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零零后大学生心里脆弱加速抑郁频发现象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9
/ 2

关于零零后大学生心里脆弱加速抑郁频发现象的研究

徐晗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重庆市 402167


摘要:自零零后步入大学,高校大学生现已成为抑郁症的高发群体,本文针对进入大学的零零后群体,以个案分析为切入点,讨论抑郁症状呈现的复杂性,大学生脆弱易收到抑郁症侵入的原因,揭示大学校园里学生产生抑郁症的特征及其应对策略,为高校辅导员同行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抑郁症 大学生 零零后 辅导员


一、案例简介:

王某,2000年出生,现大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1岁。曾患有重度抑郁症,大二寒假曾喝药自杀未遂,在重症监护室被救回。

该生曾自述在高中已患有抑郁,高三不再愿意读书,对学习没有丝毫兴趣,倚靠自身学习基础,考入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大一状态曾有所好转,努力适应大学校园,参加学生会和社团,然而学生会经历让其看到现实与自己想象有所出入,现实受挫让其对所在的部门失望,随后不再对其上心,一学期后毅然脱离该部门。同时,该生在学习上也逐渐丧失兴趣,开始出现经常性缺课,到大二,发展成为整学期旷课,所有成绩皆为0分。大三开学,面临退学预警。

但是大三开学,王某又出现好转迹象,在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后,该生大三上学期基本无缺课,期末成绩只有一门挂科。大三寒假回家,因与其父亲发生语言矛盾,再次产生轻生念头,但通过师生关怀、朋友关心,已安全返校。


二、案例分析:

  1. 原生家庭破裂。

父母离异。作为其辅导员,大三上学期接手,通过多次和王某的交流,了解到他的原生家庭对其影响巨大。父母在其小学离婚,跟随父亲长大。其父亲由于工作较忙,时间和精力大都花费在工作上,平时对其的陪伴较少,在孩子最需要得到父母关爱和陪伴的阶段,翘首盼望父亲下班回家和自己下一盘象棋,盼来的却是冷漠。一次次扑空让其不再对父亲抱有希望,不在期待和父亲有更多的交流互动,从而逐渐习惯了一个人独处。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年的孩童步入青春叛逆期和学习的关键期。而此时,父亲开始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再受其管教,很多事情自己已无法把控,也无从得知孩子的心理状态。父亲越是严厉,孩子越是叛逆,只能看着他每况愈下。对孩子的期望越高,对孩子的失望也越大,恶性循环。最终,同一屋檐下,两人却形同陌路。

有的人孩子在童年缺失父爱和母爱,影响其整个少年时代乃至青年。其父亲在自己中年也有无尽的悔意和深深的自责,责怪自己曾对其太多严厉,责怪自己在年轻的时候为何不多挤出一点时间陪孩子玩耍。只可惜,时光不可倒流,伤疤易留不易抹。王同学的童年记忆对其来说是不太美好的,也是其走向抑郁的伏笔。

  1. 个人因素。

生活条件好,娇气。父母虽离异,但给王同学提供了一个相对不错的家庭条件。生活上无需吃苦。与其同龄人相比,该生没有体验过苦日子,没有做过家务活。可以说,王同学的生活,衣食无忧,吃喝不愁。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多少有些娇气。他的同学要下田插秧,收稻谷,做一日三餐,寒暑假打工赚生活费。而王同学则是在家里吹着空调打游戏,饭有人做好,衣服有人买有人洗。他不知道工作的辛苦,劳作的不易,情感只停留在父母是否与其置气,是否有埋怨、责怪他,为何没有看到他的进步而是缺点。甚至到大三仍然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拿绝食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还得意的说自己高中的最高纪录是一个礼拜不吃饭。王同学的表现反映出其内心非常需要别人的关爱,得到父亲的认可。这类人群内心脆弱,孤独,渴望被爱,一旦受到挫折,容易放弃。

缺乏奋斗目标。由于没有生活的压力,得不到正确的人生引导,内心空虚,害怕寂寞,学习没有目标,唯有沉迷游戏麻痹自己。同时,由于其曾经冲动的举动,导致该生父亲降低对其的期望值,进而让该生更加大胆,消沉、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且不愿改变。

  1. 校园环境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抑郁症已经成为各个高校的重点关注问题。学校一方面防止学生走向偏执极端,给予其正确的思想教育,一方面对其保护,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为学生排忧解难。然而,鲜活的生命展现出的情况总是不尽相同,再完备的预防措施,也无法防止学生不产生抑郁或是轻生的念头。

校园环境相对轻松。大学的课程没有中学的课程密集,也没有中学沉重的升学压力和累累的作业。相对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容易让学生失去奋斗的重心,一时找不到前进的方向。适应能力差的学生,内向以及相对封闭自我的学生与那些性格开朗,喜欢适应新环境的学生的差距就会日渐拉大。

辅导员更换频繁。王同学自入校起,其辅导员换了三任,一年一换。频繁更替辅导员,对特殊学生来说,难以建立信任感,无法将自身情况与其老师倾吐,只有随其发展,任意而为。同时,辅导员对班上的学生情况也难以摸排掌握。

同学室友。大学上课以班级为单位,住宿以寝室为单位,同寝室住的往往是同班同学。从最初逃一两节课室友会喊,到最后室友不再喊其一块上课,王同学的旷课就开始不断增加。后与其的交流过程中,该生表达,他喜欢室友喊他上课,如果他们继续喊他,他也愿意和他们一块上课。通过王同学的表述,也反映出其害怕孤独,渴望被关爱的需求。


三、解决方式和策略:

  1. 加强关爱,家校联盟。在和王某的接触中,很明显的感受到,他很需要关爱,也很享受被关爱。他喜欢你管他,询问他的近况,你越是管他他越和你亲近,整个人的状态也好很多。通过师生关爱,室友关爱,同学关爱,能够有效地稳定这类学生的状态。同时,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对其的关心关爱,也可以起到有效的帮助。

  2. 加强引导,树立人生目标。抑郁症学生普遍对自己没有具体打算,得过且过,不清楚未来,随情绪变化而变。比同龄人的思考较少,不在意自己和他人的差距。对这类学生,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不能放弃,加强思想价值的引领,帮助其树立信心,增加希望,找到近期目标,做好规划。

  3. 加强肯定,放大其特长。肯定的最大价值在于,给他人以勇气、力量和希望,让自卑者在黑暗中看到一束从石缝中穿透进来的光明,给他们灰暗的日子里带来一道暖暖的笑容。发扬其优势和特长,让他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和存在的价值,增加对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充实生活。


  1. 结语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工作者,要以学生为中心,心系学生,关爱学生,细致扎实做实日常工作,及时留心学生的情绪和异常举动。成为他们可以信赖的师长和知心朋友,倾听学生心声,给与其最温暖的切实的帮助,引领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努力的度过宝贵的四年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 蔡颖雯,万振环.高校抑郁症学生个案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11):241-243

  2. 叶磊,吉铮,陈林波.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研究与建立[J].教育现代化,2016,3(23):98-100.

  3. 黄志军.高校辅导员如何针对抑郁症学生开展工作[J].科技世界,2017,12:113-114

  4. 刘赪秀,原生家庭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06)

  5. 高结怡,对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思考——一则大学生抑郁症的案例分析现代职业教育[J].2020,(18):138-139



作者简介:

徐晗,女,汉,江西鹰潭,1995.01,文学硕士,科级辅导员,重庆城市科级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