败血症等疾病[4]。所以可以得出,血常规检验的方式在各种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所以在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时候,需要最大程度上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对该疾病患者展开血常规检验的时候,比较常见的血样采集方法有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的方式,其中末梢采血的方式主要是在患者的耳垂后者手指末端的位置进行采血,但是在此种采血方式容易受到操作速度和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检验结果并不具备一定的准确性[5]。静脉采血主要是在患者的肘部位置进行采血,此种采血方式可以代表全身血液,且外界对其影响较小,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检验的准确性。所以在实际检验的过程中,对患者实施静脉采血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且本次的研究结果中显示,两组中观察组检验结果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疼痛状况要比对照组低,充分证实对患者展开血常规检验中实施静脉采血法具有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对患者实施血常规检验中使用静脉采血法具有显著效果,可更好地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并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璐璐.探讨末梢血和静脉血这两种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J].医学检验与临床,2020,31(7):65-68.

[2]孙慧.血常规检验中的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结果比较[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2):94-95.

[3]王盛兰,黄春红,苏建虹.静脉采血法、末梢采血法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71-72.

[4]王春霞,张香玲.对比分析不同采血方法迚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J].健康必读,2019,(28):129-130.

[5]焦国立,黄华,潘桂琼.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