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9
/ 2

加强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李志鹏

北京城建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00020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逐渐加速,工业化发展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在推动社会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城市生态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近几年来,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环境部门针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问题出台了大量政策,但仍存在部分企业直接将废水和污水排放到河道中的情况,河道污染问题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基于此,文章将系统性地对当前阶段河道整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同时针对性地提出加强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有效措施

在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并驾齐驱的时代背景下,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客观来说,河道污染治理力度不足的现象在现代化工程施工中普遍存在,这明显违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由此,针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必须秉持人与自然共同和谐发展的基本原则,适度增加对河道整治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资金扶持力度,对河道治理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加强施工管理。


1现阶段河道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区域环境对河道整治存在阻碍作用

在推广河道整治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地区的实际地理位置以及环境状况制定具体的对策,而不能简单的将其一概而论。就现阶段我国河道治理工作的进展情况来看,部分地区环境的特殊性成为阻碍河道深层次整治的罪魁祸首。比如说,在部分绿色植物覆盖率相对较低的区域,往往同时存在土质疏松的问题,该地区的水土保持能力较差。而倘若该区域恰巧又有持续较长时间的雨季,那么大量降水将会直接破坏该区域的土质结构,造成十分严重的水土流失。而这部分流失的水土又会伴随降水的冲刷而流动至河道周围地区,在此不断堆积聚集。那么长此以往,河道周围地区的含沙量将会持续上涨,对河道的水质造成严重的负面威胁,影响区域生态建设的步伐。与此同时,近几年来的城市化建设进程正在逐渐加快,城市的不断扩张为河道周围环境带来了空前所有的繁荣。所以,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和建筑商开始在河道周边区域建设商品房,越来越多人口在河道周围区域聚集,导致生活垃圾骤增。最后,顺应时代发展而诞生的高层建筑物在提高土地空间利用率的同时,也会间接影响河道周边绿化环境,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


1.2 河道堵塞现象频频发生

河道堵塞问题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在影响到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同时导致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质量大打折扣。而河道对人类生活质量以及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往往是由于其内部堵塞程度而决定的。结合现有的河道堵塞问题数据资料来看,诱发河道堵塞问题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从基础来说,可能是由于人们在河道中堆积大量的生活垃圾,建筑商在河道中堆放固体污染物,排放工业废水。垃圾和废物不断累积,积少成多,在潜移默化中就形成了一个不同程度的河道堵塞问题影响不同河道区段的水流速度,严重时可能会直接导致部分区域的河流呈现静止状态。倘若再遇到汛期,就会导致大量的红薯缺乏疏散渠道,而转向四周扩散,严重威胁到周围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繁荣发展,加速社会经济发展几乎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的共识,由此,不只企业和个人会想方设法的提高对土地空间的占有和利用效率,为了提升自身的经济利益而选择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比如说,有的企业在生产运营的过程中可能就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对周边地区的河道进行非法占用,或罔顾相关规章制度,偷偷在河道内堆置垃圾、排放废水,导致河道的功能无法被正常发挥。一旦发生洪水,不仅有可能诱发一系列的伤亡事故,同时也会大幅度增加防洪工作的难度系数,导致后期灾害恢复以及河道正常治理工作难以有序开展,危害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3 自然灾害防御能力相对不足

在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人们一直在和洪涝灾害做斗争。但直到今天,科学技术和先进器械的发展仍旧没有帮助人们彻底解决洪涝灾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之所以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高度强调河道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归根结底,是由于河道治理工作能够大幅度增强人类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在一些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远且气候恶劣的地区,受到河道治理技术水平的限制,当地人很难降低自然灾害的影响。而且,受到这部分地区地形地貌的影响,夏季的持续降水和短时强降水都有极大可能诱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次生自然灾害,大幅度增加了河堤受损的可能性,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除此以外,同样是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在部分降水量较大的农村地区,当地有关部门以及民众难以对河道展开科学的治理,修建的河流河底土质较为疏松,在受到降水影响的前提基础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河堤决裂现象,冲毁农田,为该区域的群众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 加强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2.1 因地制宜,制定专业化管理策略

之所以有很大一部分区域的环境部门在开展河道治理工作过程中难以取得显著效果,除了其没有找到正确的河道治理方法以外,还有一层原因就是盲目抄作业,不合时宜的借鉴其他地区的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经验,而忽视了河道治理经验和地区生态环境的契合性。所以,在开展现代化和到治理工作过程中,相关人员和部门必须始终秉持因地制宜的治理理念,对当地河道治理中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同时结合该地的自然环境以及气候条件,制定综合管理策略。尤其是对于自然环境相对比较恶劣的区域,地方环境部门应该将区域生态修复作为河道治理工作的前提基础,改善河道的周围环境。

比如说,倘若在历年中河道周边区域呈现出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那么相对应的人员就可以在河道周边大量栽种植被,增加植被的覆盖率,为河道施加一种保护。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可以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对土壤进行固化处理,从根源上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其次,针对河道内部大量垃圾和杂物随意堆放的情况,相关工作人员除了要对其进行全面清理之外,还要在河道中种植有净化作用的植物。具体来说,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可以选择在岸边种植挺水植物,在河底种植沉水植物,在水面种植浮叶植物,确保河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循序渐进的增加河道的自我恢复能力,再提高河道生态系统美观程度的同时,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最后,虽然区域的气候状况是难以通过人力干预来影响的,但是相关区域环境部门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比如说,面对降水量较大的雨季,相关部门可以组织河渠渠道工程的开挖工作,对雨水进行有效引流。值得注意的是,在雨水的冲刷下,有很大一部分废弃物和污染物可能会涌入河道,所以相关部门人员应注意定期对其展开全面清理,确保河道运行的畅通性。


2.2 合理制定开采标准

河道堵塞问题大幅度增加了汛期洪水为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的程度,而河道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很难支持其自行缓解堵塞现象。所以,相关行业以及政府部门必须针对河道开采工程制定严格的标准,在法律的角度明令禁止个人或企业的违规开采,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确保个人和企业能够针对河道开采工程形成规范标准。在新时代背景下,政府部门必须坚决杜绝河道内的采砂活动,向广大民众宣传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提升社会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令其自觉约束自身行为。最后,为确保相关整治措施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环境部门人员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责任意识,对可能引起河道堵塞问题的障碍物进行有效清除,防患于未然。


2.3 全面开展河道检测检查工作

结合现有工作经验来看,河道治理工程管理工作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多变性特征,风险隐患几乎无处不在。所以,相关部门必须保证整个河道治理工作流程中监督管理工作和监测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现代化仪器对河道内部的水体质量进行系统性检测,将精确的水体检验报告递交至有关部门,以便相关部门针对河道治理作出进一步的规划。其次,政府部门应对在河道内排放污水的企业进行依法惩处,在根源上杜绝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在河道内的大量倾倒,对河道的出水口和入水口进行全面检查,防范河道污染风险。


结语:

综上所述,河道整治工程的开展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生态建设进程。因此,相关单位必须从细节着手,因地制宜,展开精细化的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规避由河道堵塞、河道污染等系列问题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王续续,黄方圆.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9):170-171.

[2] 衣爱明,董润萌.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农机,2018,45(5):123.