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语文味儿 提高语文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9
/ 2

读出语文味儿 提高语文素养

1邹丙生 2黄雪霞

广东东莞市大朗镇培兰小学 523700

【摘要】读出语文味儿对提高语文素养极其重要。为了让阅读教学课堂彰显语文味儿,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我从创设阅读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借读悟情、细读求异,读出语文味,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之“感受力”“理解力”“思维力”,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阅读的成就感、自豪感和满足感,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语文素养 主动学习 借读悟情 细读求异

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花样多,但却忽略了语文课堂独有的个性——语文味儿。我们只有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彰显语文味儿,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让浓浓的语文味儿充满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中。 因为阅读素养是孩子们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保障,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们的道德水平,还可以激发起他们的学习激情,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全国小语教委员会理事长崔峦老先生在多次全国阅读教学研讨会上倡导:“要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教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教会学生阅读,读出语文味儿提高语文素养,实现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的教学理想。”北京特级教师吉春亚老师在“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中也经常向我们灌输:“让语文回归本质,回归自然,在品读中领会文章”的教学理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读出语文味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读出语文味儿,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里,“读”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就是说“读”是主角,“读”是体现语文味的手段。实际教学工作中语文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关键是各式各样的“朗读”。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充分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堂上最动听的是琅琅的读书声,学习语文就要用心灵去拥抱的语言,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情感[1]。所以,语文课堂要有语文味儿,语文素养的形成是靠学生们持续地读出来的,并不是分析出来的。要体现有语文灵魂、有语文味儿的语文课堂,必须以诵读为首。要不断地让语文味真正在课堂上生长开来,只能不断读书、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语文的品位。

二、创设阅读情境,读出语文素养之“三力”

现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断革新,教师和学生只有积极创造条件,把握机会,才能更好的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让学生们读出语文味儿,提高语文素养[2]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对原有的课堂阅读教学方式进行实质性的变革,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进行适当的转变,只有学生对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兴趣,才能读出语文味儿,提高语文素养。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变换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形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全方面发展,还提升了课堂气氛,甚至达到巅峰。在课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校外引导,尽最大可能的帮助学生[3]

(一)主动学习,培养语言的感受力

主动学习是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课改后的主流。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主动地参与学习,我提前制精心制定导学案,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讨论交流,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品味文章的思想情感,品出“语文味”。

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我是采用小组分角色配读的方式来教学。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哪个人物的表现给你印象最深,具体语句是哪些?请同学跳读全文,相互交流,安排学生不断地分角色朗读来更好地感受故事主人翁的心理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自由讨论并去解决问题,就要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语文阅读要有个性感受,没有定死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语文味”、去体会“语文味”。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朗读时,教师既要用心听,又要关注学生的神态、表情、情感等。这是老师对学生理解课文意境及角色情感程度的一种重要检验。

(二)借读悟情,提高语言的理解力

借助朗读,从中领悟,能让学生很好地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在课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单凭空洞的说教和苍白的讲解,学生只能肤浅地知道文章内容,是不能理解和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反复地读,在充分读的过程中真正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蕴含在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因此,使语言文字情境化、情感化,是提高语言的理解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我记得在教学《慈母情深》这篇课文齐读课题时,突然,我们班那位调皮的小男孩叫唐磊大声地喊了一句“慈-母-手-中-线”,这一霎那,所有的学生都朝他望了过去,我正想发火,但我马上转变了主意,抓住了这一生成资源引出赞颂母爱的古诗——《游子吟》巧妙地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铺路搭桥,通过借读悟情,体会慈母的“情”之深。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文意内容让学生联想“织毛衣的情景”、“做饭的情景”、“洗衣服的情景”、“无微不至照顾生病的我的情景”……就这样,通过课前精心创设情景,学生深深地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情深。回想这节课,好在我没有被怒火蒙住了眼睛,反而把生成资源用得恰到好处,使这节课上得轻松愉快、有吸引力,让学生主动去读去悟,因为课堂中学生把学习当作一件喜欢做的事,所以他们就会更积极地投入《慈母情深》这篇课文的学习中去,学习效果更加好!

此外,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学生没有经历过难以理解的情感内容,我借助声情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引入,进行课文内容情感的升华,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增添新的色彩。改变了原有单调的教学方式,使得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呈现出了一种信息化的立体新模式,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加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可以说,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对学生,对教师,对学校都是有益的,它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改革[4]

我们要针对不同课文的特点与内容、学生课堂生成情况,指导学生通过齐声、分角色读、领读、默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边读边思考,将读与思结合,做到熟读精思,方能品析语言文字,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含义。教学工作中教师的现身说法,学生的学习方法,离不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语言文字训练的手段,读出事物的特点也就理解了语言文字,理解能力无形中已提高。

三、读出语文味儿,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表述自己的观点,学生才能读出语文味儿,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学习《将相和》一文时,学生通过对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渑池之会等故事的认识和理解,这样不仅了解到蔺相如的足智多谋,而且还学习到他的大局意识。又如教学古诗《舟过安仁》设计抓住了课文的主人公都是孩子来设计,“导读,引童趣”——“初读,悟童趣”——“品读,想童趣”——“拓展,延童趣”。学生都是围绕文本的重难点研读,感悟,每个教学环节都抓住了一条主线“读”为重点进行突破,课堂效率自然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为了让语文味儿充满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我阐述读出语文味儿对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性,从创设阅读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借读悟情、细读求异,读出语文味,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之“感受力”“理解力”“思维力”,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阅读的成就感、自豪感和满足感,让学生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 周翠萍.浅析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实践和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

[2]杨志华.关于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策略的积极探究[J].新课程(中).2019(09)

[3]赵晓华.优化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策略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

[4]周柳婵.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阅读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9(0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