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要素点亮音乐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9
/ 2

让音乐要素点亮音乐课堂

李洁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齐贤中学 312000

摘要: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良性引导,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此,本文也将以初中生的成长为切入点,从音乐课堂设计的角度出发,立足于音乐要素这一主题,分析音乐要素在音乐课堂上的应用方式,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为学生塑造更加积极向上的现代化课堂,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要素;应用方法

引言: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音乐要素,主要涉及到节奏,和声,速度,力度,旋律,曲调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能够从多个角度阐述曲目的内涵和本质,可以让学生真正把握音乐的美感和价值,获得思想上的熏陶。而教师要想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也必须要让学生懂得赏析音乐的基本要素,真正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养成正向的音乐理念,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后续的音乐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1. 通过音乐鉴赏把握旋律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旋律,也是曲调的又一别称,以调式和节拍为核心基础,以高低和长短不同的音符为主要工具,能够按照特定的序列把单声部组织到一起,最终形成旋律线,旋律的走向,音程关系等等,这里所提到的旋律走向,分为上行下行平行等多个内容。例如,在欣赏《辛德勒的名单》这一首曲目的时候,由于作品创作的背景是第2次世界大战,德国法西斯残忍的屠杀了犹太民族,有将近600万的人丧生,所以也衍生了相应的电影。在赏析这首曲目的时候,教师就需要让学生理解曲目中所表达的犹太民族的苦难心情,要让学生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旋律线的走向上。在这里,教师要先为学生展示出短暂并且忧伤的引子,让学生通过聆听小提琴的音色感受主题乐段,体会动人的旋律和节奏,值得注意的是,这首曲目的最大特点就是连续向下大跳进行,所以传递出了凄凉且哀怨的情绪,并在后期通过高八度的明亮音色反复扩充这一感情,正式进入到中间段。以上这些也足以说明,尽管音乐的思想表达,并不如文字那样简单且直接,但却可以给群众创造更加宽广的联想空间和余地,能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聆听完毕之后,尝试画出这首曲目的旋律线,也可以让学生跟随自己的示范进行效仿,加深学生对曲目的印象和了解。

又或者,在学习《让世界充满爱》这一曲目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以奉献为核心的背景音乐,为学生阐述奉献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把爱心当作课堂设计的主题,选择与爱心相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能够更加强烈的感受到作品传递的感情。在这里,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一作品,这首歌曲高潮部分的旋律线是从高点出发逐渐下行的,所以也可以让学生有逐渐放松的感觉,传递着浓浓的教师情谊,可以让学生得到心灵上的灌溉。同时,《朋友》这首歌曲的旋律较为平缓,所以也可以塑造更为宁静且舒适的学习氛围,传递着朋友之间友谊的珍贵和纯洁。另外,《生死不离》这首曲子的高潮部分,也出现了4度到5度以上的大跳音程,充分展现出了人间大爱的恢弘气势,能够传递出爱和生命的力量。以上这些歌曲都是以爱为主题的,在旋律上也都有各自的特征,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也会集中自己的精神和注意力,教师就可以由此来引入课堂的核心内容。

  1. 感受音乐节拍节奏

尽管旋律代表着音乐的灵魂,但节奏和节拍发挥的作用不能被就此忽视,这两者也与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存在密切的关系。在这里,节奏和节拍语音的长短和强弱为切入点,能够充分体现出音符的固定性和准确性。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教师用不同的节奏和节拍去演奏相同的音乐作品,那么展现出来的效果也极有可能是千差万别的。例如,在学习《大海呀故乡》这一歌曲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大海当作切入点,选择一组与描写大海相关的经典歌曲,可以是中国的,也可以是西方的,比如《天蓝蓝海蓝蓝》、《海港之夜》、《白帆》。由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重点把握曲目的节奏和节拍,从中体会出大海的变幻多姿。以《白帆》为例,这一作品就是简单的二部合唱曲,学生能够很快融入到歌曲所表达的情境中去,体会到少年乘风远航的快乐,在学生聆听完毕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拍和节奏,并从中感受到大海风平浪静的姿态。而《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在旋律起伏上就更加明显,以三四拍为主,舒展的节奏和密集的节拍,相辅相成,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也会不自觉的跟随音乐摆动自己的肢体。值得注意的是,三四拍本身就具有明显的荡漾感和韵律感,能够传递出更加深层次的情谊,学生也可以感受到大海本身的深情。《天蓝蓝海蓝蓝》是以四四拍为主的,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集体拍手,或者是跺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让学生感受到渔船在海上劳作的气氛,感受渔民不怕风浪和勇于冒险的精神[1]

  1. 分析调性和色彩

在学习与春天有关的音乐作品时,教师就可以按照教材上列举出来的曲目,引导女生独唱《春天来了》,然后让男生独唱《北国之春》,并鼓励班内的同学对这两首曲目进行赏析,要把重点放在调性和音乐的色彩上。在这里,前者采用了大调式,旋律要更加轻快明亮,实现了大自然春天的延伸和拓展,能够让聆听者感受到春天百花盛开的壮丽景色。后者是日本的民谣,传递着更为忧伤且凄清的氛围,能够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到游子对故国的思念之情。由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色彩上加以区别和赏析,感受曲目之间的情感和思想差异。当学生的赏析告一段落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并根据学生的陈述进行总结和升华,这样也可以鼓励学生多多发言,迸发出更多的思维火花。又比如,在学习《参军去》这一首歌曲的时候,由于这一首歌曲源自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非常著名的咏叹调片段,所以大调式的色彩也十分明显,教师应当让学生感受到主和弦的色彩

[2]

  1. 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音乐要素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应用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的应有之策,也是发挥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旋律的分析,节拍和节奏的感知,调性和色彩的体会这三个角度,论述了音乐要素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应用方法,充分结合了初中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尊重了学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林希. 音乐要素参与初中音乐课堂活动的探索[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 003(007):P.140-141.

[2] 刘玉鑫. 让肢体语言"点亮"音乐课堂[J]. 中国新通信, 2019, v.21(15):20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